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初三杰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他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不能锋芒太露。
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他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要见好就收。
萧何,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高帝十一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他的结局告诉我们能在官场混个善终只能身不由己。
二、《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一口气读完了,义愤填膺,暗涌横流,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这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一封誓死言志的书信。人该怎样活一辈子,司马说得很清楚,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可怜司马只因为名将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却被汉武帝施了宫刑,本想一死,却志未明,遂苟且偷生写《史记》。
三、鲁迅
鲁迅的文章在中学课本大副减少,至于其中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其实很简单,解放初期,教育部门的编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看鲁迅在开骂国民党反动派,心里一个劲的鼓掌,骂得好,真骂得好,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这等腐败愚昧无耻下流确实该骂,结果看了这篇很好看了那篇也不错,于是成就了鲁迅长期在中国语文教科书中的霸主地位。现今的编辑们拿起鲁迅的文章初一看,这不是在说我们的衣食父母吗?于是面露惭色,再看,心里冒火,最后一瞥,怒不可遏,于是乎就丢弃废纸堆,不敢再拿起读了,更别说再选入中国语文教科书。
四、昆山
世皆称昆山经济实力雄厚,全国劳动力以故归之;而卒赖其独特地理以发展低端制造业。嗟乎!昆山实乃闻名山寨之地耳,岂足言经济实力雄厚?不然,东邻上海,西接苏州,宜可以借沪苏强大之力,尚何取欧美日台之力哉?夫欧美日台之遍地扎根,买地圈钱、坏境污染、交通拥堵之成必然也。
-全文完-
▷ 进入彼岸伐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