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井的故事朱文科

发表于-2013年05月26日 中午12:41评论-3条

最早晓得红井的故事,是上小学,一篇课文里。中华苏维埃,瑞金,朱毛红军,毛主[xi],朱总司令,反“围剿”,这些革命元素,让我明白:人要懂得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

去年十月,我因创作一部红色小说,专程到江西采访。我先后到了井冈山、吉安、赣州、寻乌、遂川,瑞金是最后一站。来到这个红色故都,正当中午,烈日炎炎,晒秋老虎。于是,我在城区寻一家酒店,吃饭小憩。老板是本地人,姓李。闲聊中,李老板提及瑞金历史,如数家珍:“瑞金因‘握地得金,金为瑞’而得名,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而成名,一度称为‘瑞京’。”李老板边讲边摇头晃脑,言语间无不流露出自豪:“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在我们瑞金战斗过开国将帅,十大元帅有九个,十大将军有八个,上将三十五个,中将一百一十四个,少将四百四十个,从瑞金走出的开国将军十三个。”我临走时,他一再提醒:“瑞金红色旅游景点很多,您半天时间肯定不够,不过一定去红井看看,吃水不忘挖井人哪!”

我匆匆吃完中餐,往东北方向的叶坪驶去。十几分钟后,来到景区门前。游客不多,气氛却很浓,门口的商店,毛主[xi]纪念章、纪念币比比皆是,音响里播放着红军时期的歌曲,营业员都是一色的红军服装。叶坪革命旧址群里的建筑有几百座,都是在建国后恢复重建的,原来的建筑都在红军长征以后毁于国民党的炮火。毕竟经历了半个世纪,黄土色的墙,黑色的瓦,小方窗、木门,墙壁,都有潮湿的印记,台阶上的苔藓,十分湿滑。树木也很高大,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遮天蔽日。考虑到下午还要返回遂川,我无心细看,向商店营业员打听去红井的路,谁知营业员笑了:“同志哥,红井在城西的沙洲坝。”我哭笑不得。

沙洲坝是千年古村,傍观音山、靠鹅公岭。该村因境内地势落差大,红壤和紫色页岩众多,造成常年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异常严重,故得名。我去时,游人如织,为了不走弯路,我干脆混入一个旅游团。从年轻女导游的介绍中,我了解了红井的来历:

沙洲坝村人原是客家移民后裔,崇尚风水术。他们在建村时,请来风水先生勘察风水。风水先生端着罗盘,煞有介事地左窥右测,认定此地存在龙脉,可惜是条旱龙。土是龙的骨肉,水是龙的血脉,因此不能开渠引水,更不能挖井汲泉,否则伤了龙体,流了龙血,轻则主犯当场暴亡,从犯大病一场;重则株连子孙后代,祸及十邻八乡。这本是风水先生的胡诌,村人深信不疑。他们不敢打井,只能在村前挖两口池塘,积蓄雨水,人畜同塘,饮洗共用。天长日久,池塘变得又脏又臭,成了一潭死水,以至于疫病流行,外地的女性打死都不肯嫁进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两年后,临时中央政府出于防空考虑,决定迁址沙洲坝。为解决当地群众和驻地官兵的用水问题,他们尝试用竹筒连接起来,从鹅公岭引山泉进村,但因水远流小,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供水需求。谢觉哉忧心如焚,大胆提议,要在村郊挖水井,遭到村民强烈反对。如何既要解决用水安全、又要尊重当地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成了摆在了中央政府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谢老一着急,索性向毛泽东求助。

1933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召集沙洲坝全体村民,在自己的住所门口的古樟树下开会。他吩咐警卫员从池塘里打来一桶水,然后拿起一面放大镜招呼大伙轮流上前观看,只见水桶里细菌密布、虫蛆蠕动,简直比粪坑还肮脏,令人恶心欲吐。村民们眼见为实,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但是他们对于千百年来因袭相传的说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既不反对、也不支持挖井。毛泽东见此情景,动情地说:“老表们,水是生命之源,不修水渠不挖井,吃多了污水会生病、死人的。什么风水、龙脉都靠不住,只有靠我们自己,你们不敢招惹神通广大的旱龙爷,我毛泽东就不信这个邪!”说完,他扛起锄头,义无反顾地向百米远处的一块草地走去。贺子珍和谢觉哉等人带着工具紧随其后。他们选准一个位置,在众人惶恐不安的目光注视下挥锄破土。很快,就挖到水源。毛泽东在井底铺上三层砂石和木炭过滤、净化水质,并请来泥水师傅用青砖、鹅卵石砌筑井壁井栏,用三合土粉刷井台地面,一口五尺宽、一丈半深的水井很快就投入使用。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军民齐心协力,接连挖出了十多口清澈、甘甜的水井,用水难题迎刃而解,沙洲坝人从此结束了祖祖辈辈靠天吃污水的历史。

后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踏上北上抗日的万里征程。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随即卷土重来,对红都瑞金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还乡团摧毁了红军留下的所有建筑设施,也把毛泽东亲手开挖的那口水井填平了。为了保卫红井,沙洲坝人民跟还乡团斗智斗勇。还乡团一进村,村里的妇女就把他们团团围住,不让靠近水井,老年人则据理力争:“水,我们要吃,你们也要吃;井,你们不能填,我们不答应!”还乡团头子、恶霸地主杨衍魁恼羞成怒,一连抓了几次人,不仅未能奏效,反而激起了民众更大的怒火,他们把禁令牌砸了个稀巴烂,严厉警告破坏水井的罪魁祸首。杨衍魁见势不妙,被迫偃旗息鼓,带着手下喽啰悻悻离去,这口水井因而得以保全下来。全国解放后,沙洲坝人民饮水思源,对水井进行了整修,正式取名“红井”,并用在一块木牌上写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xi]”,表达对毛泽东的感恩之情。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这一素材,集体创作了一篇百字短文,由教育部统一编入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从此,红井的故事成为传世经典,教育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我站在红井旁。一块状如书本的石碑,上面刻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经典课文,与红井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一座伟岸的思想丰碑。一位游客用木桶提了半桶井水上来。水清波可鉴,涤瑕荡秽。我忍不住捧了一把水,一饮而尽。井水甘甜冰凉,滋心润肺。“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没有战争,没有动乱,而这一切,都是革命前辈、先烈和老区人民为中国用巨大牺牲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温筱鸿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温筱鸿点评:

点评:《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是小时候我们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字,在这篇文章里看到这篇文字的由来,感到那么的真切,生活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我们才能将生活最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尤其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尤其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感恩,有愧于我们这个社会给予我们的平台。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厚重的文字,炎热的夏天,我做一碗清香的绿豆汤为你降温,让你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at:2013年05月26日 晚上9:45

罗洵-评论

欣赏朋友的文字,问好。at:2013年05月27日 中午1:09

清泉之韵-评论

这篇文章曾经孕育了好几代人,任何年代读来都很亲切。学习欣赏,问好朋友!at:2013年05月27日 晚上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