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不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只想如李白那样轻轻问一句“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近日,颇觉心绪不宁,思维涣散。凡尘琐事困住了我的心,风花雪月的幻影许了我一场空欢喜。幸得友人推荐,在网易公开课上,看了一堂于丹的谈月。一时间,豁然开朗,有些事,慢慢明了。
提到月,总会让人想起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是否嫦娥真的住在广寒宫里?吴刚的那棵桂树为什么总是伐不倒?而我又是多么想见见那只可爱的玉兔。这些,都是童年的回忆。提到童年,不由地让人思乡。因为现在“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歌中代表思乡的一种意象。且不提杜甫的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且不提布燮的那句“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单是苏轼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能将满满的思乡之情承载而过,驶入内心最柔软的深处。
而月,又被演绎为风花雪月。明天你是否会记起那些年和你花前月下走过的人?明天你是否会记得那些花好月圆夜的美好?亦或,会为那一场风花雪月的错误而后悔?年少的我们,或许更关心这样子的月吧。诸如我问友人:你知道月亮代表什么吗?友人的第一反应是开玩笑地回答:月亮代表我的心。呵,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那些无法言说的细腻的小心思,都奉献给了那一抹白月光。就像张爱玲的小说中所言: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其实,月亮自有其哲学含义,月,太阴之象。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果说火热的太阳象征着一个人的奋进,对责任的承诺。那么那一轮皎皎明月则是一颗平常心的守候。于丹在其中是如是说:进取心是让我们拿得起,平常心是让我们放得下。一个人在生活里要拿得起需要力量,放得下需要有度量。这一段话,我很喜欢。多少次的纠结,不就是因为自己期待得太多,想要得到的太多了么?如果不曾期许过度,也许自己就没有那么失落。那颗平常心,说得容易,做起来时,才知道,那些好的修为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培养出来的。当自己面对挫折,也曾怨天尤人,为什么一样的付出,不一样的收获。却不曾思考过,太多功名利益的追逐,是否适合自己?那些忙碌的时光里,自己是否真正快乐过?周围的人怎样做,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何必要跟风随大流,失掉了那一份平常心。生命追求幸福没错,但幸福不等于热闹。幸福有时候是留一段自由的空白,让我们可以真正真诚地去沉寂一段感伤。
明月,会把你的忧伤衬托得更忧伤,把你的快乐衬托得更快乐。月有阴晴圆缺,但更多的时候,月亮是不圆满的。而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悲剧。那些有限时光里的遗憾与残缺,才是最令人回味的。正如那句经典的歌词所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也曾在书中看见这样一句话:爱情中最动人的两个时刻,分别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记忆里很深刻的是李商隐的《嫦娥》中的两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人是借着月光去照彻自己的相思,而嫦娥是住在月宫里,去眷恋她曾经的人间。古时候的人,大多期盼能够长生不老。但如果真正能够长生不老,或许又该如嫦娥那般伤感了。幸福通常是活在别人眼里的。一次次艳羡别人的生活,诸不知,或许,自己就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好好的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晏殊说:“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曹丕亦言:“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但我还是喜欢欧阳修说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原来,那一轮永远无法企及的明月,与一切尘世的期盼无关。如若可以,也只是想轻轻问一句:青天明月几时有?
-全文完-
▷ 进入兮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