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南 周 氏
周远华
周氏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家族。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4%。在全国主要集中分布于湖南、四川、江苏、湖北、河南五省,大约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38%。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四川仅次于湖南,川南的江安、长宁、兴文、叙永、泸州是周姓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
从现在收集到的兴文县几部《周氏族谱》来看,已经有四个大的周姓支系在近年来续修了新《族谱》。他们是:僰王山镇、共乐镇周氏家族以族长周家棠为首,周学良,周学铨、周永通,周崇道等助编的兴文县一个支系的《周氏族谱》,于1997年12月成书;周家镇以族长周相书为首,周仕君、周仕梁,周光汉等助编的兴文、珙县周姓一个支系的《周氏族谱》,于2000清明节成书;大坝、石海周氏家族以周远华、周树尧为首,周树源、周树方、周远刚等助编的一个支系的《周氏族谱》于2005年清明节成书发行;僰王山镇以周国磐、周静熙(周正坤)叔侄为首编辑的红桥、共乐、江安一个周姓支系的《周氏族谱》已于2010年成书。周洪谟(1421~1492),字尧弼。四川长宁县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及第,殿试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后修《环宇通志》。第十七世公周洪谟就是这个家族的典型代表。
从各自传承编辑成书的《周氏族谱》来看,入川时间不分先后,都在明朝初年至清朝初年,至今650年至400年之间,是分期分批入川的;有的是奉旨移民来的,有的是没“解手”来的,有的是随部队来留下的,有的是随官亲属来的。历经数代,辗转反侧,最后才定居在现在的居住地。多数《周氏族谱》明显记载的入川后就只有十三、四、五代(从时间上实际计算可能不全)。无论他们从湖北来、湖南来,江西来,广东来,以上支系有证可查的都是“汝南周氏”,“永安郡望”、周敦颐的“濂溪世第”。大部分的祖籍都是湖北省(原称湖广)孝感市(麻城县、孝感乡)大麻地高坎子等地。僰王山镇、共乐镇周家棠、周学良、周永通、周崇道们一个支系,就是先后分四批入川的,《族谱》有记载的已经有二十五、六代了,其中入川后又是十多代了。
这些兴文县《周氏族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视周文王、周武王、姬姓为史祖;都称三国时期的周瑜,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周敦颐,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元代著名音韵学家周德清是祖先;都把近代周氏名人鲁迅(周树人)、周恩来等视为同宗而感到骄傲。
兴文县的周姓家族,还有几个支系,如:九丝城镇、周家镇还有一两个支系,还有少数“散户”,但都不非外。自古以来就与这四个支系有广泛的联系。大坝、石海的个别“散户”,在2005年我们编辑大坝、石海支系《周氏族谱》时,征得大家的同意,都已得到很好地解决,让他们找到了归属。至今我们与成都的川渝周氏联谊会,泸州、叙永威信、镇雄的周氏家族保持着联系,我们主动参与川南各支系举办的活动,并倡议建立“川南周氏家族联谊会”,并为此作了一些准备工作,希望周氏族人积极响应参与。
赞《家谱》 周远华
历史长河慢悠悠,寻根问祖有何求?
祖辈已乘黄鹤去,续谱承宗落肩头。
濂溪香火终不断,不垂青史亦名留。
还望后生多奋进,耀祖光宗赶潮流。
与时俱进倍努力,厚德载物争风流。
传承创新人才出,诚信忠义永不休。
源远流长姬周姓,英才辈出史册修。
团结一致兴世第,再创辉煌壮族风。2005年3月12日
撰《族谱》 周正坤(号静熙,1930年生,红桥人)
周氏家族普天下,支分脉系千万家。
中华姓氏列第九,各有字辈序列它。
尊卑长幼世系定,没有谱序闹笑话。
族人相见不相识,疏戚渊源无据查。
同根兄弟亲情远,宗族不凝是散沙。
民族团结国昌盛,氏族拧纯兴万家。
家族联谊寻根本,朔本追源九族哈!
家有谱序千秋记,民族和谐耀中华。
兴文县周氏族人联系电话:
周远华 联系电话:13092887802 (住古宋)
周静熙 联系电话:15283139738 (住古宋)
周树尧 联系电话:13778979244 (住古宋)
周邦书 联系电话:13568595879 (住古宋)
周胜忠 联系电话:08318994308 (住久庆)
周学铨 联系电话:13990999076 (住博望山镇)
附:字辈以作参考
湖南、湖北周氏家族大众字辈: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
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
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
振启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2013年5月6日
-全文完-
▷ 进入周远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