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探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何清平

发表于-2013年08月30日 早上8:44评论-2条

2013年6月1日下午,枫亭文化研究会陈明富、蔡元琰、郑秋鉴、朱义芳、李庆华、薛奋飞、何清平、马锦梅、马金炎、陈国耀等一行在三明市纪检书记蔡明雄的陪同下,前往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参观。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出口10公里,海拔550米。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农户339户,人口1155人,全村人蔡姓,是个血缘村落。桂峰历史悠久,被誉为“遗落在山中的明珠”、“山中理窟”、“云霞仙境”。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从仙游枫亭到此肇基以来,开始大规模开荒造田,广种桂花,遂名“桂峰”,迄今已有760多年了。南宋中后期,金兵南侵,小朝廷偏安东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着南移。作为名门之后的蔡长,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桂峰便成为他理想的首选之地。后来,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从桂峰经过,是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站,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蜂拥而至,促使桂峰迅速地繁华起来,素有“小福州”之美称。“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梦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头。”桂峰在瞬间突放异彩,迅速繁华。

几个世纪以来,桂峰蔡氏子孙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繁衍发展,创造文明,使桂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7年6月9日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桂峰村历史悠久,满目皆古,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有:古道、古街、古树、古书斋、古碑刻、古画、古族谱等珍品,现存清代前古建筑39座,有蔡氏祖庙、蔡氏宗祠、石狮厝、楼坪厅等典型古建筑。导游蔡华理为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薛奋飞举起相机,频频拍照,把瞬间定格为永恒。

桂峰村入口处建有两座“石印桥”。 “石印桥”,始建于明万历 32 年(1604),因桥下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石桥周边种有四株金桂、两株紫荆,桂花树头的石墩砌成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方形状,称为日、月、书、印,象征着美景如日月一样永恒,寓意财富、权力源自于知识,唯有读书才能永葆基业长青。这座石桥为蔡氏子孙承载了多少通往知识殿堂的成功和希望,浓浓花香,淙淙流水,啾啾蝉鸣,俨然一幅仙乡画境。石印桥柱子上刻着“地接枫亭承一脉,天生印石护双桥”的对联,承载着蔡氏自蔡长始,从仙游枫亭来此地枝繁叶茂的历史,至今已在桂峰繁衍34代,裔孙开基发展遍及各地。承祖训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

桂峰的古建筑突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对后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十分巨大。蔡氏子孙遵承“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历代儒风不衰。知识可以改变人心气质,可以增加人的才干,读书是通往财富的必经之路。许多镌刻在柱子或大门上的对联,体现了蔡氏后裔立志秉承乃祖的立身处世之道,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如:“绳其祖武唯耕读,贻厥孙谋在俭勤。”“受君恩天高地厚,承祖德木本清源。”“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飞凤来仪斯地有玉泉丹桂,衔书赐福普天同皓月青峰。”“春祀秋尝至仁至德承先脉,左昭右穆唯读唯耕启后昆。”“桂馥千秋贻谋种德如种桂,峰雄万仞励志高怀仰高峰。”“桂馥兰馨龙光文采,峰高海阔豪义明昌。”“桂荫福地荣千载,峰极高天接万方。”“飞凤来仪天香丹桂,衔书赐福世泽名峰。”可以看出,蔡氏家族崇文重学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历久弥香,令人景仰。据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也传下了崇文尚学的精神财富。建国以来,总人口1155人的桂峰村,考取中专以上的就有数百人,其中大学生158人,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的骄子,硕士7人,教授、工程师多人,可见江山代有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当中以蔡奇最为著名,他生于1955年,恢复高考后考上福建师大政教系,在官场上从一个普通办公室干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并坚持读书,学而不倦,一直读到博士研究生。如今,他身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真是 “桂峰无今古,学海有后人”!

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30几座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年代的古建筑布局集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主体皆为二进制穿斗式二层歇山顶木结构建筑。不用一钉一铁,全是榫铆镶嵌而成,斗拱翘角,装饰华丽,工艺精湛,雕刻精美,神态逼真,用料考究,做工细腻,数量繁多,保留完整,蔚为大观,是研究历史和明、清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因受地形限制,桂峰村少有移山填海式的建设,大多是在原址上的复建,故能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风貌。

桂峰蔡氏祖厝位于村中心,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0平方米,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结构,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背倚山脉如凤飞临,树木葱茏茂盛,对面横头墩似案横展于百米开外,墩上两坵大田像打开的书本远置案上,春来新秧纵横水面,形如字文,称之为“飞凤衔书”。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花台沟边左右各有一口小水井,清泉汩汩,誉为风水的“龙眼”。 堂上高悬“九峰毓秀”、“进士”、“举人”、“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额。

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的上游三十米处,系清康熙八年己酉进士蔡茂相高中后第二年主持兴建的。宗祠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方向270度,占地面积9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正堂为祀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中堂前是一个小庭院,院右边立一根围斗式石旗杆,高约六米,左右埕立有旗杆硖九副。门前华表小巧华丽,额书“蔡氏宗祠”,石门框刻有对联,上联为“绳其祖武唯耕读”,下联是“贻厥孙谋在俭勤”。登斯堂者,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楣柱悬挂清乾隆宰相、内阁大学士蔡新亲笔题写的“人心知水源木本,庙貌报祖德宗功”的楹联。额悬“着存”、“进士”、“兄弟举人”匾,左悬一匾,文曰“钦命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学院邵享豫为文魁,同治戊辰年乡荐中武贡生蔡扬章立”。前左悬今人立“兄妹硕士”匾,前右悬今人立“硕士”匾各一方等。沿垂带踏跺而下,为天井,左右各置花架。两侧为厢房,成门厅式结构。中堂内昂上悬“父子举人”匾,正楣柱悬挂“最喜渊源崇元定,尚期家世继君谟”楹联,外廊悬挂“宗功垂福泽,祖德衍家声”楹联。中堂之前是一个小庭院,院内树一根石旗杆,旁植奇花异草,可闻阵阵扑鼻芳香。

石狮厝位于村部右后侧,因厝藏一精美的石狮而得名。该厝系蔡氏天房25世加朝公于清嘉庆年间所建。面阔五间,进深3间,占地面积590平方米,建筑面积486平方米,为二进穿斗式歇山顶木构建筑。一走进山门(门头仔),就见一副精雕石刻对联,文曰“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背额书“紫气东来”四字。(苏黄:指苏东坡、黄庭坚;九峰:指南宋理学家蔡元定;朱李:指朱熹、李侗)。上联大意是:蔡襄(曾任端明殿学士,为我国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成就不在苏东坡和黄庭坚之下;下联大意是: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自号“九峰”,是朱熹的首徒)的学问源自于朱熹、李侗。表现了主人立志秉承乃祖的立身处世之道,也显示了自己的地位不同一般。明清以来,桂峰蔡氏秉承先贤(蔡元定)遗训,以经史传家,故科举入仕者长盛不衰。而学派渊源,可追溯到朱熹和李侗。主体建筑为二进制穿斗式歇山顶木结构,斗拱翘角,装饰的十分华丽。房屋四周依地势筑有围墙,即能防寒保暖又策安全。正房(中堂)部分分别为明间、次间、梢间,地面为三合土捣筑,坚固异常。前方左右分列厢房,中为天井,中砌垂带踏跺,天井内全部用青石板铺砌。与厢房相接的为中堂。因南方多杉木,且杉木具有体轻、坚韧、耐腐蚀的特点,故整座建筑均为杉木构建。房屋台基全用青石砌筑,中为垂带踏跺,两旁为如意踏跺。正堂厅中柱穿斗木雕双龙朝斗,计有六条古龙。昂首雀替中雕双鹤、左为双凤朝阳,右为双麒麟。前廊明间与次间脊檩用卷棚拱筑,中置斗拱,左斗拱上有双麒麟、空城计、“福”、“禧”人物木雕组合;右斗拱上有狮、马和“寿”“禄”人物木雕组合,极富地方特色。走廊墙裙,左右各有三副木浮雕,右廊墙裙中为凤朝牡丹、左为博古秋菊、右为博古幽兰。左廊墙裙中为凤朝牡丹、左为博古水仙、右为荷花。正房和厢房交接处,因地势有落差,为防止雨水溅喷,左右各置一道挡溅墙,并在上面浮雕作画。主要内容有风景、花卉、仕女、流云及博古图案等。厢房为单层建筑,面阔两间。两个槛窗为镂空木雕,左槛窗中为“福”、“禄”抽象木刻团雕,上首嵌雕二块“琴、棋”图案,下为“书、画”图案;右槛窗中为“寿”、“禧”抽象木刻团雕,上首为嵌雕“松、梅”图案,下为“竹、荷”图案。石雕是该厝的又一特色:正厅柱础雕刻内容有“鲤鱼跃龙门”、“松鹤延龄”、“麒麟送子”、“鹿竹双庆”、“马上封侯”等。最华丽的是中堂正门额枋卷书石刻:中为“爱吾庐”,左为“居仁”、右为“由义”。石门下方浮雕:中圆为太极,外圈为火焰,比喻太阳,左右为双凤、双蝠,边为祥云,下方为翻腾波涛。整个画面构图,即为“双凤朝阳”之意。石构门框侧为如意,正面各雕刻一身着铠甲武士,单手撑托上石枋,其右分别浮雕麒麟送子、双狮戏球和柱杖寿星等。门柱下方浮雕缠枝花卉、松鼠、古龙。在门的两侧各镶嵌一方形石雕图案,中为长命锁,四周边框镌刻琴棋书画与暗八仙组合浮雕等。

书斋是桂峰明末清初建筑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座古建筑都有,并在书斋周围配有池塘、花圃等,可见当时当地蔡氏家族对文化的重视。书斋正厅壁上贴有很多当时考取功名的捷报,为此地又增添了几分书香韵味和几分优雅。

古屋各座之间的距离相对窄小,用大量的石材构筑护坡,屋面均用风火墙隔离,有路皆铺石板条,形成了各条曲径通幽的小巷。触眼处皆是桂花,其中一株号称“桂花王”,树龄已逾600岁。旋踵即景,移步换天,厝厝均有文化,满街皆是历史。古民居中的完好保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研价值……

翌日,三明市梅列区区委书记蔡光信在三明宾馆召开“蔡襄文化座谈会”,谈起先贤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用智慧和辛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任遗忘的崇敬,一次次在追忆中复活、返青;凭感恩的小溪,一回回在重温中解冻、奔流。这是心灵的拥抱,历史的延伸。期间,我们聊起清朝举人蔡鸣凤的诗:“雁齿双痕似卧波,圆灵镜下影如何。分明一月千潭境,人迹何年印得多”,追昔抚今,感慨万千!历史文化名村承载太多的辉煌,走进一栋栋古老的民居,就是翻开一段段历史,得到山水之灵气熏陶,演绎地灵人杰的故事,悠远而沉静;吟咏一幅幅经典楹联,犹如砂中淘金,在品味着一首历史诗,隽永而深邃!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何清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声叹息点评:

一段段辉煌的历史,都是祖先们用智慧和辛劳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文章评论共[2]个
金子川-评论

很标本的游记,欣赏了(:002)at:2013年08月30日 中午2:16

文清-评论

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含笑送出这份问候:朋友秋安!at:2013年08月31日 上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