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寻访韩城党家村频阳一笔

发表于-2013年09月24日 晚上9:33评论-1条

寻访韩城党家村

频阳一笔

总算有机会去了趟仰慕已久的韩城党家村,了却了我多年的夙愿。

驱车至党家村已是下午三点多。春日的阳光温暖柔和,吹着凉凉的轻风。崖畔的野花开了,春草绿了。站立高处,俯瞰党家村,昔日的建筑尽收眼底。屋舍俨然,房檐高翘。在夕阳余辉里,更让人向往。那阴阳相间的屋瓦上看不见半点绿草丛生,竟出奇得纯净不染。问及导游,曰:“党家村选址奇特,四面被高崖包围着。村容如舟,风吹不到,没有落尘,故而历经近七百年而瓦缝不生寸草。”我为之惊叹不已。

在女导游员的引领下,我们循弯曲宽敞的柏油路向党家村走去。她边走边告诉我们,这里最早有党、贾两族,明代就居住于此,随子孙繁衍生息,就成了现在这个规模。它距今已有670年的历史了。这里的四合院建筑是韩城居民的典型代表。在乾隆年间曾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党家村人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而又被称为“小韩城”。明、清两代有五举一进,仅清末就有秀才44人呢。在当时这个不足百户的村庄,半数人家取得了功名。他们在家里的摆设,文化享受与那些达官显贵相媲美,屋中摆有四齐桌子大立柜,方桌长凳太师椅,铜盆铜镜铜香器,栽绒椅搭马褥子,名人字画满屋挂,苏杭美绣软屏障,名优瓷器样样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大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没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听着导游的这番话,我对党家村更感神秘了。庆幸没枉此行。

步入党家村,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老的石砌狭长巷道,纵横交错,两旁高而中间低,要不是导游引路,生人进去真的还出不来呢。看着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有木雕精美的镂空花纹图案,有门楼两侧砖雕的福禄寿,门楣上雕刻着的“耕读第”、“诗礼第”、“安乐居”等牌额,无不浸透着党家村人对儒教文化的承传和对后人的寄托,也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的节孝碑、布局合理的四合院。都在向来人诉说着党家村昔日的辉煌与鼎盛。

欣赏着那精美奇巧的门楣、做工精巧的木雕、古朴砖雕的警言,默诵着挂在厅房墙壁上的家训,使人在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和熏染。感悟到昔日的党家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望着那古城墙、看家楼、泌阳堡、哨门等攻防兼备的古代防御设施,我读懂了在战乱年代党家村有钱人谋求生存的心态。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深邃城门洞,沉沉厚重的大门,据说有十八门大炮据守,土匪是无法进入骚扰党家村人的。这可能就是党家村能够得以完好的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吧!

党家村选址合理,房屋建筑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木、石、砖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而现存的古代题字及生活用品完整地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文化氛围。党家村集古代儒家文化、建筑文化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考察时欣然题词:“民居瑰宝”。

如今的党家村人,仍在继承着先人们的光荣传统,民风的纯正朴素随处可见。巷道门前坐着的农家妇女,摆放着自己做工精致的鞋垫,农家饭食,价格均不昂贵,看不出半点的商品化气息。居住在古宅的党家后裔们,见到客人都很热情,在频频地向游客打着招呼。我看到很多来此写生的学生,拿着小本,静坐一旁,在细心地勾画着党家村现存的原始容貌,他们也想把党家村的文化展示给更多的人去欣赏。

离开党家村的时候,天色向晚,我又回到那高高的地方,再次回首党家村留给我的记忆,真有些恋恋不舍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频阳一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在考察党家村时欣然题词称之为“民居瑰宝”
真正令人恋恋不舍啊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云淡风轻,随意放飞美丽心情!祝朋友平安快乐!at:2013年09月25日 晚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