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在忙碌而又充满希望充满丰收的五月,我仿佛又闻到了粽子那熟悉的清香。
记得小时候大嫂、二嫂还没过门的时候,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母亲和大姐都要分别去把大嫂和二嫂接到我家来过端午节。端午节在我家不仅仅是大嫂和二嫂的节日,同时我觉得也是我的节日,虽然在节日里我不会像大嫂二嫂收到母亲给她们买衣服的钱,但在节日里我却可以享用很多美食。在众多美食中, 我最难忘却的就是竹叶棕子了。那时包粽子原材料很少,只要一盆糯米、两捆竹叶 ,不像现在各色各样的棕子令人眼花缭乱 。
母亲先把糯米淘干净以后,取出用水泡过的竹叶,把竹叶叠成三角的形状,再往里面放一至两把糯米,然后用线捆好即可。盆里的糯米在母亲灵巧熟练的双手下慢慢减少,一旁的水桶里包好的粽子在一个个增加。旁边的大嫂和二嫂 看母亲包粽子这时也手痒痒,她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粽子,可她们包出的粽子没棱没角,圆不溜溜,让人看了就没了食欲。包粽子于母亲而言是轻松的、愉悦的,这时我分明看到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欢笑!
包粽子看似简单,如果不反复练习,要想包出小巧玲珑的三角粽子也绝非易事。我记得大嫂和二嫂在母亲手把手的调教下最后也能包出三角粽子了!
粽子包好后放在锅里煮 ,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如果煮的时间过短,糯米就不会全熟。如果时间过长,糯米会变得太烂,就没了筋骨,吃起来就没了劲道。
粽子煮熟后从锅里捞起来,放在从井里现打的水里,等粽子冷了以后,拿出来剥去竹叶放上白糖即可食用。记得那时候我每次都能吃四五个粽子。
近年来母亲已极少再包粽子了,可现在每当我看见粽子,我仿佛又看到青春时的母亲包粽子时那脸上洋溢着的欢笑。粽子于我而言已不在仅仅是一种美食、一种历史的传承,更多的是它能让我又重新见到年轻的母亲!愿母亲永远年轻!
-全文完-
▷ 进入132950542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