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江烟花冰城深雪

发表于-2013年05月26日 中午2:04评论-2条

【一】

老家其实是没有江的。

村子中间的那条大河,据说下游是通往长江的,于是从小我便认为,那便是江了。长大后我才知道,那只是一条河。

大河从村子中间穿过。

小时候,大家都是住在河的东岸,而西岸,是一条长长的土路,路的两边,是大片大片的田地。

每年刚过完年,春的气息渐浓。河西岸的那条土路上,野花野草疯长比。

这时,爸爸就会带着我和弟弟妹妹,挎上大大的竹篮,到西岸去挖荠菜。

过了那座联接大河两岸的石桥,就是绵延数十里的土坡和菜地。在村里人们勤劳的耕种和浇灌下,每一块土地上,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碧绿如茵。即便是寒冷的冬天,每家每户的地里,依旧是长满了绿色的萝卜和麦苗,丝毫没有萧条的景象。

荠菜是野生的,弯下腰细细去寻找,那鲜嫩的还带着露珠的荠菜,便从草丛中、菜叶下,精神百倍地探出了头。用剪刀轻轻从根部挖取,混合着泥土味的清香,扑面而来。

荠菜有很多种,叶子也长得不尽相同。有细长的,叶子上带有像波浪一样的花边,颜色是嫩绿的,这样的口感鲜嫩;有叶齿尖尖,颜色是深绿色的,这种虽然吃起来稍稍有些老,但是比较香一点;有贴着地面长的,像被人刚踩了一脚,这种大多比较老,要是油放少了的话,吃起来比较涩……

这些,都是爸爸一一细心给我们讲解的。

虽然,现在已经很多年没有挖过荠菜了,但是每次只要一想起荠菜,那不同种类荠菜的样子,生动地浮现在脑海里,仿佛那荠菜,就摆在了我的眼前。

闭上眼,清香的味道,顺着时光的脉搏,涉着冰凉的河水而来,淡淡地侵入鼻息。

【二】

我最喜欢的,是每年的梅雨季节,河水上涨得利害的时候。

每到那时,大河里便会有很多从长江里逆流而来的鱼。鲫鱼,鲤鱼,鲶鱼,鳊鱼……都是野生的,肥美无比。

村里很多人家都是有渔网的,自己编织的,牢固又好用。

每年快到三四月的时候,爸爸便会把家里的渔网找出来,挂在房梁上,细心地检查着,看有没有破洞,下面的锡块全不全。每当看到爸爸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补着渔网上的破洞,我仿佛就能看见那鲜活的鱼儿,从渔网争相里跳出来。

终于开始下雨了,一天、两天、三天……下个十数天的时候,大河里的水开始满了,漫过了河两岸洗衣服的石碣。那横跨河水中间的大坝,也终于阻挡不住了,洪水从上游涛涛而来。这时,便是打渔的最好时候了。

在岸边找个落脚的地方解开渔网,沿着渔网的最下面,用手将之整理好,握在右手中,用力洒向河中央,待渔网慢慢沉下之后,慢慢将之收起,拖到岸边,那下角的网兜里,便满是白花花的鱼儿。

我们自是顾不上那地上的泥巴了,逮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便扔进鱼篓里。脸上和身上被溅满了细细的水渍和泥点,但是,也都不管不顾了。不一会,那半人高的鱼篓里,便满满的都是鲜活的鱼,沉得我和妹妹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了。

于是便开始分工了。弟弟负责将那些打上来的鱼送回家给妈妈,乘着天黑之前拿到街上去叫卖,不一会,便会销售一空。而我和妹妹,则继续跟在爸爸后面捡鱼。

爸爸和我们之间还有个小小的秘密。

每次打到大鱼的时候,爸爸都会留起来,藏在鱼篓的最下面。到了晚上回家时,故意当着妈妈的面说:“运气还不错,最后一网还打了条最大的。可惜天已经黑了,卖不掉了,就只好我们自己吃了吧。”

每当此时,妈妈都露出惋惜的神色,说:“这么大的鱼自己吃,真可惜,要是早一点打到拿去卖了的话,少说也能卖个十几块钱。”

而此时我们姐弟三个都默契地憋着笑,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妈妈将那条大鱼,做成餐桌上的美味。

【三】

连接大河两岸的那座桥,在我的记忆里,翻新过一次。在翻新之前,是古老的石墩桥。

桥面上都是细小的石子,脚踩上去凹凸不平。若是夏天赤脚走在上面,烫得脚底心酥酥麻麻的,像是被滚烫的热吻,亲了一口又一口。

桥两边的栏杆,被岁月的风霜洗礼了多年,没有一根是完整的形状,都缺了角,还东倒西歪。小时候的我,觉得这大桥真是丑。

可是若没有了这座“丑陋”的桥,那时我们就要绕好远的一段路,从隔壁村修建的新大桥上过去,才能到河西岸的地里面,去种蔬菜、收粮食。

夏天的记忆,总是与大桥有关的。

除了农忙时,每年要从大桥走过,去田里收稻子以外,还因为大河里,有吊不完的龙虾,摘不完的菱角菱菜,还有旱季的时候,村里会组织把桥下面大坝上游的那段河水抽干。这时,大人和小孩子都会挽起裤脚走到河里,捡里面活蹦乱跳的鱼虾。

若是天气晴好,到了晚上的时候,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在吃了晚饭洗完澡之后,都会带上一把蒲扇,走到大桥上乘凉。

那时候都没有空调,为了省电,连电风扇也是舍不得开太久的。于是太阳下山了,星星和月亮布满星空了,晚风从大桥上习习吹过,那桥上,便满是出来乘凉的人。

家住得近的,还会带上凳子甚至竹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吹着晚风,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或者,大人给小孩子,讲一段老人们传下来的故事。

牛郎织女,五女拜寿,醉打金枝,天仙配,女驸马,孟姜女……这些在黄梅戏里演过的故事,在大人们用家乡话的讲述下,别有一番别样的韵味。

我最喜欢听牛郎织女,每次奶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指着天上的星星说,现在的他们,只能隔着这么大的星河,遥遥相望。只有在每年的七月七,才能见一面。

那些关于爱情的美好幻想,便从这个浪漫而伤感的神话故事里开始了,

那时候的河水是极清澈的,星空下的河面,泛着点点星光,晚风吹动,掀起阵阵涟漪。那整条大河,像是被洒上了细碎的水晶,耀眼夺目。

这样的大河,像是一个身材曼妙的少女,穿上了装点着水晶的裙子,轻柔地扭动着柔软的身躯,给站在桥上的人们,带来一段美妙的舞蹈。

有时候我会想,那河,是不是因为有织女的影子,才会这般的美?

【四】

冬天的河面是会结冰的。厚厚的冰面,水流静止,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

我是喜欢结冰的,因为一旦河面开始结起了冰,很快,就便会下雪了。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雪。

爸爸说,在他小时候,大河里结的冰,足足有一尺来厚,人都可以在上面走路。我没有见过爸爸说的那么厚的冰,最多,也只有几厘米厚吧。

结冰时,会有从冰下面蹦上来的鱼,冻死在冰面上。远远地,看到有白花花的鱼肚子,我们便会蹦着跳着,从家里拿出晾衣服用的竹竿,一点点,把鱼勾到岸边,捡回家,让妈妈做成红烧鱼块。

星期天的时候,村里的一帮小孩子,每人捡一堆石子和碎瓦块,在河边排排站好,比赛谁扔得远。

石子扔在滑溜溜的冰上面,“跐溜”一下,可以滑出十几米远,远到我们都看不见。那时,我们都觉得自己好厉害,是个大力士,可以把石子扔这么远。丝毫不知道,那是因为冰的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再加上惯性的缘故。

可是正因为不知道,那些快乐才会被放大。那时,只需要一颗小小的石子,便会带来一整天的快乐。反而是现在长大了,懂得的东西多了,快乐,却变得越来越少了。

【五】

五年前,我家从原来建在河东村子角落里的老屋,搬到了河西大桥边上的路旁。

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记得是腊月二十四那天,农历的小年。

家乡的风俗,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桌子好酒好菜,点上香火和爆竹烟花烟花,还有烧给祖先的纸钱,请过路的神仙,和祖上的先人们,来家里一起过年。

沿着我家的这条路,都已经建起了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河对岸的村子里,已经越来越少有人居住了。有的,也都是些孤寡老人。

村里的年轻人,似乎是要把那个曾经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村子,慢慢地遗忘了。

爸爸和弟弟,把摆满了酒菜的八仙桌,搬到门口的大河边。准备好的香火被点着,烧起纸钱,燃起烟花。

这时,整条路上的人家,也都开始了请菩萨和老祖宗的仪式。

那天的天气是晴好的,但是风很大。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漫天飞舞。

我站在门口,隔着这漫天的烟火,看着面前的那条大河,莫名地哀伤起来。

我想起那个早春的上午,爸爸带着我们在河边的土坡上挖荠菜。累了,我们坐在草堆上。爸爸指着河的下游说:“丫头,这条河的下游,是通往长江的。”我高兴地一下子站起来,踮起脚尖,幼稚地想从河的尽头里,能望见长江。那时候,小小的我心里觉得,这河,就是长江了。

我怀念那座曾经被我说很丑的石墩桥,怀念曾经在那座桥上乘凉的时候,奶奶给我讲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如今烟火那头的那座桥,已经翻了新,铺上了水泥,不再是石墩桥。

烟花在空中绽放,往事袭扰心头。

那些小时候的人和事,就像一颗颗带着火星子的烟花,在心头绽放,烫得心口,生生地疼。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冰城深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温筱鸿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温筱鸿点评:

点评:似水流年,一切变成美好回忆的时候,才感到那么的珍惜。文章从自己回忆这条河开始,打开了自己的话题与记忆,和父亲一起大鱼,和儿时的伴侣一起挖野菜,听父母讲故事,和家人一起放烟花,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却让我们深深的难以忘怀,我想,这里可能注入了我们太多的亲情,太多的美好,正如作者在文章中写到的,即使在水面上抛一个小石头,划过水面的涟漪都能让自己快乐一整天,况且成为美好的记忆而藏在自己的心里,如今生活好了,电视、网络、报刊,为何懂得的多了而觉得自己的快乐少了?不错的文字,整篇文章衔接的很好,自然,优美!欣赏!

文章评论共[2]个
伽倻-评论

故乡的石墩桥是个神奇的地方,春夏秋冬各有各的乐趣,那时生活虽苦,人心是比蜜甜的,如果烟花开在那时,会更美。欣赏佳作,问好at:2013年05月26日 下午4:09

文清-评论

炎热的夏天,我做一碗清香的绿豆汤为你降温,让你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at:2013年05月26日 晚上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