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广州的夜色文化宜昌石头

发表于-2013年09月15日 下午4:33评论-2条

京城因为没有一条大河,所以就显得没有活力,有些呆滞,就和越来越官味十足、官腔盛行、官员臃肿的官场一样,自然有些陈乏无味,所以才会不惜血本搞南水北调;上海有了一条黄浦江穿城而过,就成了两岸林立的万国建筑荟萃,只不过那一年江面漂了一层白花花的死猪,还闹了一场人感染禽流感的风波,也是有些始料不及;而一条珠江平缓而恣肆、用一种近乎闲云野鹤般的心态自由自在划过羊城,就把整座城市都浸润在一种柔情蜜意的丰韵里,就把这个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极具魅力的南国城市变成了这三座城市中间最具特色的地方。

广州人不像京城人那样因为在皇城根上,所以会钻营取巧、攀附权贵,也不像上海人那样因为处在经济中心的位置,所以会勾心斗角、精于心计,广州人他们选择的是一种白天挣钱、晚上消费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们极度喜欢夜生活。广州人的夜生活在中国大陆恐怕是最丰富和最为多姿多彩的,当然也是属于最世俗和大众化的,夜生活对于很多本地人来说就是一种习惯,就像他们开口闭口都说广州话一样。

所以,要认识羊城,最好先认识珠江;要认识珠江,最好的认识当然也是它的夜色。夜色来临的时候,如果是旅游者,当然首选乘船夜游珠江,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夜色里,这本身就是一种景致;一轮圆月跃上了三道彩虹般的人民桥、最古老的钢梁结构的海珠桥、广州塔附近的广州桥,和近些年建成的解放桥、江湾桥,以及雄伟壮丽的海印桥依次而过,桥在上方、水在下方、人在中央,这本身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当下班的车水马龙的洪流刚刚减弱了它的气势,广州大街两旁的窗户、广告招牌上还燃烧着烈日的余焰,夜市区域的马路就被封住了。一群群扛着铝管、拉着电线、推着装满商品的推车、举着塑料彩布的人就像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他们比舞台布景的工作人更要敏捷和熟练,刹那间,马路两旁伸出了两排长长的布棚店铺。接着就是那些鬼佬(广州话:流动商贩)用车运来大袋大袋的服装和饰物,用衣架把服装样品一件件地升挂起来,这就是广州的灯光夜市。暮色渐浓,人流开始涌来;华灯璀璨,人群已经是摩肩接踵了,在中心城区不知有多少个大大小小的灯光夜市,到处都在上演火树银花不夜天。 

与马路上的不夜天创造异曲同工的是珠江边上的西贡海鲜美食街。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排沿江的客运码头仓库,入夜后都是悄无人声、毫无生气的。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猛然间冒出了几十家海鲜酒家,在露天里摆出了上千张的餐椅餐桌。于是,霓虹灯把黑夜撕出了一片闪烁的辉煌;最豪华的和最大众化的汽车、摩托车沿着江边排列出长长的横列,那种气势叫人叹为观止;觥筹交错,人声鼎沸,置身其中就好像进入到一个快乐机器的旋转之中。据说这里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海鲜夜市街,连香港人来到这里也惊叹香港不如。

按照官方的说法,被市民所广泛接受的、最能代表羊广州夜生活特色的有以下几个区域:珠江夜游、白云晚望、天河cbd生活圈、三大购物中心、三条酒吧街、长隆夜间动物园等。

不过除了那些以外,羊城还有历史最悠久的海珠大戏院,位于长堤大马路的海珠大戏院,它的前身叫同庆戏院,创建于1902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名为海珠戏院,后来经过多次改建,由著名岭南派画家关山月先生题写的“海珠大戏院”五个刚柔文字为主题,更显老字号的非凡气势,只是这是广州唯一仅存的一家专业戏院了,想看粤剧的绝不能错过。

芳村“满记”艇仔粥的历史最悠久,最开始的时候是一艘大木船,吃粥必须上船,据说是因为一边看江景、一边吃粥才是最正宗的。后来因为环保原因,“满记”艇仔粥从水上搬到了陆地,再从临时铺位变成了固定档位安营扎寨,做起了室内经营。每天傍晚开门营业直至凌晨才收档,每晚都人丁兴旺,不少人更是慕名驱车前往。其实“满记”艇仔粥历久不衰的原因只有一个:出品好,价格便宜。

广州的大排档其实都是香港的舶来品,而广州最早出名的大排档就是坐落于长堤大马路的上的“胜记”。其实说到“胜记”几乎没有一个广州人不知道的,随着市民的逐渐热宠,“胜记”的生意就越做越红火,这里的白切鸡、烧乳鸽吸引了不计其数的食客。那家刚开始仅仅只用竹料搭了个棚架,设施非常简陋的“胜记”后来也已经转为入室经营,成了有名的酒家,沙姜鸡、锅仔粉丝、肉蟹煲、美极鹅肠、美极海豹蛇等都让客人食指大动。 

清朝咸丰年间,曾在外国洋行掌勺的徐老高在广州南门外的太平沙更楼下,开设了取名“太平馆”的西餐摊档,后来于1927年在北京路建成了三层楼的太平馆分店,成为广州市最早的一家西餐厅。由于品质优良,就成为当时社会名流交际聚会的场所,不少文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都曾是座上客。而餐厅的最大亮点则是1925年8月,当时任黄埔军校东征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太平馆设茶会,以简朴的菜式举行婚礼,餐厅到现在还保留着总理套餐和总理夫人套餐,就是这里的招牌菜。

而在天河石牌东路的北段路口,有一家广为大家知晓的报摊,因为这里是这个城市最晚时间收铺的报摊。接近深夜零点的时分,即使在风雨带来的低温天气下,石牌东路上往日热闹的大排档也显得冷冷清清,但是这家报摊的灯光却照常亮在夜色中的街头。不到5平方米的铺面里,外面部分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市内的各大报纸和超过十种的杂志,里面则兼售饮料、零食、小日杂一类的产品。这个半夜三点多才关门,早上不到七点就要开门的报摊,晚上的顾客主要是那一带的住户和大学里的学生,还有夏日夜晚周围大排档的生意带来的食客,不少都做过这里的深夜购报顾客。其实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羊城的夜色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在美丽夜色里,看一眼如水一样泼洒在高楼大厦和普通住宅上面的月光里,就会知道想象如果把月亮放在自己的手上,它就是属于自己的一颗钻石;让月亮依然挂在天上,它就是属于所有人的一盏明灯。就如同广州的夜生活一样,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所爱。在这里,戏院是文化、艇仔粥也是文化;报摊是文化;大排档也是文化;西餐厅是文化,广州的夜色也是文化。这是文化的表象,更是文化的精髓;不论是高雅得犹如阳春白雪,还是被金钱罩上了光环,文化的本质总不会消失和改变。(2013-4-21)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宜昌石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夜雨不朦胧点评:

说起广州,老一辈的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还有那中西合壁的东山洋房,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新的城市无论怎样新,始终都会有被超越的时候,而旧的东西是过去的、历史的、不可再生的,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的象征,是个宝,是别人不可抄袭复制的!”就如作者所说——广州的夜色也是文化。

文章评论共[2]个
夜雨不朦胧-评论

(:046)问好朋友!at:2013年09月15日 下午6:20

文清-评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节将至,提前祝朋友中秋节快乐!at:2013年09月16日 晚上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