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楠溪江游记天津之眼

发表于-2013年09月07日 下午3:52评论-1条

早在高三的时候,我就爱上楠溪江了。那是个必须要去的地方。

有两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浙江专题。讲到浙江的水时,作者说,浙江有三条绝美的河流,第一条是大名鼎鼎的钱塘江,另外两条没有钱塘那么大的名气,可是多了一份婉约和灵秀。一条是蜿蜒于浙北山地间的曹娥江,另一条,就是楠溪江。 

楠溪江在浙江东南部,温州永嘉县境内。它发源于浙东南深幽曲折的山谷间,绵延六十公里后汇入瓯江,而后流入东海的边缘海乐清湾。 

也许自从江浙大地从汪洋大海中升起开始,楠溪就开始了它在群山间千万年静静的流淌。但直到一千七百年前,时任永嘉太守的大诗人谢灵运泛舟楠溪,才发现了她遗世独立的美,并用一大批诗篇来赞颂。这些诗是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山水诗,楠溪江也从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八月十七号早上七点,我骑上自行车,开始了楠溪江之旅。从我家所在的白象到楠溪江中心景点大概有六十公里,前半段是山路,后半段是在山间穿行的223省道。 

山路的主要部分就是翻越一座山,此中细节不作赘述。下山之后不久就和温州绕城高速相遇,高速公路从楠溪江上空飞架而过,形成一座宏伟的楠溪江大桥。我的第一站就是这座桥。我所走的那条路离高速路不远,因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桥以及桥下的江。楠溪江在我的记忆或者说想象中应该是像待字闺中的少女,清秀水灵。至于水,理所当然是清澈见底的。 

可我看到的不是,水浑浊不堪,泥沙都可以肉眼看见。而且水位极低,岸边露出很大一块被水浸泡过的印记。总之,毫无美感,大失所望,几欲崩溃。这就好比一对没有见过面的新婚夫妻,媒人告诉新郎说新娘美若天仙,可是洞房之夜新郎揭开盖头一看发现竟然是隔壁那个王二妞。幸好我爱得没有那么深,不然情急之下飞身投江也不一定。 

不相信这就是让我魂牵梦萦的楠溪江,就算光听这个名字,也不该是这么个惨像。可是,那么,我的楠溪江呢? 

我相信我的女神是美丽的,她一定躲在某个地方,等着我发现。于是我抛弃了原来在这里看看就回去的打算,毫不犹豫地溯江而上,去追寻这个俏皮的仙子。 

路是绕江而修的,楠溪在我眼皮子底下百转千回。可是水是浑的,依旧。 

因为要走最短线路,所以我上了越江路,到了右岸的永嘉城区。到了这里就可以沿着省道一直走,不用管路线问题了。下了桥就是望江路,路边靠近江的那边修了一个狭长的临江公园。想必江水正盛时节,每逢傍晚,这里一定有很多人,看江月皎皎,吹江风习习,听江水汨汨。便是那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怕也俱了这份钟灵毓秀,造化之功。可是眼下的楠溪江,水位低到极致,很多高一点的沙洲小心翼翼地从隐身了千万年的水中探出头来,形成了一个个江心屿。但是最遭殃的还数船只。很多曾经风光无限地游曳在江上的货船,都搁浅在泥沙中,有的还浮在水面,可是过低的水位已经不能负载其通行;有的干脆完全停在了陆地上,离水面有几米之高,似乎是从没下过水的新船,只是老久的船身出卖了它们。在一个江湾,有条很大的船立在江心,离岸边不近,离已经荒草萋萋的沙洲也很远,想必不是停泊,而是正在行船。可能当时船长有事,在这里稍微停留了一下,便再没有机会继续远航,直到雨季重新来临。就连那轻便的竹筏,也不能到中流击水,遑论浪遏飞舟。 

沿着江一直走,出了城区,过了荒野,到了沙头镇。此间,楠溪时隐时现。时而隐于稻田,时而藏于市井,正当你为很久没看到她而感到惊慌时,她又调皮地在你眼前出现,转一个弯儿又消失在近前了。 

走得太远了,谨慎行事,我不得不考虑这条路是否有尽头。浙江已经一个多月没下过雨,天天大热天,脆弱的楠溪江水也许早已被蒸干也说不定。于是我问了一下路人,告诉我说再往前面不远就可以看到清澈的江水了。我将信将疑,且行且驻,终于在爬过一个小上坡之后看到了清澈的楠溪江,真正的,楠溪江! 

在这里, 我找到了导致下游江水浑浊的罪魁祸首:一座在建但却早早履行了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得不履行的职责的水坝让上下游的水泾渭分明,如置绳墨。坝下泥泞不堪,如黄龙坠地;坝上江水悠悠,高峡出平湖。 

我迫不及待想一饮楠溪江。心中快意,脚下生风。很快来到一个隧道。其实叫它山洞更贴切些,那是山伸向江面的余脉,不知是人为凿通还是天然形成的一个通道,洞口顶上写着“楠溪揽胜”。过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下坡,拐弯处终于有了可以亲近楠溪的地方。

那里有一个小平台,平台下的水泥台阶一直延伸到水下,可以看到四五级台阶。这大概是附近人家的观景点吧。我挽起裤腿,一跃而下,稳稳地站在水下第三级阶梯上,水花溅了一身。水是山泉那种特有的清凉,进去了就不想再出来。痛快地泡了一下脚,然后洗了又被晒黑了的可以看见晶莹的盐粒的手臂。我最后又洗了把脸,洗澡的顺序完全被颠倒了。这时候才想起来喝水。看着江水我迟疑了,终究没有喝。因为离水坝太近,这里还算库区,水还算不上很干净,加上我刚才的鲁莽行为,便没有了狂饮的兴致。上游的水更好,到时候再喝不迟,楠溪江有的是水! 

溯流而上,第一个景点是太平岩。这跟三峡颇为相似,不用的是,三峡两边都是绝壁,而太平岩只在左岸罢了。江这边修了有观景台和游船码头,可以隔江遥望临江绝壁,崖上稍微凸起的地方还修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建筑,不知作何用处。有一批和我同时到达的游客想坐船去近处观看绝壁,找了半天但是这边只有船没有工作人员,所以只能作罢。我虽然生长在巫峡口,却一直没有机会游历三峡,所以并未亲眼看过那斧劈刀削的石壁。太平岩在我看来差强人意。 

没有流连,继续前行。第二站是石柱岩。这里和太平岩不一样,对岸不是绝壁,这边也不是陡坡,而是浅滩。岸边停靠着几叶竹筏,船家不知道去了哪里。最显眼的当然要数那些遮阳棚,五颜六色,在江岸一字排开。奇怪的是一个游人都没有,边上用来烧烤的火炉也早已熄灭。离岸边稍远的台地上,有一座游廊,紧挨着的是几顶不合时宜的蒙古包,里面传来几声爽朗的笑。

我沿着江边走了很远,到底没有发现“石柱”的影子。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观赏地点吧,所以横看不成岭侧看也不成峰。我只能悻悻回到大路上来,继续往前,去狮子岩。当我回到省道上时,我大概知道了我没能看到“石柱”的原因。原来这个地方叫石柱,因而得名,并非因为真有石柱。

再往北走,过了一个很长的霞川隧道。到隧道中间的时候,恰好前后都没有车,顿时乌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绝对黑暗中骑车,既兴奋又紧张,只能毛起胆子放慢速度继续前行。两分钟后,看见一点光亮,于是眼睛死盯着那一点,脚下加快了速度。终于出来了,又见天日,眼睛恍得厉害。

又走了很久,过了五座跨江大桥,在江的两边不断穿插,最后终于到了狮子岩景区。这个景区给我的感觉是,不是景区。因为它离交通干道太近,人工设施几乎没有,而且没有标志和边界,一切都是天然的。

那就是一个江湾,和省道并行向南。公路边有几家泳衣泳圈店和饭店,此外就没什么了。江里有很多人在游泳,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有用于漂流的竹筏停在岸边,但是整个江面都没有看见一只筏子,可能是因为价格太贵了吧。我看到一张竹筏漂流价目表,180元一人,着实不便宜,反正我怎么也消费不起。再说,炎热的夏天,在水里比在水上应当更舒服吧。 

我又遇到了和在石柱岩一样的尴尬~~~没有看到狮子岩!我以为既然取名为狮子岩,那么必有一个长得像狮子的醒目岩石,一眼就能看见的那种。我再仔细一看,果然在东南边有一块长形的黑色石头,大概从某个位置看它像一只卧狮吧?

其实还是有小小失望的,毕竟这些景色既不绝无仅有又不出类拔萃。可能这也是她不能闻名天下的原因吧。

我坐在石阶上,双脚放在水中,眺望着远处。游客不多不少,整个景区热闹而不拥挤,喧嚣而不嘈杂。除了我,只有少数人在岸上观望,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穿着泳衣的。 

我不打算再往北去了,因为我知道再上去也一定是这样。楠溪被开发的程度很低但却合适宜。她带给人的不是惊艳,不是大气,更不是奇迹,而是平和、自然。她没有多加粉饰,素面朝天,最易唤起人的天性,让人不禁想融入其中,这是她的弱点,也是特点,更是优点。世界上那么多山山水水,优者很多,劣者不少,不缺楠溪一个。那些声名大振的山水,其湖光山色真能配得上名声的有几个呢?大部分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名字很响,去了一看,不尽人意。 

楠溪江的名气太小,但却名副其实。与世无争,只让人遇见,不让人寻找,却给到来的人们最大的回馈。

愿楠溪,永远流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天津之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一篇不错的游记,文笔细腻,描写感人,把楠溪江的人文风貌再现。读来宛如身临其境,与您一起回味那难忘的楠溪江之旅。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愿一个问候带给你一个新的心情,愿一个祝福带给你一个新的起点。祝一天好心情!at:2013年09月09日 晚上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