我是烟雨人 ▷

对“学习粉丝团”现象的思考马贵毅

发表于-2013年05月22日 中午12:03评论-1条

月光书屋杂文

对“学习粉丝团”现象的思考

(1)

粉丝对“学习粉丝团”的追逐也是对政治的关注

去年11月21日,新浪微博“学习粉丝团”从一间简陋的出租屋,发出第一条微博。仅十几天后,“学习粉丝团”新浪微博就有了3万粉丝。

粉丝以每天过万的速度递增,猜测和质疑也以同样的速度,掀起高[chao]。

【马贵毅点评:超常的智力,直接阿谀奉承国家元首。

(2)

顶不住各方压力,“团长”张洪铭一度关掉了微博。然而就在20个小时后,他又“重出江湖”。他的目的,还是要为关心热爱政治的人们搭建一个说话的平台。但此时的他,已不再像最初那么单纯。每发一条微博,他都要考虑良久。

【马贵毅点评:中国公然有这样不要脸的年轻人。你直接向习要饭好了。猪!

(3)

关心政治的草根开微博引来关注

2月22日下午,“学习粉丝团”博主张洪铭提着笔记本电脑,推开了一扇破旧的黑色木门,回到了他位于无锡市南泉镇的出租屋。屋里一股霉味,为了躲避涌入无锡的记者,张洪铭一直住同在无锡打工的父母家中,已经十天没有回到这里了。

【马贵毅点评:有本事就面对媒体!

(4)

去年11月21日,新浪微博“学习粉丝团”从这个简陋的“基地”,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仅十几天后,“学习粉丝团”新浪微博就有了3万粉丝。这时《华盛顿邮报》记者通过私信与张洪铭取得联系。张洪铭告诉对方,自己只是一名草根,是习近平的粉丝,并无官方背景。

【马贵毅点评:习xx有什么好被粉丝的?

(5)

2012年12月12日,《华盛顿邮报》记者撰文称,这个微博将习近平称为“平平”,还贴出了习近平和家人的早年照片,这一做法在中国是少见的。

【马贵毅点评:真恶心!

(6)

2013年2月初,习xx去甘肃考察,张洪铭把他向当地网友讨要的、关于习xx的行程和照片发布到微博。这些照片在当地网友的微博上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关注,而在“学习粉丝团”,却吸引了不计其数的眼球。

【马贵毅点评:卑躬屈膝、厚颜无耻。

(7)

此时,“学习粉丝团”新浪微博的粉丝以每天过万的速度递增。对于这个粉丝团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的猜测,也渐入高[chao]。

除夕当天,美联社记者唐迪迪(didi tang)发出了对张洪铭的采访报道。在报道中,唐迪迪称,草根张洪铭是这个粉丝团的拥有者和发布者,并配上了博主的个人照片。与此同时,张洪铭也在“学习粉丝团”中发布了一张个人照片,表明了自己的草根身份。

【马贵毅点评:草根就草根吧,你的命,就是草根命,用这种令人作呕的方式来哗众取宠,想习xx给你一个小官当当,你比那些要饭的人都不如。

(8)

三十年前,一条“小平您好”的横幅,第一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2008年,“什锦八宝fans圈”正式在人民网落户。

中国民众与最高领导人的距离不断被拉近,但试图还原一个平民化的最高领导人的“学习粉丝团”,其博主竟是一名1985年出生的打工仔,并且没有任何官方背景或授意,这让众多粉丝及一些看不惯这个微博的人,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

【马贵毅点评:中国民众与最高领导人的距离从来就不曾拉近。

(9) 

有人说,这家伙只是个被拉来的临时工。“他们希望自己与顶层领导贴得更近些,看得更清些,也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以往高层领导消息透明度的不满足,对传统官媒传播节奏、表达方式的不满足甚至不满意。”《钱江晚报》评论员刘雪松这样写道。

【马贵毅点评:刘雪松喝高了。

(10) 

“学习粉丝团” 是个交流的载体

农历新年伊始,还没从假期中缓过劲来的媒体记者“火力”全开,瞄准了这个被质疑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渠道,记者们开始查找张洪铭家四川老家的老房子、他在无锡曾租住的房子、单位和家人信息。

张洪铭一家人刚在无锡过完年,大年初七,张洪铭的母亲就接到了从四川老家打来的电话,说警察要找张洪铭。

这位从未上过网的母亲吓得关了手机。张洪铭给四川老家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派出所正帮着记者找他。

面对步步紧逼的记者和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大年初八,张洪铭在微博上宣布,将在正月十二后,接受一次公开采访。与此同时,他不断接到要求采访的记者的私信,无奈之下,他给已经暴露的手机号码办了停机。

在围堵张洪铭的记者们看来,如果“学习粉丝团”真是由一名草根经营,这是中国政治生态越来越开放、不断透明化的积极信号。这是他们不想错过的事件。

【马贵毅点评:以上文字没有署名作者,有点混淆视听的感觉。

(11)

媒体根据对张洪铭的简短电话采访和他同学、老师、同事的回忆,逐渐还原出了他的身份:1985年在四川出生,高中毕业后进入四川某专科学校,2008年来到无锡打工,最后一份工作是从事墙纸生产,月收入2000元,刚辞职没几天。

在张洪铭的同事看来,他人老实,说话有深度,谈论起国家大事头头是道,而中学同学则只能记起他英文好像很好。

在面对面的采访中,张洪铭对齐鲁晚报记者说,见到记者前自己有压力,想躲,但是既然见到了,也就没压力了。他只是担心过高的曝光率和重复性的报道细节,会让公众反感。

在记者面前,张洪铭是个很体贴细心的人,他会提醒记者小心身后的汽车,还会关心地询问“你腿麻了吗”。在采访交谈中,他很坦诚,会让记者随便翻看“学习粉丝团”的私信和评论记录。

在张洪铭出租房的小书桌上,堆着厚厚的一摞书。这些书涉及内容很杂,从《国际金融新编》《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数控车工全技师培训教程》和几本数学、初级英语教材,到《1984》及《动物庄园》的合订本。

这个并没有读过很多书的年轻人,喜欢的作家是鲁迅,理由是语言表述奇特、有高度。小时候,张洪铭喜欢凑到大人旁边,听他们摆龙门阵,谈论政局。从2006年,他开始接触网络,偶尔也看看国外网站。

新浪微博“学习粉丝团”走红后,张洪铭迅速开通了人民网、搜狐网和腾讯网的“学习粉丝团”微博,尽可能扩大这个粉丝团的影响。其实,很多人都有谈论政治的喜好和诉求,但往往停留在酒桌闲谈,而张洪铭,为这种喜好和诉求提供了一个传播载体。

张洪铭试图通过这个载体,影响更多人,更希望大家对国家和领导人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形成良性交流和互动。

【马贵毅点评:“学习粉丝团”除了再一次见证中国人的奴性以外,毫无价值!以下的文字没有心情点评了。请读者自己评论吧,谢谢。

面对质疑谩骂他慢慢习惯了

张洪铭刚从原工作单位辞职,很多记者一边追他,一边想着给他找份工作,甚至有的媒体欢迎他加入到记者队伍中来。

虽然觉着自己不适合做记者,但张洪铭仍然对记者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在他看来,他是个打工仔,工资和文化程度都不高,而记者这个职业应该是需要较高文字水平的。

来无锡之后,张洪铭曾经做过送货员、遥控器组装工、饭店服务员、操作机床工和制作壁纸工人。这个月薪一直停留在一两千元的28岁年轻人坚信,每个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平等、自由和富有的权利。虽然这三个美好的词汇不能一步到位地实现,却可以慢慢追求。

“学习粉丝团”最初创建时,或许只是一个年轻人单纯的爱好,却间接推动了这三个词汇。张洪铭还坚信,在微博上,大家身份平等,参政议政的机会也平等。

一位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因为留言要“干掉”“学习粉丝团”博主,自己被相关部门请去喝了茶。这条微博引来了很多人对张洪铭的谩骂。气头上的张洪铭转发了其中一条谩骂自己的微博,前面加上了前缀“尼玛的”。

随后不断有粉丝劝他,微博里藏人太多,关注面太大,不要这样骂人,张洪铭迅速删掉了这条微博。

事后张洪铭通过私信,询问采访过他的美联社记者唐迪迪,如果在美国,在网上谩骂、攻击别人合法吗?唐迪迪告诉他,如果在美国,这种行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如今的张洪铭慢慢习惯了,看到这些海量的辱骂评论、私信及转载,笑一下就过去了。张洪铭想着,骂人者可能把对社会的不满都发泄到他这里了,而且发出这种谩骂的人,可能本身生活就有很多不如意。

"鸡血青年、贱、马屁精文化、真他妈恶心、五毛”,这是张洪铭存在手机里几张私信截图中的话语,是网友发给他的,也是骂他的。

在这位期待着和不同观点者交流沟通的草根看来,大家当然可以随便留言、阐述观点,这是民主的表现,可为什么非要用脏话或者人身攻击,来玷污民主这两个字呢?

学习粉丝团博主忧过度曝光引公众反感 已习惯被骂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2-25 发表评论>>

从离开到重返包含多少纠结和忧虑

2月11日,“学习粉丝团”发布了一条微博:“也许国民现有认知容不下我们,也许现实环境容不下我们。因‘学习粉丝团’的存在,对他们个人造成困扰,我很自责和遗憾。”张洪铭选择离开。

对于这段经历,如今他用“挥泪离开”来形容。对于离开的原因,他解释为,质疑自己和“学习粉丝团”的声音太多了,担心会给习近平本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毕竟“学习粉丝团”就是在“围着习总转”。

宣布退出的同时,张洪铭公布了一个粉丝qq群号码。不断有粉丝加进来,并表示会支持他。

选择退出后,事情似乎更复杂了:很多人开始猜疑,博主刚一公布草根身份,就摊上事儿了?这家伙是不是被政府劝退了?

然而几番纠结,仅仅二十个小时后,张洪铭宣布回归。“仁义就是谦让,体统就是忍耐,不与人争才是大德,对家和为兴,对友和为贵,对国和为天。大家携我继续走……”

在张洪铭的笔记本电脑里,存着三段外国媒体评论“学习粉丝团”的普通话视频。在视频中,主持人认定“学习粉丝团”具有官方背景。

这些视频,加上唐迪迪发给他的外媒评论截图,让张洪铭担心,一些外媒的胡乱解读,会给国家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学习粉丝团”的新浪微博粉丝已过百万,其他三个微博的影响范围也正在疯狂扩大。这让张洪铭打消了先前接受一次公开采访的念头:境外媒体的追问和报道,不是他能应付得来的。

从开微博至今,不断有营销公司给张洪铭发私信,想通过他做点广告,或者请他带着“学习粉丝团”加入自己的公司,这些邀请都被张洪铭一一回绝。

他唯一用微博做过的与商业有关的事情,就是在使用魅族手机寄给他的免费体验机后,在新浪微博中夸了一下这部手机好用。虽然确实觉得好用,但后来张洪铭还是把这条微博删掉了。

如今一个现实问题摆在这名草根面前,粉丝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不乏高学历人群,他已经没有能力去满足公众日益高涨的胃口和期待。

作为“团长”,张洪铭也曾想过用这个微博养活自己。可他出名的时间并不长,对微博行业并不了解。他也想能有专业人员或者团队加入进来,但微博里水太深,他又担心会被别人利用。现在张洪铭顶着大v的头衔,开始思考每一个准备发布的微博是否符合身边的法律和政策,以及是否会给习近平总书记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心了。 (记者 郑雷)

马贵毅22-05-13

在月光书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马贵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对“学习粉丝团”现象,作者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评判。
只是文章中网上引用的资料过多。

呆贝贝点评:

只是文章中引用网上的资料过多,影响了文章的力度。

文章评论共[1]个
金子川-评论

挺好的文章,支持一下(:014)at:2013年05月22日 中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