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土目寻源明然

发表于-2013年10月24日 晚上9:10评论-1条

我第一次去土目源,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算来,距今已过去二十余年的时光了。

记得很清楚,我那次去土目是由珍贵兄陪同去的。先一天的下午,珍贵兄就在大港街上买好了鱼肉等菜蔬预备着,说是在里面吃不到荤腥,需要提前作好准备,带到山里去现做,才能吃的舒坦些,不然的话,是很难吃到荤腥的。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俩起了个大早,各自骑上自行车就往水库那里赶,要搭上进山的头一班轮渡,在大港水库的西边中部下船登岸,然后再骑上自行车溯土目溪而上,七拐八弯地进去,才能在办完事之后,赶当天的末班轮渡从山里出来,不然的话,就得要在山里住上一晚了。

那天,由于待办的事务多且繁杂,加上时间又紧迫,我们很难抽出时间来在土目源里面到处走走看看,故此,那次的土目源之行,未能在我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对于土目,因了那一次的错失机遇,在我的内心中留下了一份深深的遗憾。

这次,与友相约,打起背包来做起了背包客,我要好好地在土目游历一番,探幽觅胜,溯溪土目,寻源山村。

但当我跟朋友提起,要带上一定量的食品进山,解决午餐的问题时,朋友笑着对我说道,不用带了,这跟你们二十年前去土目时不一样了,我们只管进去就是,到时,我保证你吃到的是清一色的纯绿色天然食品。我哑然失笑了。

是啊,时代已发生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当年显得僻远、蛮荒、落后的原生态之地,如今已成了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寻幽的好去处,竟然在一夜之间,就立在了时代的潮头上,难道说这不是一件令人十分欣慰的大好事么?

我们一路自驾,来到了大港水库的蓄洪大坝的坝顶之上。朋友告诉我说,顺着水库的东岸线,沿岸的半山上新修了一条通往土目和高塘的公路,并且在通往土目的渡口修建了一座大桥,可以直达土目源村的。于是,我们便下了大坝,上了山间的公路。一路七拐八弯地走了十几公里,车子在土目源迎宾桥前的空阔地上停了下来。

土目迎宾桥,是一座新修的,长约400余米的钢筋混泥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使得天堑变成了通途,气势非常地雄伟、壮观,动人心魄。

我们一行几人扛起背包,开始了土目源的溯溪觅胜之旅。

过了大桥之后,转过了几个山嘴,我们一路沿着土目溪流逆水而上,但见山中:绿荫蔽日,松青竹翠,一派安宁祥和的气象;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好一派纯真的田园写意;飞鸟游鱼,山花野果,当真是一个远离世外的桃源之地。溪中,不时地见有较大的砾石静静地卧于漱流中,沉静而落寞。似乎他身上的个性以被溪流洗刷的了无痕迹,通体留下的之是润圆与光滑。小鱼小虾们怀着好奇,不时地去靠近砾石,依偎在他的身边,仿佛要向他倾诉自己言说不尽的心事。

一路溯溪而上,来到土目村口的百米之外,溪流之上横架着一座古老的暗红色廊亭。亭子里的两边各有一排供行人歇脚而坐的长椅,坐在那里,远眺青山翠竹,近看田园山村,当真是令人十分的畅快惬意。我们大家缘溪登亭,兴奋地沿着溪岸向廊亭奔去。廊亭的面积大约有十几平方米,砖砌的柱子,木质结构,古朴的造型,盖着红色的琉璃,整个亭子座落在横跨溪流的石拱桥上,既娇俏又峻美,是一座难得一见,至今被保护得较好的一座廊桥。桥下的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大有一种让人忘尘的滋味。

稍事休息之后,我们溯溪穿村而过,一路往上,经过村后西边的一棵千年古樟身旁时,看着空了的树身,抚摸着皲裂的容颜,我不禁慨叹在生命的世界里,那些不可躲避的人间风雨与无法抵御的世道沧桑,是多么地让人铭心刻骨,难以相忘。

赤脚走在清澈的溪流中,感受着溪水的沁凉,我默默地叩问溪涧,你的源流在何方?追寻着流水的过往,翻过一道道矮坎,钻过一蓬蓬茅草交织而成的屏障,我们来到了翟家山前的水库边上,再往里去,便是我们都昌县的第一高峰——三尖源峰了。与三尖源毗邻的是棺材山,棺材峰上还残存有五六十年代的防空哨所,如今只剩下些断壁残垣了。棺材山上有很多的的怪石,形状各异,惟妙惟肖,让人叹服。亦狗亦马,亦猪亦熊,亦龙亦蛇,亦人亦仙,看过之后,不禁令人有大开眼界,趣兴勃发之感。

溯溪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土目源流的起点在三尖源下,这里才是溪流的生发之地。

返程来到土目源村,在一个叫做石义兴的农人家中闲聊,我终于弄明白了一件事情。在整个土目源涧里,上下几个村子,包括翟家山里的人,全都姓石,是一个老祖宗发起来的。至于进山来了多少年多少代,已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

石义兴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土目源原本不叫土目源,而是叫做土门源。在山村的入口处有一座狮子山,狮子山的颈项下面有一条进山的道路,那里是进出土门源的唯一一条通道,就像一道大门似关隘,雄踞在村子的前头,守护着一方的安宁。后来,先人们就在隘口的溪坎上架起了一座拱桥,并在拱桥上盖起了一座廊亭,真真造起了一座门户,起名曰:土门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地政府在土门源成立了土门源村委会,在县城申请刻雕村委会公章的时候,由于雕刻师傅的粗心,错把土门源听成了土目源,继而错雕成了土目源。办事的人也马虎,稀里糊涂就把公章带回村里了,无奈之下,村委会将错就错,村名就由土门源改成了土目源,至今没有改回去。倒是在无意之中,给这座古老的山村留下了一段新生的动人故事,听来不由令人忍俊不禁。

寻源土目觅旧踪,溯溪涉涧趣兴浓。由来古今多少事,红尘一叹笑言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久居闹市,到户外去寻幽览胜,自有一番不同的感悟,
荡涤着人的身心。
这是优美的游记文章!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带着下午茶来看望朋友,问好并请茶!at:2013年10月26日 中午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