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黄中传:将门虎子共鸣之声

发表于-2013年06月26日 上午10:23评论-2条

山西祁县有个乔家大院,闻名全国。

辽宁凤城有个黄家大院,亦是赫赫有名。东北长白山绵亘至黄海北岸,突兀一山,即凤凰山,山下有城,名曰凤城。凤城比邻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地处黄海之滨,沿海有很多海潮冲击岩石形成的洞穴,“岫”指的就是“有穴的山”,故称岫岩。火车从东安北上,便看到这座巍峨的凤凰山。远远望去,只见山腰上高悬着一个通天大洞,大洞可以走过一辆大卡车,人们传说这是薛仁贵东征时一箭留下来的,能射出如此大的洞口,看来这支箭真是不小,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凤凰山十分幽美,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庐山之幽静,黄山之奇观,峨眉之秀美”,很是诱人。凤城就像母亲怀抱里的婴儿,静静偎傍在凤凰岭下。关于凤城也有美丽的传说,相传春秋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降于京城,故称丹凤城,后称为凤城。

黄家大院位于辽宁凤城北部的石庙子镇兰家沟,距今有160多年历史,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农村庄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黄家大院背倚青山,面向流水,四周高大的围墙皆用长方形花岗岩石块砌成,与众不同的是围墙四角建有4座护院炮楼,正是这个与众不同的院子孕育出黄家几代不凡的人群。其中,就包括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及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功臣黄耀中(后改名黄中)。

据黄家的家谱记载,黄家在黄达献一辈,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山东蓬莱迁徙到辽宁凤城。经过三代的繁衍,到黄正阑一辈生有黄平玉、黄平格两子。黄平格有三子,其老三黄恒惕的女儿黄克,少年参加革命,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成为军委副总参谋长王尚荣的夫人,他们夫妇有七子女,其中有两位是共[chan*]党的将军。黄平玉生有四子,老大黄恒泰,老二黄恒德,老三黄恒浩,老四黄恒心。老大黄恒泰的儿子就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老三黄恒浩曾任凤城税捐局局长,后为嫩江省政府秘书长,他有8个子女,其中,二子黄钢、三子黄锷分别为美国资深路桥专家和美国工程院院士;小女黄铎之夫王锦林为台湾三军总院院长;老二黄恒德的儿子黄显闻曾任凤城公安局局长,其子黄耀中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黄中。

黄中出生在兵荒马乱的20世纪20年代,在老家读了几年书后,就被父亲送到条件更好的沈阳上学。年少的黄中聪颖好学,喜欢体育,深得三叔黄显声的钟爱,让他吃住在自己的家,并给予关照。在黄中的心目中,三叔黄显声一直是自己仰慕的偶像。

黄显声,字警钟,1896年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苇山河村。少年时就读于丹东道立中学,毕业后,于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因参加“五四运动”被迫辍学,回到沈阳。1921年,黄显声考入东北讲武堂三期炮科,翌年毕业后服役在东北军中,初任营长,从1923年任张学良随从参谋起一直在张学良身边任要职,后提升为旅长等职。因黄显声治军严谨、胆识过人,深受张学良的信任和赏识,于1930年春被委任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任沈阳市公安局长。1931年晋升为中将。

1931年7月,即“九一八”事变前两个月,黄显声汇集各方面情报,了解到日本鬼子要在沈阳动手,亲赴北平(北京)向张学良作了详细报告。9月初,日本关东军当局向在辽沈一带的日本人发枪,黄显声请示张学良同意以全省警务处的名义,在3日之内向警察队伍发出枪支20多万支,每支配给50发子弹,这些枪支为辽宁地区抗日军提供了武器。

9月18日午夜10时20分,日本鬼子果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炸毁柳条湖附近铁路,并炮轰东北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10时50分,第七旅旅长王以哲赶到公安局,与黄显声共商对策。黄显声说:“公安局各分局将尽力支持,非到不能抵御时,决不放弃驻地。”又说:“市区不便打,我拉出去打,打到底。”9月19日晨,第七旅官兵撤出北大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沈阳市商业区及大小西门。黄显声命令公安分队及警察大队奋起抵抗。在日军强大攻势下,公安官兵伤亡很大,黄显声命令各部向公安总局及公安总队部集中,继续抵抗。至9月21日夜,黄显声被迫命令各部撤出沈阳,向锦州集中待命,自己化装离开沈阳去北平(北京)请示张学良后,立即招募了部队和反正伪军。并将新编部队改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共20余路,5万余人,自己亲自担任总司令。从此,“抗日义勇军”响彻了东北大地,黄显声被后人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

1935年,田汉、聂耳合作,为歌颂义勇军的电影《 风云儿女 》谱写了主题曲 ——《 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它是白山黑水的关东人,更是全体中国人不屈的精神象征,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32年1月2日,黄显声所部被张学良扩编为骑兵第二师,黄显声出任师长。1933年,黄显声率领骑兵第二师出关抗战,与日军在隆化一带周旋作战。未料想的是,国民党政府命令国民军二十五师包抄了骑兵第二师的后路,黄显声部处于前后夹击的处境,被迫撤走。

黄显声的抗战热情屡屡受挫,处于苦闷之中,不仅收复东北无望,眼见得日军大有侵吞华北之势,东北军指望不上,他决定暗中联系真诚抗日的中国共[chan*]党。通过原辽宁省政府秘书、共[chan*]党员刘澜波,黄显声和中共北方局有了联系。成为最早与共[chan*]党接触并接受领导的国民党东北军高级将领,也是最早在国民党东北军建立共[chan*]党组织的一支队伍。 

蒋介石很快就了解到黄显声和共[chan*]党的密切关系,对他恨之入骨,派刘克俭到骑二师任政训处长,暗中监视黄显声。由于在黄显声的部队里,共[chan*]党的势力很大,刘克俭不敢轻举妄动。蒋介石借张学良出国之机企图分化瓦解东北军,在北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要将东北军调到南方进行“剿共”。何应钦宣布命令后,黄显声愤然而起,当众宣称:“要想调动东北军,除非张将军回国,否则谁也休想调动东北军。”他环视左右,拍拍腰间的手枪怒目说:“谁敢接受命令,谁就准备这个。”东北军将领都拥护黄显声的主张,蒋介石、何应钦只得作罢。黄显声此举,保护了东北军,也是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公开抵制对抗。

1935年7月,张学良回国就任“西北剿共”副总司令,将东北军骑兵集中成立一个军,欲委任黄显声为军长,但遭到蒋介石的极力反对,只好任命他为副军长。黄显声多次劝谏张学良,要以国家民族大业为重,与共[chan*]党联合抗战,收复东北,打回老家去,多次对张学良表明对中共“只能联合,不能敌对”。张学良迫于蒋介石的压力,违心地进行军事“剿共”,黄显声愤然离开骑兵军,留居北平。蒋介石以重金、要职收买黄显声,遭到拒绝。张学良听到报告,担心在外部队五十三军万福嶙部有所变故,决定派黄显声去担任五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以牵制之。

黄显声到五十三军后,致力于改造部队,实现抗日愿望,他首先团结了一一六师吕正操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大量吸收进步青年和流亡学生到部队来,并让冀南的共[chan*]党人到部队任职。1936年8月,黄显声秘密加入中国共[chan*]党,成为中共特别党员。

黄显声离开东北后,日本鬼子派人首先抄了他在沈阳的家。此前,黄显声早已料到形势的紧迫,在北大营枪响之前,就将家人紧急转移到了北平,故黄中也免受了日本人的牢狱之灾。然而,黄中在老家的妈妈却遭了大罪。黄中的妈妈在黄家大院是“大儿媳”,算是黄家的大管家。日本人没有抓住黄显声,便把怨恨都发泄在这位能干的女人身上。他们把她吊起来,狠劲儿地抽打,但生性刚烈的“大儿媳”对日本人毫不示弱,破口大骂。于是,日本人举着烧红的烙铁向她裸露的双肩狠狠地烙去,在一股吱吱作响的白烟中,“大儿媳”昏了过去 ……

15岁的黄中跟随三婶仓皇进到北京,住在西城大佛寺附近的一座院子。这个院子很大,坐落在西杨威胡同,院门并不起眼,但里面却不一般。院子的南面和西面各一长排房,是副官和警卫居住,北面有两排正房,前排是黄显声的书房和卧室,是主人办公、起居的地方,后排则是黄显声父母的寝室,年少的黄中也居住在此。东院是客厅,外面是花园,种着石榴、葡萄和花草。西院是绿地种有很多树木,还有一个运动场,除了有篮球架外,还有一片沙土网球场。在这里,黄中经常陪着忙了一天的三叔打打网球。当然,他们都喜欢比赛,于是,黄中有时还坐着三叔的美式汽车同他到城里正规的网球场与别人打网球比赛。黄中喜欢游泳,三叔没有时间,他就自己骑着三叔给他特意买的德国造的红色摩托车去中南海游泳。每当黄中戴着头盔,骑着红色的摩托车风驰电掣行进在街上时,人们都会说:“看,这是黄家的黄大少爷!”

出身富家的黄中,可堪称英俊少年:高挑的身材,浓浓的黑发,眉清目秀,带几分儒雅学子的风度。他为人直爽朴实,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在课堂上,他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好学生;在运动场上,他则是一位勇敢而又刚毅的男子汉。他网球出色,足球技高一筹,还是游泳健将,在北京可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体育明星。

黄中到北京后就读于汇文中学。当时北平汇文中学名声远扬,生源除来自全国外,还有东南亚的华侨。学生都是各地各校的优秀生,有的宁肯降级,也要考入汇文。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都愿投考汇文,可称得起人才济济。那时汇文中学的田径、篮球、排球、网球在京城十分出名,很有实力,尤其足球的实力相当雄厚,当时学校有甲乙两个队,甲队每年都参加华北区高校的联赛,即燕京、清华、辅仁、平大和汇文中学。乙队参加华北中学联赛,黄中自然是参加甲队联赛的,踢中锋,勇猛善战,绰号黄牛。当时代表北平队,几乎全部是汇文的队员,有一年,曾以15∶0大赢山西中学队。1936年,黄中与我国足球元老李凤楼作为北平辅仁大学“辅队”赴日参加友谊赛,连胜三场,轰动东瀛。事后,李凤楼曾称赞黄中“这个中锋身体好,作风凶猛,是位虎将”。后来黄中与东北校友何纯渤、李文等先后代表北平参加了第18届华北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黄中获得游泳比赛400米第一名。

1932年春,东北的大学生曾组织汇文东北同乡会,其中有张学思(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英林、何纯渤、温承宗和黄中等40多人。他们都是“九一八”事变后逃亡到北平的。在同乡会的集会上,黄中带头喊出了“打回老家去!”的口号。接着,他们先后参加了1933年反对何梅塘沽协定、1934年反对华北伪自治、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在“一?二九”运动中,已经被国民党盯上的黄中,在三叔的暗示下,没有公开参加。但他暗中支持,为支援学联南下宣传,他捐出10元现大洋,直接交给了姚依林(当时姚依林在汇文商科地下室,代表学联办公)。

黄中1936年从汇文毕业后,考入了辅仁大学。此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参加的学生运动更加广泛和深入了。1936年秋,国民党蒋孝先要抓“民族抗日先锋队”,时为东北同乡会负责人及“民先队”骨干的何纯渤决定逃往西安,黄中在何纯渤急难之际,立即写信给在西安的叔叔黄显声军长,请他帮助何纯渤。

1937年7月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人不仅要抓其恨之入骨的黄显声,而且黄中也成为被抓的对象。此时,在河北邯郸任五十三军副军长的黄显声,派人送信让黄中赶快离京去西安五叔黄显奎家,然后伺机去延安。黄中接到消息,立即随着逃难的人流,辗转河北、河南,到达了陕西西安。五叔黄显奎在“九一八”事变后到西北做小生意,小有积蓄,在西安城有一个小四合院,黄中在小院的西屋住下了。

一天,忽然有两个客人到这个小院造访。黄中一看,竟是三叔黄显声部下的刘澜波、孙志远。原来,此时的西安已成为东北军的驻防地,他们两人的共[chan*]党员身份也逐渐公开。见到他们,黄中格外高兴,他们愉快地谈起了一起在北平的日子。想起当时他们与三叔经常神秘交谈的情景,此时的黄中才了解了其中的秘密。黄中立刻埋怨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吸收我加入中国共[chan*]党?”刘澜波、孙志远听后笑着说:“你是你爹的独苗,黄家的大公子,如果让你入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们黄家那群娘儿们还不跟我们拼命!我们可惹不起啊!”

黄中听罢,哈哈大笑,说道:“那也是,不过,更主要的是怕我年纪小,坏革命的事吧?”刘、孙二人互相看了看,笑眯眯地点头默认了。

接着黄中从他们两人口中得到他三叔黄显声的消息。“西安事变”爆发后,黄显声在石家庄马上表示拥护,支持张、杨迫蒋抗日的军事行动。南京政府特派黄恒浩到石家庄五十三军劝说万福嶙效忠蒋介石,敦促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后被囚禁,黄显声会同张学思等人为营救释放张学良而奔走呼号,但毫无结果。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显声更加痛心疾首。周恩来通过刘澜波在武汉与黄显声见面,鼓励他坚持信念,要抗战到底。黄显声在周恩来的指示下,积极协助共[chan*]党进行抗日统战工作,并提出要去延安,参加共[chan*]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周恩来对黄显声提出的请求给予支持,表示他到延安后可到抗大工作,并让他先将香港的一批物资运往延安。随即,黄显声安排属下将这批物资安全运到了延安。同时,黄显声召集了一些旧部和学生100多人,准备开赴延安,组成在共[chan*]党领导下的新东北军,参加抗日。

就在黄显声准备动身时,不料被国民党特务察觉。周恩来得知情报后,指示黄显声马上转移。当时黄显声虽然已拿到去香港的机票,但他认为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的处境更为险恶,便将机票给了张学思,而自己留下。结果,1938年2月2日,戴笠亲自带人在汉口将尚未来得及转移的黄显声秘密逮捕。

听到自己最敬佩的三叔被捕的消息,黄中怒火烧身,他挥着拳头,满含热泪愤愤地说:“三叔为国为民,忠心赤胆,却落得如此结果,我与国民党、狗特务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刘、孙二人看到黄中如此义愤填膺,暗暗称赞这个热血青年真是将门虎子,将来一定可以担当革命大任。接着他们安慰黄中说:“中共中央十分关心黄显声同志,现在正全力通过关系做营救工作,你放心!”

黄中这时情绪才稍稍安顿下来。接着他们谈到当下的形势,刘、孙问起黄中下一步的打算。此时黄中情绪又激愤起来,他说:“现在国破家亡,抗日救国责任重大,很多同学参加了革命,为国效力,我还有什么打算,只想如何打回老家去!”

刘澜波立刻引导他说:“打回老家,是咱们所有东北人的愿望,但我们必须是有组织的,一步步来。眼下,延安是中国抗日的中心,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都奔向了那里,你也应该去!”接着,他拿出一份文件,那是中共中央的抗日十大纲领,他们给黄中边读边讲,让这个东北的热血青年心中有了指路明灯。

就在那次刘澜波、孙志远看望黄中不久,1938年4月,经过他们两人介绍,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黄中毅然向北奔赴了延安的宝塔山。

然而,令刘、孙二人和黄中后来都没有想到的是,黄显声,这位“血肉长城第一人”的抗日英雄却被国民党关押了整整10年。在被长期扣押的日子里,黄显声从不屈服,坦然自若。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现在虽然坐牢,但并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报国欲死无战场”,每当他读到陆游的这一诗句时,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都会失声痛哭,大骂蒋介石是“秦桧当权,岳飞被害”。东北军旧部和共[chan*]党方面都曾努力争取让黄显声将军越狱,看守的特务也为将军人格所感,多同情于他。但营救始终被将军拒绝。

1949年,看清国民党方面已经不可能给他公平的释放,黄显声同意接受外面的营救,但是为了能够同时营救张学良将军的副官李英毅,他提出将营救的时间推后,以便乘乱多救一些人。按照刘澜波的安排,当时营救内线、渣滓洞看守宋惠宽将于半夜把黄显声和李英毅等带到白公馆后面的山坡上,由夏在汶开着汽车在那里等候营救。当时刘澜波还叮嘱一旦出现意外,则不顾将军的反对,将他单人救走。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保密局布置的对政治犯的大屠杀提前执行,第一个被杀的,就是黄显声将军。1949年11月27日,按照毛人凤的密令,黄显声将军被军统特务杨进兴执行秘密枪决,杀害于红岩步云桥,李英毅与将军同难。12月15日,重庆市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哀悼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陈然、江竹筠等死难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及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参加了追悼大会。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共鸣之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冲冠为红颜点评:

一门忠烈,千古奇冤。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无数先烈、仁人志士为之付出了多少代价,甚至是生命。
联想到今日之改革,同样需要勇气和代价。
叙文过长,可以分段发表。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夏天,我把薰衣草纯净深长的气息送你,愿你拥有清爽一夏!at:2013年06月28日 上午11:39

共鸣之声-评论

没有新体育开拓者的奋斗,就没有新中国体育的现在!感谢编辑对体育文学的关心、支持!at:2013年07月03日 上午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