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民间节日,然而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却从来就少了一分庄严缅怀和忧伤追思,一直都是喧闹和欢腾的,使那时还年幼的我一度以为纪念屈原是一件喜事。后来知道得略微的多一些了,也就释然了。一件民众自发的活动,千百年流传下来即成风俗,怎么过都无可厚非。其实有多少事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岂只端午这一桩。
对于屈原,我较喜欢他的一个句子,自然不是举世皆惊的“路漫漫兮吾将上下求索。”而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觉得这话特别像叶挺的《囚歌》“……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如同叶挺没有听众召唤一样,屈原也没有说服自己,到底与他的国家他的君王他的社会决裂,毅然投入汨罗江,化作一道绚丽凄美的彩虹,耀古烁今。
屈原精神长存,纪念屈原或可培养我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今日之端午显然已经不具有这样的意义,不肩负这样的使命了。却是粽子万代留传,依然飨食现代人爱美味的幽幽众口,并依然一层一层的推开了商家的利益之门,这是屈原于今时今世的现实意义吗,屈原之功不亚于秦皇汉武吧。
有时候我大胆地觉得,端午节可能与屈原没什么关系,甚至可能屈原也曾欢度过端午,因为,我们中国的古老节日并不多,但很遵从自然规律,比如春节,元宵,端午,仲秋,除去元宵节,其他三个节日分守孟春、孟夏、仲秋。这期间似乎暗藏着我们不能破解的宇宙密码。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崇尚自然的国度,蕴含浓郁的东方文化,《道德经》开篇即言,道法天,天法地,地法人,人法自然。因此五月初五这一天所处的分水岭似的时点,是屈原之死能决定的吗?那为什么没有纪念荆轲、岳飞的节日呢?或许屈原是选在了五月初五这人间欢笑的时刻,一个人悄悄的离开了。也许他的死太悲壮了,撞歪了一根擎天柱。
后来中国有了元旦,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等,这都是具有历史或划时代意义的节日,是人类纪念和庆祝自己改造历史,改变命运的伟大成功。但又不知几何时,中国人过的节日不止这些了,一下子多出许多来,大有汗牛充栋之势,除了民间的重大节日,除了历史或划时代意义的现代节日,还增加了许多宗教节日,比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忙得不亦乐乎。哪来的这些节呢?是舶来品,无需关税的进口货。这些节日充满着生活气息,直指具体的人和事,比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感恩节,敢不过哪个?敢怠慢哪个?错过一个,都仿佛得歉疚一年,所以这些个节日无不喧宾夺主般的过得轰轰烈烈。疲惫的人们迎头又遇到端午节时,只好得过且过吧。无形中,中国的节日市场也被外国侵占了,且兵不血刃。说起来象是文化侵略,但不是吗?直到如今还有几人记得屈原,想起屈原,屈原是真的死去了,虽然粽子还活着。
被那么多外国洋节日绑架了的中国人,只好趁着中国节日去休息出游渡假。所以旅游象是出逃一样。如此处于逃离状态下的中国节日,又岂止端午节一个呢。慢慢的中国的民间的节日会消失吗?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感谢粽子,如果不是人们还想吃粽子,那么这个端午还过吗?怎么过呢?
-全文完-
▷ 进入踏歌行千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