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读书(四)童话恋情

发表于-2013年09月15日 中午2:43评论-4条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华夏自古以来普遍共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时候,哪怕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读书人还是大有人在,不管朝代如何更替谁当了皇帝,知识分子依然倍受推崇,科举的大门永远向读书人敞开,“学而优则仕”依然是一条宽敞的大道。

近现代也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样高瞻远瞩的思想,可是,近现代,每当国人谈到教育说起读书时,不由得感伤阵阵。

中国的教育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基本上都没有正常过。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是政治权力扼杀了教育,大家都不读书,只参加劳动,读书无用论冲击着整个教育体系。八九十年代,教育发展还算步入正轨,可是新旧世纪之交教育产业化和多数人群被边缘化造成的经济困境又无情地扼杀教育,读书无用的思想又开始死灰复燃。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导下发展迅猛,可是经济大潮的冲击,金钱利益无意间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新标准,人们做什么事都开始反反复复地计算收益,任何付出都当成一种投资,甚至连学校那么纯净的象牙塔里面都开始算计着收成。于是,一时间,各大高校的教育费用猛涨,据有关部门偷偷统计,教育费用在过去十五年间涨了30倍。而各大高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又开始变相的扩招。本来扩招是以成绩来卡控人数的,只要在一定成绩范围内的学生,额外的招收进校。可是,利益冲突后,扩招不在按照成绩,也不按照政策,而是按照金钱来衡量,学生不管成绩如何,只要给足一定数额的钱就可以进校。以前的大学生那可都是百里挑一,可是现在呢,只要没什么特殊问题的都能进大学。如此一来,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可是大学毕业生数量却在逐年增长,真正有水平的大学生却随着教育质量的下降而锐减。随着大学毕业生水平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甚至宁愿返聘那些退休的老员工也不愿意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种种因素导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日益普遍,时有出现成百上千名学生抢一份工作的景况。

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恶化的原因除了大学生本身数量的增加之外,跟学术的腐败与应试教育的误导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一个狼多肉少的残酷生态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显得越发重要。而在一样残酷的就业环境下,残酷的竞争导致更多人没有工作,而即使找到工作,起薪也大幅滑落。一些地方大学生的起薪甚至不如农民工。

可,在就业形势恶化的同时,中国大学的学费却急剧上涨,很多学生家长已难以承受。加之近年来,中国大陆的股票等资本市场交易极为活络,社会上所谓的“暴发户”日增,相对而言知识分子地位下滑,越来越多的人不向往造原子弹反而向往卖茶叶蛋。

其实,不管是经济还是教育,都离不开价值规律的束缚。任何东西一旦供过于求就会贬值。

随着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盛行,大学毕业生的批量毕业,没几年社会上就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甚至有人夸张的说,在一个人员密集的广场上,一个砖头砸下去,砸中十个至少有八个是大学生。

大学生多了,文凭肯定要贬值。

随着文凭的贬值,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已经行不通了,铁饭碗也被砸了,于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开始市场化,自由竞争,靠自己的能力去应聘岗位,而用人单位按照自己的要求来选择毕业生。

以市场为主导,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就业也走市场化道路,也是必然趋势,更是值得欣慰的趋势。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由竞争,通过双向选择,更容易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才,可以很好的避免人才浪费或者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可是,就业一旦自由竞争就又回归到自然界那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规律上。很多有能力的学习好的表现佳的大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就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而那些没有好好读书平常表现也不好的学生就很难就业,甚至被淘汰。

学生被社会淘汰出局在老师们眼里,这很正常,因为他们知道那些被淘汰的学生在校都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可是,在家长眼里,孩子被淘汰出局,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这很不正常。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哪怕犯错了也百般包庇袒护。

可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恶性竞争的萌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很多家长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就业劳心劳神,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找关系送礼。

在教育费用猛涨、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自谋职业、就业低潮的重重压力下,有钱有权的子弟,甚至那些本该被淘汰出局的毕业生反而优先找到好工作,而那些没关系也没钱的穷学生(尤其是农村),原本就负债读书,本打算靠读书改变困境,可是上完大学毕业出来根本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了工资不如一个农民工,还债无望,知识改变命运的计划全盘落空,这让他们怎么去相信读书改变命运。

正如成都女孩的父亲担忧的那样:“花几万元读个大学,出来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几万元钱白白丢了。即便大学毕业出来找个工作,月薪也不过两三千元,和高中毕业就去打工能赚到的工资几乎一样,浪费了钱还浪费了四年的时间,不值!”

于是,越来越多家长对上大学产生了怀疑,越来越多的家长早早让学生辍学。反正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积累点社会经验,于是,初中高中辍学现象尤为严重。更惨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吧的出现,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忘记了本分,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失去自我,变得像成都这位家长所说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使得学生家长对大学教育更加没好感。

可是,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说谋生能力差,这跟读书有没有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八九十年代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孩子少了,个个都当成掌上明珠,很多独生子女本来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本来就没多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不是说因为读书读到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

任何东西一旦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就会远走越偏,根本没法修正,认为“读书没用”的人更是九头牛都拉不回他那走偏的思维。

近年来,高校收费越来越高,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农村,“读书无用论”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新难题:高昂学费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毕业后又面临就业难题,甚至出现了一毕业就失业那种怪现象。

于是,“读书改变命运”更加受质疑。正如成都女孩考上大学本科,可她父亲拒绝供其读书,认为“上大学无用,捡垃圾都比读书强”、“上大学肯定是一种失败的投资”。甚至跟成都女孩的父亲所说的那样:“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开始打工,当个服务员,学习点别人的经营方式,锻炼几年后,开个店,自己当个小老板,一样能赚钱。”

如此一来,读书有没有用成了无休止的争辩,从月初在网上看到后,一直到现在,正反两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成都女孩的父亲那种逻辑也是对的。四年大学要花8万,打工4年可以挣8万,这样相差16万,可以买房付首付了。而读完大学,谁也无法保证一定能找到工作,而找到工作也许挣不到很多钱。

网络上甚至有人把这位父亲的观点概括为生活中的“发展主义”。成功和幸福,最后要变为可量化的金钱,并且以增长率来作为指标。比如,你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多了三五千,就可以等于开心。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逻辑已经无处不在,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

现如今,读书有没有用,上大学是否值得的辩论依然进行着,很多人觉得光光从国内已经找不到什么论证的法子了,于是他们就不约而同地把眼光转向国外,开始新一轮的“师夷长技”,以图有朝一日彻底地打败“读书无用论”。

童话恋情,于,厄瓜多尔

2013-09-14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童话恋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子川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金子川点评:

读书是有好处的,以前是,日后亦然
其实,读书无用论永远都是个例,没有参考价值,也不该去参考
只是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合理化,经济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此的说明和驳斥会更有力,学习推荐!

文章评论共[4]个
呆贝贝-评论

读书是否有用,或许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观点也会有偏颇。但对一个国家来说,读书无用的风气绝对不能助长。所以,重视教育,是国家长久的方针和国策。问好童话。at:2013年09月15日 下午4:01

点墨岁月-评论

此文,就是中国教育这几十年来的缩影!学习了!at:2013年09月15日 晚上11:10

欣香兰-评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文论证有理有据,论点都来自现实生活,接地气。欣赏学习了,童话晚上好!at:2013年09月15日 晚上11:26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古以来教育都是至关重要,今天的这个问题也恰好是教育问题的放大,问好童话。at:2013年09月16日 早上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