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夕照生“辉”留芳名浪人的天空

发表于-2013年05月23日 上午11:42评论-1条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乐昌,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孕育出了异彩纷呈、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2007年以来,由我市申报的九峰山歌、青蛙狮、乐昌花鼓戏被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拟编辑出版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书籍,以保护我市民间传统文化,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文化人,职责在肩,任重而道远。

在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齐心协力推进此项工作的关键时期,欣闻黄圃退休教师欧汉辉老前辈拟编著出版《庐溪拾遗》,近日又将文稿送来嘱我作序。作为后辈,欣悦之余,不无惶然。可静坐思之,又觉有必要聊上数语。这些年,我一直兼事乐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为了考究项目的历史渊源、生存状况,或赴南走北调查取证,或填报冗长繁杂的表册资料,或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可谓耗时费神。欧汉辉老师却不顾年事已高,于新千年期间不辞劳苦地当了义务“导游”,宣传推介黄圃。1999年以来,他先后陪同法国巴黎高等学院教授、《客家传统社会丛书》主编劳格文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系博士、教授谭伟伦先生,韶关大学教授、《韶关大学学报》编辑和《走遍韶关》栏目组以及香港正刚队、香山学社一行深入到“梅辽四地”、“楚越孔道”考察采录。其良苦用心,由此可窥斑见豹矣。

受这些文人墨客的影响,欧汉辉也开始了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并先后出版了三本书籍,眼下又要出版新书,可喜可贺!在此,姑且不论其作品优劣,就其精神干劲而言,足可令后辈汗颜。欧汉辉说,在他幼年时,就从老人口中得知日本侵略者在黄圃犯下了滔天罪行,不甘欺凌的黄圃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勇斗日寇的故事。而地方县志、各姓氏族谱上对此事却无粗略记载。遗憾之余,他开始不辞劳苦地收集整理出版《黄圃抗日故事》;清朝时期,乐昌出了个大名人欧堪善,官至太仆寺少卿、刑科给事中提督、贵州学政掌四川道监察御史,韶州、乐昌尊称他为“欧夫子”、“欧翰林”。二百多年过去,乐昌欧阳氏后裔对其却知之甚少。上世纪九十年代,《乐昌市志》主编沈扬在翻阅《欧氏族谱》时意外发现了欧堪善所著的《泷涯诗集》,其中有27首是与乾隆皇帝“奉和御制”之诗,可见当时欧堪善在朝廷中的学识、才华和影响。而县志里并未收录这些诗章。沈老如获至宝,将这些诗抄录于其编著的《乐昌掌故》之中,欧汉辉拜读后,心感不安:作为欧阳氏后裔,作为乐昌人,有必要将其作品加以保护,于是筹资出版了《欧堪善诗文汇编》;在考查“宜乐古道”、“郴乐大道”收效甚微时,他干脆重新来个“舍末求本”,不顾天寒地冻,酷热难耐,爬山越岭抄录境内的凉亭、寺庙碑文。几个月下来,三本厚厚的手抄本便展现在眼前。

在这本凝聚着欧汉辉心血与汗水的《庐溪拾遗》里,记录了庐溪地域的人文地理、名胜古迹、匾额对联、民间古建、窗额题壁、石雕石刻、寺庙金石文、古今凉亭碑文等。是一部比较完整地展示黄圃丰厚文化底蕴的“百科全书”,为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出版这几本书,欧汉辉平时省吃俭用,从退休金中硬是“抠”出钱来,令人肃然起敬!

是啊,人生苦短,来去匆匆,富贵钱财如过眼烟云转头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在乎!

“耗尽功夫不为利,只争朝夕为民文;钱财富贵有时尽,夕照生辉留芳名”。拜读其作品时,心头忽然蹦出一首小诗,叹服其执着、坚韧、永不言弃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抛之不去的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浪人的天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冲冠为红颜点评:

乐昌,悠悠1500多年历史,
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
谱写了一曲曲抗日英雄的赞歌。
閲古思今,令人肃然起敬!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夜晚的清辉月光,映照你一天的快乐,祝永远快乐!at:2013年05月24日 晚上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