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个人知识的多少跟灵魂的深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想对那些不想学习知识的人这样辩护,而是我看到很多人知识很多,灵魂依旧却腐朽。所以我说:一个人知识的多少跟灵魂的深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曾经看到过有些人在一些方面专研很深,可以说得上“专家”,但他们却习惯夸夸其谈,没有丝毫自己的思想。他们可以说得上是最好的搬运工,把书上的知识硬生生地搬到人脑里。如果能活灵活现地运用那倒也不错,最可怕的就是不看问题还生搬硬套。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只会生搬硬套,不顾实际,知识太多反而成了累赘。更不用谈灵魂上的高贵了。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从来就忽视自我灵魂的培养,一大堆所谓知识的灌输。
我曾经也看到过一些人各方面都知晓一二,可以说得上“百事通”,但他们却习惯自以为是,高人一等。他们拥有知识是用来炫耀的,当别人都不知道的时候,他可以为不知者大肆说上一番,心里还暗自高兴:瞧,我就是这么厉害!当别人困惑的时候,很成熟老道的样子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我曾经还在一些电视上看知识竞赛节目中那些选手答题时,表现出一副不知是自信还是自傲的表情,让人哭笑不得。
知识是用来丰富人生的,可不是用来夸夸其谈,更不是用来显示自己有多么高人一等而不懂谦卑的。有些人嘴上说的都是他人的东西,不见得他就有自己的思想——然而我们把依旧很尊重他们,这的确是一件很奇怪却也存在的事。有些人自以为很懂的样子,在谈论的时候也不听听他人的意见,这大概也是一种知识的极端了。然而,我们的生活却处处有这样的人的影子。
我还曾经看到一些人,学习成绩好的出奇,可他们终不知道他们要干些什么,更不用说人生意义上的事。如果他们能分出一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和自己的灵魂说说话,那该是很好的。不要说“我很忙,我要学习”——连和自己灵魂对话的时间也没有,这灵魂定是很贫瘠的。
我看过太多的大学生整天沉迷于游戏,或者搞些所谓时尚的玩意,或者满口的“他妈的”云云。都大学生了学到的知识肯定不少吧,但他们的灵魂依旧空洞,迷茫,麻木,甚至腐朽。因为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什么,所以即使在这样美好的青春,这样美好的大学时代,贪婪地挥霍神圣的光阴。我可不是用他们来显示自己的灵魂有多高尚,但看到那么多的麻木灵魂,终有点为只可惜可叹。
一个人知识的多少跟灵魂的深度没有必然的联系。知识多的人可能也是一个腐朽的灵魂。正如前面所说的,一个人若是和自己的灵魂对话的时间也没有,再多的知识又往哪里装呢!我时常追问自己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是我学再多英语单词,学再多公式,学再多理论都无力解决的。我并认为我懂得很多知识,在某些方面我却是因为不懂而自卑着。但是我喜欢很自己的灵魂说话,我知道自己哪些是我不想要的,所以我会拒绝诱惑。看到周围很多的朋友一直以来很迷茫,即使他们拥有比我更多丰富的知识,我依然认为我的灵魂比他们高出一点。有一些人你不见得他学习有多厉害,但他确实比你活得自在——因为他的灵魂比你洒脱从容。
尽管如此,我们的的确确需要学习知识,而且用一生来学习。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了我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因为拥有知识我们摆脱无知。我们读大师们的书,了解大师们的思想,和智慧对话,灵魂在不知不觉中高尚。一个人没有知识注定是可悲的。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在灵魂上有多高贵,如果有,那真是朴实的存在了。
如果说,我们学知识只是用来获取一项就业的本领,那未免有点悲哀了。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很想这样形容知识:用知识唤醒沉睡的灵魂,探寻人生之伟大存在,在不断认识自我中超越自我。
如果我们对知识谦卑点,大概不会想当然以为学了点知识就高枕无忧了吧。如果我们对知识谦卑点,和自己的灵魂说说话,大概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整日想无头苍蝇一样,无所事事。对知识谦卑点,灵魂才显得高尚。
(笔者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大学生,相对于烟雨里的前辈们来说思想的确还不太成熟,个人观点请不要太在意。)
-全文完-
▷ 进入羽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