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侯很忙,除了上学读书以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论学习,从小学到中学年年考第一;论爱好,钓鱼、挖泥秋、抓青蛙,捉蝉、捕蜻蜓、掏鸟窝,样样在行。而最拿手的还是养鸟。在乡下,有钱人养的是珍稀的八哥、鹦鹉、金丝鸟;咱们家穷,只能养那些大众化的、到处都有的喜雀和麻雀。
开始,我瞅准了喜雀。喜鹊有黑蓝之分,黑喜鹊黑衣白领,个头较大,但似有乌鸦同类之嫌。而蓝喜鹊长得很俊,一身油光净亮的蓝色羽毛,外加白色围脖,叫起来声音洪亮。乡下人称喜鹊为吉祥鸟,有“喜鹊叫喳喳,好事快到家”之佳话。而人们最怕乌鸦和猫头鹰的叫声,它们是公认的“丧门星”。喜鹊喜欢居高临下,窝都建在高大的白杨树和粗壮的柳树上。这难不倒我,我是 全村有名的爬树高手,不管再高的树,我手脚肚皮并用,要不了几分钟就能爬到树顶。
一天,我爬上树去掏喜鹊的雏鸟,两只老喜鹊突然向我袭击过来,手还没伸到鸟窝里就被它的嘴啄出了血。我顺手掰下一根树枝,边防卫边掏,终于将四只幼鸟掏了回来。放在地上一看,我喜出望外,除了三只小喜鹊外,还有一只彩色的雏杜鹃。过去人们常说“鸡窝里飞出金凤凰”,那只是美丽的传说,而我却是从土鸟窝里亲手捧出了金杜鹃。听大人说:杜鹃很精明,自己懒得生儿育女,经常干“借窝孵蛋”的勾当。回家后,我找了一只柳编新篮子,底下放上草,草上铺上棉花,小心翼翼地把小鸟们放到里边。我又从野外抓来蚂蚱,从树上摘下桑葚,但雏鸟不会吃。我只好用手掰开小鸟的嘴巴,硬把食物塞了进去。第二天,三只小喜鹊都变蔫了,只有小杜鹃还算精神。我想是不是没喂水呀?我赶快提来水桶,把小鸟的头按进水里,但这都无济于事,第三天它们都离开了鸟世。于是,我对小杜鹃更加精心护理。看到它有点拉稀,我就给它喝醋、吃大蒜,但还是没能留住小杜鹃的生命。它们都走后,我伤心极了,发誓以后不再养鸟。
可是,同学们养的鸟都活蹦乱跳,还故意在我跟前炫耀,我又憋不住了,想来想去还得重整旗鼓。大个的不好养,我养小的,于是我又选择了麻雀。我找心灵手巧的堂兄帮我扎了一个鸟笼,别看是高粱杆做的,可又大方又美观, 还是带套间的呢。我又找同学取了一番养鸟的经,便开始了养麻雀的“事业”。起初我图省事,想抓来成年麻雀喂养,便在院子内用短木竿撑起一个圆竹筛筐,用绳子一端拴住木竿,我躲在屋内牵住绳子另一端,再在筛子底下撒上粮食。等麻雀进来吃食,迅速拉紧绳子,十拿九稳地就扣入筛子内,有时一次还能抓两三只呢。哪知老麻雀气性很大,进笼子后东碰西撞,不吃不喝,不到两天全部死掉。
后来,有人告诉我:麻雀要从小养起,雏鸟不认生、随和,“有奶便是娘”,容易与人建立感情。于是,我决定掏小麻雀。关于麻雀的生活规律我早有观察,它的窝一般都筑在房檐下的空洞内,经过衔毛垒窝、坐窝孵蛋、觅食喂养三个节段,一窝小麻雀就会腾空而飞。掏麻雀还要掌握时机,掏早了不是鸟蛋就是光腚幼鸟,掏晚了鸟儿已飞掉。这天,我看到一只老麻雀衔着一个大蚂蚱,扒在窝前观望,窝内传出清脆的叫声,我感到机会已到。马上搬来梯子爬上去,不管老麻雀的哭叫和扑打,顺手将一窝麻雀掏了出来。我将四只小麻雀象宝贝一样放进笼子里,饿了喂蚂蚱,渴了喂桑葚,眼看着小鸟一天天长大。我把四只麻雀染成红、黄、绿、蓝四种颜色,顺序命名为“阿红、阿黄、阿青、阿兰”,白天上学,晚上陪鸟,很有情趣。星期天外出,我在前边走,鸟在头上飞,累了就落在我肩上休息,别人都很羡慕。哪知好景不长,一只家猫断送了我的“四朵金花”的生命。
那天晚上,为防家猫我把鸟笼由屋内房梁移到院中高树上。哪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二天早起一看,鸟笼七零八落掉在地上,鸟儿却没了踪影。我伤心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见树我就观望,听到鸟声就追赶,但我的“四朵金花”再没回来。
-全文完-
▷ 进入潇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