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从来都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这是对莎士比亚文学艺术的最高评价。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光明与黑暗之间过渡地带里的一个模糊的人物,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不同的骨骼和血液,这才是文学创作达到顶峰的一种表现。
小四迷,请原谅我,原谅我又要黑郭敬明了。我承认,郭敬明是中国畅销书的作家,他的书常常是中国出版业卖的最好的小说。但是,他的文字,就真的这样晶莹剔透,挑不出一点瑕疵吗?在这里,我保留我的意见,毕竟,才疏学浅的我不宜过多地评价一个争议烙印在骨子里的作家。
但是,我还是要说,如果憋在心里长久不发泄出来,一定会久憋成疾。郭敬明的书,我还是读过一点的。文字华美,但华而不实。天马行空的语言飞舞在彩色的天际,在天际的那头,却读不出一点实在的东西。他笔下的形象,非好即坏,很少能够读出那种边缘地带隐藏着的边缘人物的一种边缘的美感。读不出莎翁笔下哈姆雷特丰满而多变的形象,读不出莫言《丰乳肥臀》里那个饱受争议的母亲,和那个恋乳癖的儿子的形象;甚至,一代代的读者总是将母亲的形象误读成违背封建道德,违背法律界限的愚蠢女人,将他最受争议的儿子当作永远长不大,没骨气的废物。莫言自己说,他笔下的母亲身上的确能够看得到种种的不是,但这丝毫不影响一位伟大母亲的光辉形象。毕竟,坏人身上总能看到让人怜悯的地方,好人身上总隐藏着让人冷眼的角落。他笔下的儿子在他看来,是他自己的化身,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文人骨子里最深刻,但却最难捕捉的形象。单从这点,差距一下子就跳跃在白纸上面。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坚持文学本真的态度的作家应得的荣誉。毕竟,优秀的作品总会被人误读。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思想的直尺将内心的本质勾划出来。尽管每个人尺子的样子不同,不同模具刻画出来的思想也是不同的,但这恰恰是优秀作品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考验最直接的证据,不是吗?
对不起,小四迷又该骂我了吧。当然,如果说莫言的作品是酝酿已久的白酒,酿造一定时间才能品尝到溢出酒桶浓烈的香味。那么,郭敬明的作品就像是肯德基里的鸡腿汉堡,看着好看,吃着好吃,但是,吃过以后呢?我现在写出来的小说,所谓的微小说,更烂;是快餐中的快餐,就仿佛汉堡里夹了半个身体蜷缩,发黑发臭的苍蝇。我要做的,就是先把苍蝇从汉堡里挑出来,慢慢地,将汉堡换成佳酿。虽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酿造一坛好酒,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但是,为了酿造一坛好酒而加班加点地准备原材料和学习酿造手艺而努力,未尝不值得鼓励。
莫言写过一篇捍卫长篇小说尊严的序言。他声嘶力竭地为长篇小说鸣不平。在他看来,长篇小说就得写长;要写出长度,密度,和难度。我深知,如果让我写一篇几百万字的长篇巨著,那还不如让我直接上天堂。我也知道,我写不出密集的故事,写不出空谷激荡回响地碰撞出无数的思想,也做不到长篇小说浩瀚的谋篇布局,为每一个人物投入心血,写出一种边缘地带的模糊美感的难度。
我知道,我写不出来长篇小说,我也不准备写长篇小说。
我喜欢写短篇小说,短小精悍,省时省力。我喜欢写诗歌,随即就能吟出一首看似诗歌的诗歌。可能是浮躁在我的心里拍打出无数的浪花,滚滚浪花告诉我,我写不出有深度,有密度,有难度的长篇小说。
可能是懒惰的思想在心中的高地插上了鲜艳的旗帜,或许我明白我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短篇小说,在这个阶段,仅仅是喜欢。现在写出的短篇都是些缺胳膊少腿的残次孽障。深知无病呻吟的危害。现在回过头看看曾经写过的多篇万字青春小说,自己都想把吐沫星子往上面吐。一个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作品的人,怎么能恳求别人垂怜你笔下矫揉做作的文字呢?
我承认,前段时间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为了看似华美其实矫揉做作的文字而倾洒汗水。幸运的是,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瞳孔里出现了身体上的那个短板。克服了短板,才能让清香的佳酿慢慢地盛在陈旧但是完整的木桶里。
莫泊桑,我就不用泼洒过多的笔墨了吧。谁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巨匠。他与福楼拜结成莫逆之交,拜福楼拜为文学上伟大的导师。你可知道,他之前写过多少小说,你永远都不会看到。他用尽心血泼墨而成的早起作品都被福楼拜和一些文学巨匠看过,揉成纸球,断然地丢进了垃圾桶。福楼拜不允许莫泊桑将自己不成熟的作品发表出来。当然,莫泊桑还是很听导师的话。最高,最苛刻,最严厉的要求使得莫泊桑对自己小说的质量精益求精,不露出一丁点的瑕疵。一个词语如果能够最贴切地表达在文章里,就一定不用其他的词语表示。正是魔鬼般的苛刻为莫泊桑摘去最光辉旗帜的道路上洒下了无数的珍珠。
这才叫真正的短篇小说巨匠,当然,我没有贬低契诃夫和欧亨利的意思。契诃夫和欧亨利也是我最崇拜的伟大作家。尤其是欧亨利,独创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将小说升华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看似荒唐,却充满了意味。
在我看来,这才是将文学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精心地照看。创作出最鲜美的乳汁是他们毕生的理想;让白皙的乳汁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质,使他们投入了无尽的心血。这一点,我是佩服他们的。只有真正地把文学当作文学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文学家。
请原谅我,又要黑郭敬明了。不是我不喜欢他,只是因为他吹响了这个时代文学之路的号角,站到了风口浪尖之处。有时候,不得不躺着也中枪了。敢问,郭敬明真正地把文学当作文学了吗?那么仅仅是他赚取钱财,骗取廉价眼泪的手段吗?传播非主流的价值观,骨子里透漏着对名牌奢侈品无尽的喜爱和追逐,散发着无病呻吟的味道。就像一个女孩,不想着从内心提升自己的品味,总想着用尽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让自己的躯壳看似更美丽。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看来,一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文章的精髓。伟大的作品总会被无数人误读,一本书读下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深谷激荡,甚至引发一出全民大讨论。浅显的文章,谁都看得懂,无非表达了非黑即白的所谓明确的主题。伟大的小说,坏人的身上总能发现他的闪光点,好人的身上总有一小搓黯淡。你不能因为狼吃了羊而责备狼的狂躁,你不能因为蛇把鸡吞入肚子里而对蛇发起残冷的唾弃。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有羊和鸡。退一万步来说,羊不也在吃草吗?鸡不也在吃虫吗?怎么没有人为草和虫子心生点点怜悯呢。我们不应该为坏人做了坏事而将他一棒子打死,不给他翻身的机会。也不能因为好人常常发善心,做好事,就隐蔽了他心中小部分的阴暗。我认为,只有把人的优点和缺点写得清晰,写得充分,才能够更好地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添上丰满地羽翼,才能制造出一种模糊的俊俏美。
伟大的作品是凝集了作家的淙淙心血,独自创造出一种有新意的经典。抄袭的作家,不是好作家。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不会抄袭的抄袭之作会被千人吐沫,万人唾弃。会抄的作家往往能够成为优秀的作家,但卓越似乎永远不能和他碰面。只有掏尽心血凝集出来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巨著流传天下。这就注定了伟大的作家的思想总是蔓延无尽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划破沉沉的天际,透过美丽的彩虹,找到最终的伟大归宿。独创而陌生的作品,渐渐地被众人熟知;未来的经典,又要为了另一轮伟大而陌生的创作而耗尽心血。
所以,每个卓越的作家都是极其复杂的个体。他们的内心飞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内心剩余的空间,却填满了世间最奇特的孤独;请注意措辞,是孤独,不是寂寞。就这样,孤独和丰富在心中轮回占领高地,流淌在一个卓越的作家最鲜红的血液里,也铸成了卓越作家令人崇敬,却孤独无比的模糊形象。
总之,一句话:用心去创作,创作出内涵丰富,具有模糊地带的新奇,幽默风趣的伟大作品,才是对文学本真的追求;才是佳作源源不断诞生的产地,才是丰富血液流淌在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
-全文完-
▷ 进入520冰冰12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