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授徒,百姓几乎家喻户晓,至于荀子《劝学》,乡下人却知之不多。封闭落后的永春山乡,祖祖辈辈,饱受求师之苦,即使是富家子弟,匆匆念完几年私塾,也不得不奔波于百千里求学之路。
求学艰辛,有成者便寥寥无几。“家贫子读书”,作为一种观念,曾在人们的心目中世代相传,然而在当时充其量也只能是父辈们的一种期盼,至于读什么书?到哪里去读?就很少人能够想得那么多。于是,贫穷——无知,无知——贫穷,可怕的恶性循环,严重地制约着山乡文明的脚步。
直到“废科举,兴学校”口号的提出,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仁人志士,终于领悟到一个真理:科举挽救不了危亡的中国,兴学才是民族新生的出路。也许是受其影响,山乡的未来,山乡儿女的希望,便在小山城中酝酿……
不久“永春州中学堂”应运而生,那就是永春中学的雏型(旧址在州城考棚,后迁入梅峰书院,曾数度易名),永一中的前身。1951年正式定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从草创到定名,永一中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历尽风雨沧桑。
解放初期,永一中乃是境内唯一的一所中学。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配备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设备。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园,那一颗颗从大山里孕育出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便在那一方热土上破土发芽,沐浴着和熙的阳光!人们看到:一个个有学之士先后从那里走出,进入更高的殿堂!
改革开放的艳阳,更是给这座具有光辉历史的学园注入了勃勃生机,老校重振雄风步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园林式校园的创建和各种现代化设施的日臻完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依仗稳占着的数个“第一”,永一中已成为引领永春中学发展的标杆。
如何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进什么样的学校对子女的全面发展更为有利?这些问题已是当今众多家长考虑的重点。古人拜师学艺看重的是师者的学识,今人对子女托梦地方的选择却是尽可能上最好的学校。永一中,一所座落在县城附近闻名八闽的重点中学,自然成为山乡儿女的首选。人们知道:
作为永春境内第一所中学,永一中历炼长久,底蕴深厚。走过的足迹历经晚清、民国,共和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厚重而辉煌的历史文化积淀。百年征程,栉风沐雨,一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笔粉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教育教学奇迹。先后有五万多名学子投入永一中温暖的怀抱,吮吸其甘甜的乳汁,成为幸运儿,成为时代的姣姣者。
作为永春的最高学府,永一中资源丰富,耕耘有方。雄厚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永一中引人注目的两大招牌。师者严谨的治学精神、胜任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勤勉到位的工作作风与得力的“校训”、良好的“校风”、利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学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学校各项工作运行稳妥,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学习自觉勤奋。
作为省一级达标中学,永一中鳌头稳占,硕果累累。从恢复高考至今,历年高考成绩稳定保持在泉州市前列,录取率高达百分八十以上。1999年被省教委确认一级达标中学。2000年以来,永一中有14人考上清华北大,1630人考上重点大学,5538人考上本科院校。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提高的同时,永一中更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作为百年老校,永一中英才辈出,声名远扬。从创办至今,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人才,他们中间有院士、教授、专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高级工程师,他们的劳动成果在人类进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梁披云、林俊德、刘兴土、蔡尚思等著名学者曾经在当代教育界、科学界、哲学界展露头角,声名享誉海内外。
在山乡人民的心目中,永一中确实是一所质量一流的学校,一所能够让子女接受最好教育的学校,一所人人梦寐以求的学校。永一中的实力告诉人们:只要学子肯下苦功考取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完全可能。就百分八十以上的录取率,尽管成绩不尽如人意考个本二也没有太大问题。永春山乡的确再也找不到一所能够与之匹敌的学校。难怪许多家长从子女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把将来入读永一中当作娇儿爱女甚至是全家人的奋斗目标!永一中给每位学子打下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知识基础,注入的更是终生受用的生存力量。人们一向看好永一中。
在山乡人民的潜意识里,入读永一中是一种荣耀,不但家长脸上有光,说话做人都有底气。不管你走到哪里,当问及你的母校,问及子女的就学情况时,只要是进过或是在读永一中的,答话就显得铿锵有力。人们已经意识到:凭借永一中遍布五洲四海的校友,入读永一中就等于网联了走向世界的通道。凭借永一中所培养的众多高层次顶尖人才,入读永一中进入上流社会将成为可能。不论是城区还是乡村,只要哪一家有子女入读永一中,那一家就意味着充满未来的希望,人们便投以羡慕的目光。
山乡的人们咬定:入读永一中是人生路上的理想选择,是走出农门改变自身及其后代命运的最佳途径。入读永一中就相当于敲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入读永一中就有放飞梦想施展抱负谱写美丽人生乐章的可能。许多山乡儿女下足狠劲挑灯夜战为的就是能够成为永一中那赛场起跑线上的一员。记得有一位十六岁的山村小姑娘,以优异的成绩被永一中录取,由于家境的变故,姑娘终将不能如愿前往,从此泪水挂满了姑娘的脸庞,无言的结局向人们诉说着人世沧桑……
永一中,梦想的起点,人才的摇栏!永一中,无愧的名字,山乡最完美的科学殿堂!多少山乡父老为其子女能成为您的一员而骄傲,多少山乡儿女为能投入您的怀抱而自豪!看,在那百年校庆的隆重日子里,多少海外贤达、社会名流、著名学者济济一堂,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展望未来,胸怀坦荡!
永一中,你以稳健的姿态和步伐培育一代代栋梁,山乡儿女始终把你当作是走向人生幸福的中转点。不是吗,那高考时的一中考场,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久久地等候在夏日炎炎的操场;多少从山沟沟里走来的乡亲父老,带着儿女紧需的生活费用一大早就来到校园,对其子女细语声声,寄予殷切厚望!
啊,永一中,山乡儿女的向往,承载着五十五万山乡人民的梦想和希望,在新的黄金发展期将托起新的辉煌!
-全文完-
▷ 进入松不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