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羡慕 — 嫉妒 — 恨周远华

发表于-2013年06月12日 早上9:05评论-1条

关于羡慕 — 嫉妒 — 恨

远 华

羡慕—嫉妒—恨,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一般不被人所知的情感,是一种不健康心态的逐步升级过程的心理表现。我们的身边不乏由羡慕而产生嫉妒,进而发展到憎恨的例子。“羡慕—嫉妒—恨”,一语五字,层层递进,逐步升级,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换言之,恨源于爱,嫉妒源于不如人。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即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快感;而嫉妒别人,则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对自信心无疑是一个打击。“学到知羞处,才知艺不精”,一个人正是透过嫉妒这种难于启齿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如人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人一旦暗生嫉妒,看人的眼光立马就“独到”了,量人的尺度也分外地“严格”了。他会凝神屏息地等待着你出点情况,甚而处心积虑为你设计制造一些情况。而对于那些口无遮拦、行动不够细谨的人,很容易让有心人抓住借题发挥的“把柄”。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等。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尤其是“特别自私和心眼很小的人”,在对一些(人)事时嫉妒心表现尤为突出。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显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别人的地位、金钱、财产、荣誉、成就、威望都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特别是某些人的不明财产与暴富,炫耀与高调,挥霍与无度,尤其遭人嫉妒而发展到憎恨。目前社会上的官民对立、仇官仇富的心态大部分是由此而产生的。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很多嫉妒并不是来源于自己不如别人,而是上级对下级的不信任、不公正对待、打压、排挤、长期的不被重视,甚至被歧视挨整,自己或子女由此所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情绪都会由嫉妒而升级到怨恨的可能。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嫉妒心理是具有等级性、一般性、非常性三个特点。一般性的嫉妒行为,人人都有过,只有处于同一竞争领域的两个竞争者才会有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一个男子的多个配偶之间,一个女子的多个追求者之间,一个职位的两个竞争者之间,为了争取考试排名的同班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亲友之间,邻居之间,同一竞争领域且经常接触的两个人之间往往容易爆发激烈的嫉妒心理,所以,人们普遍有“同行多嫉妒”的说法。在小范围的人群中,嫉妒心理要表现得突出一些。人只会嫉妒与自己处于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强的人,而不会嫉妒处于与自己不在一个领域的人,也不会嫉妒同一竞争领域里表现比自己弱的人。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和他同处一个领域并且能力比他强;周瑜不嫉妒刘备、曹操、孙权,是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个竞争领域。白雪公主被后母皇后嫉妒,是因为在竞争谁的容貌更美这一领域里白雪公主比后母皇后更漂亮。

嫉妒是优越感被破坏后的心理反应。人只有在自己具有优越感时,并被别人超越才会产生嫉妒,如果不具有优越感他只会表现为自卑和羡慕,而不会有任何的嫉妒。

当有人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认可自己是最强者时,人会表现出很喜悦,很安慰,很高兴的情绪。而相反,当有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人时,人也都会表现出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痛苦。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发现自己不是最强的人,而是最弱的,最可怜的人,这一信息会严重挫伤每个人的心理。一个人的卓越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对卓越者进行人身伤害,财物破坏,以及言辞伤害是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的表现。三国魏人李康在《运命论》中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就是这个道理。

在情感中,吃醋是普遍的一种心理感受,即使彼此深深相爱,也会因为某个事件,其中一方还是会吃醋的。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所有人都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我们身边的很多误会、矛盾和纠葛,都是由羡慕、嫉妒而产生的。报复心理特别强烈的人,则是嫉妒心理最容易爆发的人。嫉妒心理是危险的,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有的甚至是不堪设想的,多起满门被凶杀的例子,原因之一多与嫉妒有关。

当然,嫉妒和怨恨的出现也是可以避免的,及时发现并通过教育、引导、感化、谈心、沟通、关爱、疏导,我们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带来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也可以完全消除某人对某事(人)的嫉妒心理,改善关系而防患于未然。现在特别是“民仇官”、“贫仇富”、“弱忌强”和“官压民”、“富欺贫”、“强凌弱”等各种行为及心理,导致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和社会乱象百出,我们为此应该高度警惕。

如果,我们对身边的嫉妒情绪,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甚而至火上浇油,那是很危险的。现在人们对贪腐分子、对奸商、对制假造假者、对爆发户、对炫富张狂者的无可奈何所产生的嫉妒、憎恨,或将此不良情绪转而对待政府(执政党),形成民众与政府的对立,寻找机会,以求发泄,这是很危险的倾向。

靠嫉妒别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我们不需要嫉妒,我们也不要去嫉妒别人。通过自我修养,提高个人素质,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克制,学会忍让,鼓励超越,真诚地向你所羡慕的人学习,形成“羡慕—学习—超越”的良性心理机制,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每天的灿烂阳光,同舟共济,共圆中国梦。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周远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子川推荐:金子川
☆ 编辑点评 ☆
金子川点评:

羡慕,嫉妒,恨跟高,富,帅一样,是当今流行语。在实际生活当中,早就有人悄然使用了。换句话说,这只不过是对现代人行为的一种总结罢了。是总结,也就起不到引领指导的积极作用,看到笔者的文字,似乎我,为我们指引了一条破解迷津的路子,言辞在理,论证手法到位,欣赏推荐!

文章评论共[1]个
金子川-评论

羡慕,嫉妒,恨跟高,富,帅一样,是当今流行语。在实际生活当中,早就有人悄然使用了。换句话说,这只不过是对现代人行为的一种总结罢了。是总结,也就起不到引领指导的积极作用,看到笔者的文字,似乎我,为我们指引了一条破解迷津的路子,言辞在理,论证手法到位,欣赏推荐!at:2013年06月12日 上午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