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毗邻繁华的历史琴啸

发表于-2013年09月14日 上午10:11评论-1条

广州北京路一带,应该算是最繁华的地方了吧。火火的流行音乐代表着城市的快节奏,琳琅满目的商品,诸多购物的人们,可以说是让你目不暇给。但我却注意到了几个与这些似乎是格格不入的地方。

首先是南越国水闸遗址。2000年4月,在北京路西面的光明广场内,施工人员在地下5米处发现了一个庞大的木结构建筑。后经考古专家进一步发掘鉴定,证实这竟然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水闸遗址。这是我国城市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木质结构水闸遗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入选进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从商场一楼的楼梯往下,,很快就看到了一个玻璃房子内的一堆不规则的废弃的木头。每一根都差不多长,上面都有洞。我看了旁边的介绍,才知道有些是放在引水渠的,有些是放在出水渠的。水闸的结构比较复杂,我这个外行还真是看不太懂的。我想应该是方便灌溉用的吧。毕竟南越王朝也存在了90年,建在当时也算是非常富庶的地方,所以水闸这么先进,保存得也这样完好。这里很冷清,与外面30多度的热比起来,与买卖商品的地方的热闹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寒气侵人。

其次就是广州书院文化街了。走过一个小广场,就见到一个亭子似的门,门上有“流水井”三个字,挂着一幅对联:门临流水,人步青云。想必多年前这里有很多读书人在此刻苦攻读,就想考取功名,平步青云做高官吧。其实这条街已经不能叫做街,因为它那么窄小,称为小巷可能还更适合。据介绍说:这里曾是越秀古城的中心。这里曾是宗族背景的书院,书室或家塾的建筑群体。这是一种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书院模式——合族祠书院,从而形成罕见的书院群。而今,虽然不见了赶考的学子,但古迹和遗韵却还是在的。走在少有人行的小巷中,古意悠悠。我即刻注意到了一古建筑,上面写着:何家祠道,也叫做庐江书院。门前坐着一位老太太,我径直走了进去。里面是一小庭院,花草树木长得还好,还有一座亭子,大约也有些历史了。右边则是一高大的建筑,就是庐江书院了,上有一副对联:日影追灯影,书声夺市声——说得真好。可惜门是锁着的。我问老太太有没有钥匙,可不可以打开一下让我参观,结果她说了一通粤语,我一句也没听懂,只得怏怏而去。再 往前走,还有“三益书室”,“濂溪书院”“然藜书社”等,不过都只见一个木牌而无其实了。我们从历史书上知道,著名的万木草堂也是一间民间书院,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创办的。他提倡“治学莫大于救国”,开设了很多的科目,影响深远。

我一向是喜欢探寻古人的遗迹的,特别是跟文化有关的地方。我并非厚古薄今,但祖先留给我们的很多东西让我们确实很佩服。就拿古水闸来说吧,与大都市极致的繁华仅仅隔了一层楼而已,却隔开了2000年的历史,很是神奇啊。还有这些书院的遗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然说得有些过分,但对想考取功名,衣锦还乡的读书人而言,读书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在他们看来,书院就是最温馨的家。如同现在的许许多多的学校,公立的,私立的,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不同的是表面上看起来读书的人比原来多多了,可是刻苦读书认真读书喜欢读书的人却很少。但愿这种情况在以后能有所改变吧。

这两处地方的游览也改变了我以前对广州的看法。因为我一向以为广州就只是个经济繁荣的南方城市而已,即使也发生过一些大的历史事件,出过一些名人,都不过是近现代的吧,应该没什么厚重的历史的。事实上呢,是我太无知了。诚如这世上很多事物很多人,你若不花时间去多看他一眼,不亲自去体会和感受,光凭你的主观臆断就匆忙下结论,是错误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说得很正确的。一个城市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它可以告诉你,让你铭记的东西实在太多。

毗邻繁华的历史,好淡定,好安静。它们就像一本本泛黄的书籍,等待有心的人轻轻地翻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广州是一个经常繁荣的现代都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两处风格不一的景点让我改变了对广州的看法,也让我们加深了对它的印象。
毗邻繁华的历史,走近一本本泛黄的书籍,用心去阅读广州的每一寸土地。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节将至,提前祝朋友中秋节快乐!at:2013年09月16日 晚上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