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首访录》罗浮山篇
罗浮耸入天,势拔博罗掩,
道教三清地,葛洪曾炼丹,
苏轼贬惠州,两游驻此山,
首次携苏过,题字丹灶间,
二次和正辅,游思牵百姓,
建议置锥磨,水力解民艰。
癸巳初夏月,周子来拜参,
随行扯英妃,山道逐登攀,
拾阶艰难上,汗滴绿草间,
清泉水声大,时解燥心烦,
掬手品珠玉,活力顿增添,
振兴前开路,英妃香汗连。
几歇留贵影,漫谈及大千,
乐水与乐山,智仁养心田。
九曲十八折,力尽接极巅,
峰属飞云顶,苍木石斑斓,
周身薄雾绕,凉风舒悠闲,
环遭皆绿瀑,苍鹰头顶旋,
执手对瑶姬,恍忽两飞仙,
羡忆赵师雄,雪夜遇梅姬,
诗酒兴与共,佳事至今传。
脚踏红泥丸,火星疑此山,
徜徉太虚里,啸傲话桑田,
天外飞舟看,我辈岂非仙?
云台瞅董永,下界亦是仙,
星球对星球,畅想自超然,
外空银河事,放眼皆大观,
今登罗浮顶,心思逸天外,
羽化双飞去,回首红尘远,
两情长缱绻,不思俗世还!
附注:1、罗浮山在博罗县境内,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它,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在260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00多处,洞天奇景、石室幽岩近百处。它,还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号称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早在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药物学家、炼丹家葛洪,就在这里炼丹,并写出了著名的理论专著《抱朴子》。
2、略说苏东坡与罗浮山的故事--------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在定州任上被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在赴英州的途中,又被两次加重处分,再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经过长期跋涉,苏东坡一行在九月进入岭南广东。九月二十三日,苏东坡携着家人从广州向惠州进发,他们坐船沿东江溯江而上。一路上,苏东坡都在盘算着游览罗浮山之事。九月二十六日,苏东坡一家乘坐的船停靠在泊头镇。第二天早晨,父子两人便乘肩舆直至罗浮山。他们游览了长寿观、冲虚观,饮了卓锡泉,还为葛洪的丹灶题了字。晚上,住在宝积寺中阁。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餐,便回到船上。这次游罗浮山,苏轼写有6篇散文和1首诗,盛赞罗浮山“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并称朱明洞是“蓬莱第七洞天”,还说:“山中可游而未暇者,明福宫、石楼、黄龙洞,期以明年三月复来。
苏东坡贬寓惠州之后,他的政敌章惇恨不得把他置于死地。他除了派出心腹了解苏东坡在惠州的情况之外,还想尽一切办法,借助外部力量来把苏东坡整死。机会终于来了。章惇了解到,苏东坡有一个表兄程正辅,因苏东坡的姐姐嫁给程正辅后不久,便不明不白地死了,故苏家便认为程家把他的女儿虐待死了。这样,两家便断绝了来往。到绍圣元年时,已达42年之久了。于是,章惇在苏东坡贬谪到惠州的第二年,便委派程正辅为广南东路提刑,提点冤狱,示意他找苏东坡的过失,然后整治他。
程正辅,是苏东坡母亲程成国的侄子,也是他舅舅程睿的第七子。从血缘关系来说,苏东坡与程正辅是亲上加亲,既是表兄,又是姐夫。但,从社会关系来说,自从他的姐姐死后,已有42年的怨隙,已成为仇人了。所以当苏东坡得知正辅将巡按惠州时,心情非常矛盾。每天都在盘算着如何对付程正辅的问题。这时,正好程乡县令侯晋叔在这里,并答应负责派人送信和正辅沟通。东坡觉得这个方法好,于是就给程正辅写了这样的一封信:我被贬逐到惠州,困苦之状可想而知。听说您要来,非常想念。古人以30年为一世,现在我们断绝联系已42年了。想到这里,令人凄惨断肠!我受的惩罚深重,到惠州后便闭门不出,虽是本郡太守,也没有去拜会过他。您来这里,恐怕我也不敢去迎接您……只希望能得到您的关照……书信派人送出去后,心里头轻松得多了。但转想一下,光这一封信还不够,还必须告诉正辅:我虽然不宜去迎接,但可专派小儿苏过去迎接。不日,广南东路提刑程正辅到惠州了。第二天,想不到程正辅就坐船到嘉祐寺去看望苏东坡。正辅一上岸,苏东坡便迎了上来,邀请正辅到寺里面去坐。正辅边走边看,发现僧舍非常破败。这里到处是桄榔林,蚊虫很多。加上这里又远离闹市,故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行人都非常稀少。饮了一会茶,叙了一些旧事之后,两人自然而然地谈论起作文写诗的事来。正辅这次到广州,坐船经过安徽时,看见江边的桃树开满了桃花,有红的,有白的,十分鲜艳,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江行见桃花》诗,要请东坡斧正和唱和。东坡恭敬地接过桃花诗,细读了一遍,连声说是好诗,并说:“字字奇警,亦常人不逮也。”沉思了一会后,便要程正辅的侍从拿笔墨来。不一会,一首《次韵正辅表兄江行见桃花》诗就完成了。饮过几杯茶,程正辅便对苏东坡说:我曾祖仁霸,也是你的外曾祖父,以仁厚信于乡里。可惜我们兄弟都没有将他的事迹记述下来。现在想请你写写。东坡听了,高兴地说:外曾祖父的事迹,我在小时侯就很熟悉的了,听了不少有关他的传说。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十天很快就过去了,程正辅巡按惠州也结束了。当时,苏东坡心里很是矛盾,是在合江楼,还是在合江码头送别正辅好呢?还是等正辅起程后再去追别为好呢?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还是不要在官方的公开场合露面为好。于是,他在程正辅的官船开出后不久,即雇了一只小艇,沿东江顺流下。在博罗县城前截住程正辅,邀他上岸到博罗一叙,并写有《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和《再用前韵》两首诗,盛赞程正辅的为人和诗篇,表述了两人的情谊,十分融洽。
博罗县令林抃知道广南东路提刑程正辅和大诗人苏东坡到了博罗,马上赶到他们的歇息处,并邀他们游览了香积寺。一进入香积寺,苏东坡看见这里的地势非常险峻,便马上把林抃拉了过来,指着溪流中较窄的地方说:“若果在这里修一道拦河坝,则可以修一座水碓磨,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说着,说着,苏东坡又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苏东坡仿佛看见了水碓磨建成之后,磨面和舂米的情形。程正辅第一次巡按惠州的十天,就这样愉快而紧张地结束了。
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惠州遭受了一场少有的洪水。朝廷再次派程正辅到惠州视察灾情来了。当东坡获得消息后,一再致书信探问,并介绍惠州水灾情况。这一次,苏东坡的表现与上一次不同了。除了主动致问之外,还约正辅游览罗浮山,并要亲自出来迎接正辅。九月二十六日,程正辅到了。苏东坡也和惠州官员、惠州百姓一样,在合江码头等候了很久,直到把正辅送到府衙后,才回合江楼休息。第二天,苏东坡就在合江楼居住的星华馆思无邪书斋将《书外曾祖程公逸事》赠给程正辅。十月初,程正辅要离惠返广州了,彼此都感到难舍难分,东坡沉痛地说:“人生三十年为一世,我们都是六十以上的人了,人生的日子不多了。这次离惠,我一定要送送你,多叙一两天。”送别程正辅的第一站便是同游白水山。白水山,属于象头山山脉,里面有著名的汤泉和九龙潭。当苏东坡两人来到九龙潭下,仰望着从天而降的瀑布时,高兴得像小孩一样,连呼壮观,都说置身于这山水中,真是一洗胸中九云梦。游览了九龙潭之后,苏东坡又引程正辅去汤泉沐浴。正辅、东坡两人在汤泉沐浴完之后,博罗县令林抃马上又邀他们到博罗香积寺去,看看前不久建成的水碓磨。
打落红尘的金梅 2013年6月2日11时成于新密牧云山庄
-全文完-
▷ 进入jinlvmei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