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您的电费该交了水流花开

发表于-2013年09月01日 上午10:36评论-1条

“叔!你那片里的赖人家三个月没交电费了吧,你还没停她的电?”

“唉!不忍心哪……这是第五个月了,我正要去找她……她一个寡妇家。人家姓赖,户主名叫赖点点……什么‘赖姓人家’?”

“是呀!‘赖姓人家’不就是姓赖的人家吗?我跟你一块去吧?”

“你……你去干啥?”

“看看呗!”

大王小王叔侄俩缩着脖子,各挎一个电工包,急急地穿行在城市的马路上。街道上刮着冬日的风,冬日的风溜溜儿地钻进了大王的薄棉袄。他更加把步子迈得飞快,侄子小王紧跟着。来到一幢大楼的楼梯口停住了,大王回头看看小王,真不知道他跟来干什么。于是站立、抬头、挺胸、凸肚,扯着鸭嗓开叫:“赖点点,赖点点用户。”

楼上探出一女人头,骂道:“亚喉咙破嗓的,是哪个在喊老娘?”

“电力局催电费的。你家现在说有五个月没有交电费了。”

“下个月交。”

“下个月交不行,不能跨年,年关用电还会多呢,你都该预存一些电费才是!”

“嘁!吃饭的钱都没有着落,哪有钱交电费?嘁嘁!还预存,下个月交这个月的。”女人说着话踢啦着一双拖鞋下了楼,挟着一股风来到大王跟前,斩钉截铁地说。

这时候老王站得离女人很近了,女人的眼角糊着眼屎。“下个月交这个月的?那前四个月的呢?下个月过年了,用电更要多,费用怎么办?不行,不行!你现在就要结清前面的电费。”大王说着话,眼睛看向一边,不再看那女人。女人有了些气势,叫道:“钱没有。命有一条,要不要?”

这不是耍赖吗?楼道里开始聚集了几个看热闹的人。小王也很像一个看热闹的人,笼着双手笑吟吟地看着他叔和那赖姓女人缠夹不清,看样子他不准备插手帮他叔叔一把。

女人气盛时,老王则在她面前一下子气短了许多,好像欠电费的是他。声音中明显底气不足地说:“电是商品哩,大婶!你用了,总要交费的。不能跨年的,这是局里的规定。”

“屁!规什么定!还不是你们电工说了算?”

“这叫怎么说话呢!我不同你讲了。我停了你的电,你就会交了。”老王从电工包里拿出钳子,上前打开电表箱,刚把钳子伸上电线,手就被女人捉住了。女人糊着眼屎的眼睛里淌出了几滴泪来。

“不能停啊!你不能停俺家的电哩!俺男人死得早,现在儿子又瘫在床上动不得。那六岁的孙女晚上还要写作业,没有灯怎么得了噢!”老王住了手,看女人的两滴眼泪还没到达鼻翼处就让风给吹干了。

“不管怎样,用电,那电费就要交上的。”老王嘴里嗫嚅着。小王依然微笑着不远不近地袖着手看着,只是变换了一下站立姿势。

“下个月交,下个月一定交。”女人的声音低了许多,只是还听不出有几分真诚。

“你上个月也是讲的下个月交,到了这个月又下个月。你不交电费,会影响到我的工资发不下来,我也要养家糊口的呀!”

“谁不知道电力局效益好,发的工资奖金可养活十来口子人呢。”女人嗓门儿粗了许多,声音里夹杂了些愤愤不平。

“就是就是。”看热闹的人也附和着女人。

“那……下个月一定交呃。”老王想着女人刚才哭诉的情形,瘫痪的儿,六岁的孙女,自嘲似地摇摇头,知道这电今天是停不下来了,就交代了一句,收起钳子,不再看那女人,头一低走了。身后,小王迎着冬日刀子样的风不急不慢地跟上。

他们叔侄俩刚走出十几步远,楼上就有人喊:“赖点点,还打不打几圈呀?”老王抬头看露出人头的窗子,小王则扭头看那女人,楼上的人也在看老王,楼道口的女人已不见了。

“她有钱哩,她女儿在外傍了大款,她儿子也去给人家当了司机,什么瘫痪在床,瘫痪在床的那是她从乡下接来的她老母亲。她闺女、儿子每月都几千成万地寄钱给她,听说过年后就要搬新房了,所以不想交电费。”叔侄俩身后三三两两看热闹的人议论着,纷纷散去。议论声着力地抽打着老王单薄的后背,同时也敲打着小王年轻的脑袋。

三天后,小王出现在这栋大楼下,他没有喊叫,先打开电表箱子把赖点点用户的电线掐断了,然后上楼敲门,等赖点点开门后还没有开口时,小王便抢先说道:“原来管你们这片的电工老王,因为收不上来你家的电费被局里开除了,以后我接管这里。你家的电已被我掐掉了,什么时候把拖欠的电费交齐了,并预交上下月的电费100元以上,我就什么时候给你家把电接上,否则你家就不要用电了。哦!我还要告诉你,以后我只电话通知交电费,不再登门催缴,不及时缴纳就停电。私自接电要罚款,还要负刑责。这是这次的通知单,上面有详细的用电说明和你家前五个月所欠电费的具体数目,有什么疑问可以电话咨询,有什么不满与意见可以去局里反应或投诉。”机关枪似地倾泻完后,也不准备听那女人说话,小王便急匆匆下楼,扬长而去。

留下手里捏着近千元电费通知单的赖点点,站在楼上还兀自发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水流花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流水宛延点评:

大王管辖区里遇到了一个欠缴电费5个月的姓赖的"寡妇人家"。叔侄两人冒着寒冷再去催缴,大王同样遇到了阻力。小王笑着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三天后,小王一个人去了,有理有据有规定有通知的就把这事处理了,哪有赖点点的泼皮耍赖,只有她发愣的份了。
本篇小说体现小王的智慧应对,高效率的工作。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总会找到办法应对,是一篇启人心智的好文章,推荐了。

文章评论共[1]个
月下的清辉-评论

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地走来,有人不断地离去。当新的名字变成老的名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at:2013年09月01日 晚上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