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
红叶
这是一个盛夏的早晨,天气非常地好,可以说是万里无云。我们50多人登上了大巴。人都到齐了,“咔”的一声,车门关了,大巴就很快地出了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几个车轮飞快地旋转着,犹如阿吒脚下的风火轮。此时,旅游大巴就是我们一群特殊人临时的家,这家是可以移动的,也是充满人情味的。
提到家,给人感觉仿佛是一种象征,是十分温馨的。无论是你在外面受到什么样的经历,回到家中,可以向家人倾诉,也可以向家人发泄。而且家是让人感到最舒服的地方。
而我们的旅游大巴就是我们的家,虽然是临时的,但也是让人有安全感,还有彼此关心着对方的环境。当我被志愿者搀扶着走上车时,我看到整个车厢是干净整洁,座位上没有一点灰尘,地面上连个纸片也不存在。志愿者帮我找到一个座位,我坐了上去,哟,很舒服,就像家里的沙发一样。
在车上,我才知道这次志愿者协会组织我们去旅游,有近40人,肢体残疾是23名,其余的是和我一样,坐需要轮椅的,加上志愿者和家属,58个人组成了临时的一个大家庭。
在这个临时的家庭中,不乏情感的纽带维系着大家。在我未上车前,就已经体会到这个家庭的温暖了。在那时,每一个志愿者看见我时,都报以真诚的微笑,无论是否认识。而我见到老朋友、王先生更是感到热情的接待。这是一个相貌平常,个头中等的男子。他看到我,马上过来向我伸出手来,他握着我的手问道:“红叶,你好吗?家里都好吧?”我一一回答了。完了,大伙可就准备上车了,轻残的朋友慢慢地都上去了,重残的则由志愿者或背或抱进车里。我虽然不用背和抱,但要把我这重量级人物弄上有六节台阶的大巴,也并非易事。可敬的志愿者朋友还是有办法的。他们用自己的手臂为我做了一个保护圈,我上车时,车里有两个人拉着我的手,车下有两个人托着我,我自己迈步上车,下车时也是如此。
到了车上以后,我见到了去年我们一起去海边的李艳杰。她那次带着她的儿子,今年嘛,儿子、女儿都来了。她的女儿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我一见就喜欢上了,从随行的包里拿出来一个西红柿,作为礼物送给了这个可爱的孩子。开始时,李艳杰和我客气地说:“于姐,谢谢你,别给她,她不吃,我们带着东西呢。”在我的坚持下,李艳杰才对女儿说:“拿着吧,快谢谢红叶阿姨。”
这时,一位中等身材,瘦瘦的、很有骨感、看年龄也就在20岁上下的女孩子坐到我的身边。因为我没有陪护,协会派这位女孩子来照顾我。这个一个非常大方而热情的姑娘,她坐在我身边后便自我介绍起来,“红叶姐,你好。我叫刘爽。”在之后的两天里,我得到了刘爽细心而周到地照顾。在招待所里,刘爽还为我擦身子。
乘坐旅游大巴,对于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好像都是有利有弊,尤其是离家在外。乘坐大巴在高速公路上,最大的麻烦是上洗手间,只有在服务区才有洗手间,因此,到了服务区,志愿者就要协助我们几个重残之人去洗手间,又是背的抱的。李艳杰心疼志愿者,说什么也不肯让志愿者背她去洗手间。我见一路上她都没怎么喝水。口渴的滋味是难受的,这我是知道的,但为了可敬的志愿者,李艳杰默默地忍受着。
为了解除旅途中的疲劳,刘爽当起主持人,这是他们精心编排的娱乐节目。刘爽出题,让大家猜谜语,输者是要受罚的。结果大多输了的是给大家唱歌。其中是由志愿者,陈先生用东北方言朗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在我看来是最有意思的。刘爽用普通话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陈先生则读“渺瞧地我走了……”这个节目引发一车人的笑声最多。我们临时的家——旅游大巴就这样载着欢歌笑语前进着。
两天的时间就在用爱心编织的大巴之家中过去了,结束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分开了,但大巴中临时家庭的友爱与温馨将长流在我们的心中。
-全文完-
▷ 进入美丽红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