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挪移的乾坤木伯

发表于-2013年07月24日 上午11:49评论-1条

有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俗语,细想也有问题。例如习惯说历史是女孩会十八变。果真如此,也要十八变后你才能知这十八个模样,到那时她显然已不再是女孩。也有人说历史是妓女,给钱就能看到真相。可这样的话,人们看到那经历了太多“历史”的人,肯定是人老珠黄,只会让你恶心。所以,理性的说,挖历史不如造演绎,看记录电影不如看煽情连续剧。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形成“历史”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不要天文纪年,三五十年太久,一二十年就行,甚至可以像闪婚那样瞬间完成。这样就不必再等子孙后代们从先辈可怜的遗书和遗像里费劲去揣测寻觅,只要当事人们愿意,自己稍回一下头,就能看到刚刚经过的历史。

当然这里也有前提,第一是你回头的地方还在,它不是08年前的汶川,让你去却再不可能。也不是89年前的广场,你想去却不让。第二是你脑袋里大部分是脑浆不是洗衣粉,多少还能想起些曾经的影子,而不只是一张白纸。第三是还要一个巧合的机缘,像ct扫描那样,忽然一闪,将历史定格在某个断层上。

今天呆着无聊,就看了一篇新华社通讯《洛塔:一个毛泽东时代农业典型的变迁》,就是个机缘。这机缘,一下就把脑袋拉回到三十年前,回到三十年前的大寨,回到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伟大运动。脑海里大寨的图像一幅幅闪过,觉得有必要说出来。

先说这篇文章,摘抄如下:湘西村洛塔,位于武陵山脉深处。自古“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农作物唯一的灌溉是雨水,百姓过着靠天吃饭的穷苦日子。上世纪60年代,中国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洛塔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下天坑、堵阴河、凿山为渠,引水造田,稻田面积和粮食总产分别增长4倍、5倍。靠着农业学大寨运动,解决了口粮问题,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八十四岁的邹序武老人坐在“洛塔精神展览馆”门口,身板像当年那样坚挺。他说,小时候每天吃玉米和土豆,大米饭很稀奇。现在的主粮就是大米。生活条件好了,衣食住行都好,油盐酱醋茶不缺。这说明当时的艰苦是值得的。只是记得这段历史的人不多了,现在的人少了几分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

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说的并不是大寨,而只是大寨留在这个老人的记忆。而作为记忆,显然并非只是这老人的专利,也并非只能有老人这一种结果。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谁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例如自己的这一份:

要说大寨这个村,自己当然没去过,不过对它却一点不陌生。认识的人有陈永贵郭凤莲等十来个,知道的环境有七沟八梁一面坡等好多地,崇拜的事有七战狼窝掌等很多事,近距离接触的有好多写着《农业学大寨》大字的猎猎红旗,更有融化在血液里的酷热潮湿干渴和饥饿,---想到这里,肚子都有点咕咕叫了。

当然,这些个人的感受很渺小,和轰轰烈烈的运动比可以忽略。那咱就点咱经历的大事。例如随处可见的土坯房山墙上“农业学大寨”的大黑标语,例如现在还余音袅袅的数百人一起喊“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昂扬豪迈,还有一篇自己写的《学大寨见行动》的作文,在被当范文在全班朗诵时老师的铿锵嘹亮:学习大寨精神,就是要坚决贯彻“一条红线、五个要点”,红线就是毛泽东思想挂帅,总路线挂帅。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爱憎分明一心向党的坚定立场;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有大胆踏实改天换地的革命干劲;有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的高尚风格。切实落实大寨的三条经验,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大道,坚决不搞歪门邪道。让大寨的种子在全中国遍地开花,让全中国的大寨都沐浴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光辉。……

这些不够,还可以用一些历史文件补充。虽然你不必像史家那样训诂订正,但从这古籍里也能闻到一些历史的味道:

陈永贵语录:1963年水灾十年梯田毁于一旦,没有办法了,我们就请教毛主[xi]著作。结果是:越学越清,越学越通,越学越红,越学越有办法。从此我们便得到经验:困难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毛泽东思想。不信天,不信地,最信毛主[xi]。懂得了毛泽东思想,就懂得了一切。

大寨的顺口溜:虎头山下风雷吼,大寨社员敢于斗。斗得私字扫地出门,斗得修字断苗灭根。不斗则退,不斗则修,不斗则亡。斗一步进十步,步步斗进一路,斗的高山低下头,斗的河道转个弯。

最后,自然不能漏掉中共中央对山西省委文件的批语:文化大革命以来,大寨成为执行左倾路线的典型,学大寨运动造成了严重后果。在山西省内推行大寨的错误,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山西省委已经承担了责任,就全国范围来说,主要责任在当时的党中央。……,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寨盖棺时定的论,或下葬后立的碑。

到这里,忽然觉得好像有了三个大寨:一个是2013年7月发表的这篇文章记录的大寨,一个是草民三十年前脑袋里记忆的大寨,再一个是网络上白纸黑字曾经写的大寨。这三个不一样的大寨,如川剧变脸一样轮回更迭,看不清真身,分不出颜色,摸不着脉络:

“农业学大寨”精神,何时浓缩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解决口粮问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是不是农业学大寨的伟大硕果?“玉米土豆变成大米白饭”是不是“大寨精神”转化来的“现实物质”?“下天坑、堵阴河、凿山为渠,引水造田”和“七战狼窝掌,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是不是一码事?这些与“接受德国援助退耕还林,当时造的梯田现在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之间,是什么关系?后者是“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阶段性胜利,还是大寨精神的又一次发张广大?或者这一切本来就是一段彻头彻尾的折腾?

这些疑问没有答案。正如湘西的罗塔永远不能和山西的大寨摆在一起比较。如果说三十年前的大寨是个年轻姑娘,可惜的是年纪轻轻就被人抹了太多脂粉,不曾清纯就彻底激进疯狂了。而如今的大寨则脱去了包装,回归成了淳朴的村妇。而在她撩起全国兴奋的“精神”后,究竟是老[ch*]女的真身,还是真熟女的圆滑,怕靠几罐核桃露,实在难以分辨。

再进一步,“大寨精神”难道真在三千里外的罗塔孕育下了一个后代?只是对照一下罗塔和大寨的相貌,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纵然不被骂为野种,也只能说这变异大的让人惊讶。或者说所有这些,只不过是几个无聊文人为赚取一点稿费,给世人表演的一次乾坤大挪移的魔术而已,在这里他们尽可以“各取所需、与时俱进”。

不管是什么,这个已经躲在历史角落里的大寨,到现在还在演绎着十八变或万人骑的历程,并终于成为一团模糊的罗生门! 

于木鱼宅

2013-7-24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点墨岁月点评:

本文的切入点,明写大寨的历史,实写曾经动乱的记忆。一段令人扼腕的过去,一段催生倒退的毁灭;写来也是徒剩无赖,要记住的何止那段岁月,要嘲讽的何止那些变化!以史为鉴,以理为鉴,方能正视乾坤的挪移!推荐欣赏!问好!

文章评论共[1]个
点墨岁月-评论

欣赏木伯老师乾坤挪移论,学习了!at:2013年07月24日 晚上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