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在人间] 演奏者与观赏者小昱h

发表于-2013年08月19日 上午11:44评论-6条

在这种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不仅仅有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发展,还有着随之而来的问题。 

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了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世界名曲,全程45分钟。45分钟,来来回回2000人左右,却只有六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二十个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整场下来这位演奏家收到了32美元。但是前几天他在剧院演奏的票被抢购一空,同样的曲目,平均却要200美元。

说实在的刚看到这一则材料心中想到了很多,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同样的曲目,同样的演奏者,就因为演奏的地方不同而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仔细想想,却觉得谁都没有错,不是演奏家的问题,也不是大众的问题,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是必然的。

来说说演奏家,他可以到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剧院演奏就足以证明他的演奏水平与实力。可是在一个过往匆匆的地铁站里谁又会有闲情逸趣停下来驻足欣赏呢?他来这样的场所或许是为了更好地练习自己的专注力吧,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或许就不是他,因为根本没有提出这种问题的必要。

匆匆的人流中,人们都做着自己的事情,人们都有着自己的方向,在自己的路线上奔忙,怎么会留心于街头艺人的演奏?就是有此愿望的人,也不会随意打破自己的生活节奏,上班的迟到,下班的晚接孩子,路途中办事的人可以延误事情吧?如果真有此需求的人会安排正确的时间去演播厅听场音乐会。除非闲来没事在街上闲逛的人隐或又热爱音乐,又知道演奏者是谁,遇到这样的机会会觉得中了头彩,能这么近距离听著名演奏家演奏就是去音乐剧院也实现不了的美差啊。

况且匆匆人流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得音乐的呢?既然有演奏厅,就是为那些热爱音乐的人提供场所的地方,干吗非要放在非场所里去验证呢?得到的结果只能令人尴尬而已。

这么看来也或是一些不懂音乐却要盲从而造成的名人效应惹的祸。实际上,也不能这么说。首先盲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就不是一个错。莫非你要在大众眼光中标新立异最终沦为大家眼里的一个怪物?再说名人效应也有它的必然性。这个世界就是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占大多数,少数的不平凡人引领着大多数平凡的人走向更高或更远,这没什么可说的。一个平凡的人谁不希望自己得到权威?所以名人效应也只是一类平凡人给自己上的保护膜,因此票房满满,不乏这样的人追星也是一个原因吧。

如果要说错误,我想也许是环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什么地方,就要干什么事。我想这是老辈们用来教导后人的。但仔细想想,确是有道理的。若你偏要在篮球场踢足球,那么我想这是违背正常准则的吧。就像故事中的演奏家,地铁站本就不是一个真正欣赏音乐的地方,又何必执着于此。

也许是当代艺术太趋于形式,人们早已忘记了如何评判什么是美。事实上就像伯牙子期,因为他们懂得对方自然也就懂琴声中的美。而在形式化社会中的我们又能否自己判断与欣赏呢?有价值的东西,就要放在可以凸显它的价值的地方。

我始终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你需要知道你的金子要置于何地。你的演奏再有水平,放在鱼龙混杂的地铁站的匆匆人群中,也不一定被大多数人识别,如果你把它放在大型的演奏剧场里,热爱音乐的人会慕名而去,享受一顿音乐的盛宴对他们而言是比什么都值得的。

艺术不是形式,应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认识。 

2013年8月19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小昱h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点墨岁月点评:

艺术或者其他,本就有小众与大众之分,无需强求。作为个体,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所愿而有价值,无在乎别人的看法,即使接受有局限,也无伤大雅!凡事,因为懂得,所以追求!作者的文字有较强的隐喻意义!荐赏!

文章评论共[6]个
点墨岁月-评论

简练的文字下,透着人生的哲学!问好!at:2013年08月19日 中午12:21

点墨岁月-评论

简练的文字下,透着人生的哲学!问好!at:2013年08月19日 中午12:22

点墨岁月-评论

简练的文字下,透着人生的哲学!问好!at:2013年08月19日 中午12:22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欣赏朋友好文,送茶。at:2013年08月19日 中午2:25

文清-评论

夜晚的清辉月光,映照你一天的快乐,祝永远快乐!at:2013年08月19日 晚上9:06

月下的清辉-评论

夜深了,透过纱窗,望着点点繁星冲破云层的束缚,将天幕点缀得如此恬静,一股力量促使我不断奋斗at:2013年08月19日 晚上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