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为什么不爱洗澡?
不是所有宝宝都爱洗澡的,有的宝宝见到水盆就害怕,为什么呢?我看见一位妈妈抱着宝宝去洗澡,用到是普通的塑料盆,宝宝光滑的屁屁在里面根本坐不稳。妈妈一只手要扶着宝宝,一只手要划水,有的妈妈没经验或者力量小,给宝宝的支持力不够,宝宝感到重心不稳,要滑倒,就会爱怕!有这样的经历,当然不愿意洗澡了。
2、宝宝为什么不爱上兴趣班?
在一个舞蹈课上,我发现有家长带着孩子去的,老师在一旁就会特别去辅导有家长在的孩子,而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被老师分配到一旁去练习基本功去了。一个小女孩,看着就没学扎实的样子,一看,老师对她也爱理不理的样子,索性就在一旁敷衍了事。妈妈工作忙,孩子的妈妈也陪不了她;兴趣班上课跟不上课程,老师上课又不搭理她,于是她就开始逃课了,反正妈妈也不知道,那么多孩子老师应付家长不及,也查不过来。
对于这种现象,并不是要妈妈们都去陪着,关键在老师没有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妈妈们的插足破坏了孩子们眼中的平等,优良劣差,孩子自己在心里头把自己比了下来。为了经济收入,老师不敢贸然在门口贴上禁止家长陪同。社会潜规则悄悄地进入了孩子们的世界。
书法课上,老师上了几节课后才想起来要收学生的押金条,一个孩子前两节课还带在身上,后来就忘在哪儿了。老师说,不带押金条来的学生就不让上课了,结果这个孩子又怕妈妈知道打他怕他,就骗着妈妈出来上课,不上书法课,却是在外面逗留到下课时间。
古筝课这样的艺术班收费是普通班的四倍,妈妈反复问:你想学吗?聪明的孩子看出来即使自己想学,妈妈似乎有不愿意承担的样子。为了让妈妈下台,老师那边也做个交代,于是就说:古筝弹的手疼。也没说不要学了,明明是想学的,但是妈妈拿着这个理由就去和老师谈了谈,老师就说:也确实,这个年纪的孩子学起来可能晚了点,我这里都是几岁就跟着上课的。这下就真没戏了。
一个孩子学了一个学期的腰鼓,到了第二学期学期中,腰鼓班才又开班;这个孩子已经报了书法班,但是她实在太喜欢腰鼓了,老师很喜欢她。可是妈妈当她是三分钟热度,都换过那么多兴趣班了还要报别的,死活不让她去。可是这一次,孩子是认认真真要学的,妈妈早对孩子的三番五次的新主意失去了耐心。做父母的把握不了孩子心理的想法,结果轻易放弃了去了解孩子。马伊俐在一次访谈中就谈到她的艾玛,保姆不在家,艾玛从厕所抱着自己的小马桶出来,没走几步马桶翻了;马伊俐很生气地训斥她,她哭着说:马桶要倒……原来保姆是每日要清理马桶的,但是今天保姆放假,小艾玛记得马桶是天天要倒的,就自己端了出来。
3、孩子为什么不听课?
在宝宝的世界里,语言逻辑还没有完整建立的时候,宝宝靠眼睛察言观色洞悉着身边的事情。就像狗狗不会说话,但是他看见人朝他吼就会害怕地躲开。宝宝在父母的怀抱里,如果父母经常乐呵呵对它竖起大拇指,宝宝会很得瑟,这样的宝宝特别富有表现欲;宝宝去幼儿园,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特别爱鼓励他,他就会踊跃发言;幼儿园如此,小学也如此,高中、大学更是这样。孩子从他人肯定的眼光中得知自身的价值,更大地挖掘了自己的潜力。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总被以前的班主任称作“老油条”,成绩一直不好,脾气也很暴躁,后来换来一个班主任,老师想要提高全班的成绩,特地让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对一去辅助“老油条”们。都是小孩子而已,各自知识水平局限于1+1,哪能帮同学提高多少?但是“老油条”们通过老师的举动,发现了老师认为他们与成绩好的学生没差,于是抛弃了自我否定论,睁大了眼睛,摆正了姿势,认真听课,按时交作业。初中二年级,一个女生,语文成绩一直是六七十分,但是她和班上成绩优秀的女孩玩的特别好,那个女孩儿当了班长,由于这个女孩的举荐,她也当了语文课代表。与老师接触多了,她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和语文老师无障碍地平等对话,学生们因为她是课代表也格外客气,偶尔还会巴结。收发几次作业后她的责任心也增强了起来,对自己的认可度也提高了。不久一次测试中,她就打败了班上语文成绩第一的女孩,以后的作文课,她的作文也经常被用作范文。她的智力水平其实还没有班长高,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她愿意主动去完善自己在一方面、一件事的能力,勤能补拙,智商能决定你的开始,但是经验能帮你预见未来。
如果孩子和老师的接触少,那么家长见面会上,当有孩子在一旁的时候,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就尤为重要。如果老师说:他很聪明,就是不用心学。孩子眨巴下眼睛就会蹦开了,什么都不会放在心上:反正老师和家长都知道我聪明。很少会有老师说:你孩子是不是智商有点问题?因为哪个家长听见这句话都会尤为生气,可是这句话对孩子意义却不一样了,他会得出两种结论,要么这个老师特别讨厌他,以后面对老师课堂心都不会跳了,直接横眉冷对千夫指;要么会想老师是没见过他真正的表现,课堂上或许会开始故意质疑老师用绝对肯定语气说的一些结论。老师往两种极端的方向去评价孩子,泛泛而谈,正面效应并不高。其实,最适当的评价,莫过于老师能够总结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情况,智力方面能避免就不要谈。在老师的评价里,孩子当然关心老师评语的好坏,但是能够带来改变的,是孩子在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老师在那么多的学生当中,密切关注着自己的表现!
家长们要相信,孩子们是聪明的,就算语言表达能力再差,他们的心理世界也是完整的。咿呀学语在一岁左右,可是感官世界是从第一口呼吸开始的,早了365天!
-全文完-
▷ 进入88绿草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