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一直遵循的道德规范,源自儒家。孟子曾说过“知耻而后勇”《说文解字》中解释耻,为辱也。耻的小篆为恥,从心耳声,意为心生羞愧,面红耳赤。凡有良知的人都有知耻之心。耻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大的打击,有人因耻辱而崩溃,选择自我了断。有人却因耻奋发图强,成就自己一番事业。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最终打败吴国,一雪前耻。韩信年少时忍受胯下之辱,日后却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
这或许正是孔老夫子说的“知耻近乎勇”,由此看来,受辱虽是坏事,但若有一雪前耻的志气,勇于卧薪尝胆,并付诸于行动,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从而改变命运,也就洗刷了之前所受耻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一种耻,非但不是辱,相反却是使人钦佩的行为,那就是“不耻下问”无论身份多高,能够向别人虚心求教,虚心学习,不仅学到新的知识,也让人佩服那份勇气。无药可救的是那种恬不知耻之人,心中没有廉耻,做任何事便会毫无顾忌,不择手段。荣耻相对,知耻而奋发,便会转为荣。荣耻一念间,耻,也是衡量人内心的一个标尺。对脆弱的来说,耻是天大的打击,从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做出傻事。对内心强大的人来说,耻是一种动力,他会因此奋发图强,洗掉身上的耻辱。人这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受到耻辱,只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剑气箫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剑气箫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