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总会让我们这些凡人想到没。而老子则在《道德经》中阐明無的真谛,“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無有相生。世间万物都是从無到有,无论是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还是飞禽走兽与人类,都是从無到有经过不断繁殖,才会茂盛。譬如花,从無到长出花骨朵,再到绽放,最后凋零,再归于無,万物生灵無不是如此反复。佛家亦有“無受想行识,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声香味触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识界。無無明,亦無無明尽,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尽。无苦集灭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萨埵”之言。無,并非消极的没,而是有之前提。因此我们常说無中生有。無,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是一种孕育的过程,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经历过兴衰荣辱,大起大落的人,看开眼前得失,他们更能体味《心经》中所说的“心無挂碍,無挂碍故,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真谛。心無挂碍,心中有了过多对名利、对成败的执着牵挂变就成了障碍,使人患得患失,心里痛苦不堪。唯有放下,不再执着心生妄念,而是顺其自然,也就不再患得患失心有恐怖。
無,亦是宽广博大。無边無际,無止境、無极限。天空、大海都是無边無际,看不到尽头。我们也常说学無止尽,知识太广,我们不断学习,也没有尽头。时间,因为有了表,似乎能看见,可它悄无声息地流逝,我们只有感慨,却捉不到摸不着。时间相较于我们短暂的人生来说,可谓無极限。無与有,就像是阴与阳一样相生相伴,否极泰来。因此,在無的时候,不必抱怨,不必哀叹,只需努力积累,总会有的。有了,需学会珍惜,学会如何对待拥有的。否则,总有一天会失去,又归于無。倘若,面对無与有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放下抱怨嗟叹,放下执着挂碍,那么我们也就活得从容淡定,幸福自在了。
-全文完-
▷ 进入剑气箫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