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蜗居》,感触良多。
电视结局与六六小说原版不同,海萍将宋思明给海藻的存款上交不合情理,小说里宋思明临死前说的话是:“海藻,我不连累你,所以,我不来看你了,你要好好活下去。”
问了好几个女孩,一样年纪的女同事,都说喜欢宋思明,理想的梦中情人,理想的大款。有困难了会帮你,对你又好,跟着他有饭吃,有衣穿,有好梦。(当然是玩笑话。)
而海藻,应该属于理想的小三类型,又年轻又漂亮,又不贪钱。
其实,宋思明心里有个“补偿情结”呢。
何谓补偿情结?这补偿情结得先说缘分。缘分这东西,真奇妙。佛教上讲因果循环,三世因缘,可以将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情牵一生,从古到今,月下花前,莫非冥冥之中有一位老人真的牵着红线?七仙女与董永,老槐树为媒;林妹妹与贾宝玉一见面,似曾相识,熟悉得五百年前就仿佛哪儿见过似的,堪称一见钟情,可以说,就是缘;喜欢与不喜欢,就在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当你看见有些人,觉得很开心,喜欢和她聊天,这既是缘分;当宋思明遇见海藻,记忆分明就定格在自己对年轻时向往的女子的神韵气质里,问海藻芳龄婚姻,听说海藻25岁未婚后,说出一句经典台词:郭小姐,前程无量。哪里知道最终还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以说,是无份。没有缘分相见,也就不用谈补偿情结,因为还够不上遗憾;既无遗憾,补偿什么?遗憾又是什么,是你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已经错失了机会,或生离,或死别,或子欲养而亲不在,或巫山云雨枉断肠——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故补偿情结必须首先两人有缘相遇过,相识过,后又因故相忘于江湖。
所以,我想,补偿情结其实就是在年轻或年幼时由于家境等诸因素,对自己非常向往的东西,求之,心向往之而不得,在事隔多年的一个偶然机遇,突然见到了,依然迷恋,依然想拥有,比如小孩子时候的玩具,因为家境而望橱兴叹,到年老,养孙子外孙时买来自己当年曾喜欢的玩具也挂在脖子上;比如青年时的爱情,流水有情落花有意而为地域或传统的观念等因素挥剑断情丝,宋思明就属于这种。他在大学时代拥有一份不染尘渍的清纯初恋,心怡的姑娘是教授的女儿,但当时恰同学少年的他,只是暗恋长发飘飘的苏慧,并未将心事点破。后来女孩不幸死去。象每个重情义的人一样,宋思明当然在心中永远怀念她心中的女孩。当年的他除了年轻,一无所有;而当他后来遇上海藻,海藻与苏慧不仅神似,而且这时候的宋思明除了没有当年年轻,可谓应有尽有,他拥有的是权力,权这东西可谓一呼百应,神乎其神,从古到今,天上人间,怀着一种补偿心理,他把当年想给苏慧却因无力拥有而未来得及给的所有的爱都倾情给了海藻。从这个角度上讲,海藻是很幸运的,因为她拥有的是宋思明的一个成熟男儿的爱情。早在明朝和唐朝,就有泊舟秦淮,君臣同舟,皇帝佬儿带头,找青春美少女在船上风流快活;一些文人骚客,还留一些情义绵绵的词句呢。
年少时候,谁没有梦?纯粹为爱情而结合的,恐怕也会在似水流年中像《蜗居》里的海萍那样,让我不止一次地在读着她和苏淳一次次看房,感叹贫贱夫妻百事哀之余,为了生存苦苦奔波,沦为房奴,令人辛酸——当然,我欣赏海萍自我奋斗的坚强性格,虽然参杂了不少小市民的品性,整天抱怨丈夫,最终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但试问,如果没有宋思明爱屋及乌,古道热肠,苏淳恐怕早当兵去了,海藻问宋思明借钱,是为了自己吗?海萍对海藻就没有一点愧疚吗?海萍那么爱慕虚荣,以为在江城那个大城市扎根就是成功,让父母在别人房子过年就是面子,哪件事不是在一样挥霍妹妹的青春?中国是关系社会,唯权社会,没有宋思明对海藻的爱,对海藻家人的一次次雪中送炭,打工一族欲在上海立足,谈何容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现实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
但是,成了夫妻,或者说,拥有爱情就一定是有缘分了吗?恐怕未必。缘是有,份却是人为的,一纸婚约,就像是为自己买了份终身保险,至少很多女人就是这样认为的。殊不知正如柏杨先生说的那样,“中国人的婚姻,百分之八十,都是凑合着在过的。”毛泽东对婚姻也说过一句经典之言。。。
岁月能够磨平一切,比如人的锐气,棱角,年少的情,青春的爱,得不到的往往最美好,至少时光永远停留在那个青春年代,因为永远不可能再回去,所以充满憧憬和留恋,所以不惜一切去弥补当初的遗憾。和宋思明有缘有份的老婆忽视了他的另一个补偿情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爱情痴迷得走火入魔的宋思明居然向老婆提出:海藻怀孕了,是个男孩,这是宋家血脉,我将出事,拜托你抚养,因为你是我最信任的人。
在骨子里,宋思明其实宋非常传统:渴望拥有一份自己的爱情,一个自己真正爱情下的结晶,而且,最好是男孩,让宋家香火继续。而宋太太出于女人强烈的嫉妒心理与疯狂的复仇心态,杀死了海藻腹内已成形的男婴,而当宋思明听说孩子没有了,海藻危在旦夕时,他精神的支柱象当代斯芬克斯之谜一般轰然倒塌。其实,是宋太太亲手将自己丈夫逼上了绝路——仗着婚姻,在维护爱与家庭幌子底下,她是真的爱宋思明吗?爱就要把爱情的青鸟杀死而不是放飞吗?她难道不能放宋思明一条生路吗?她并非去要钱,而是去破坏。结果呢,老公没了,自己也守寡了,苦心孤经营的家庭终究散了。她低估了海藻,海藻根本不贪宋思明的钱,也从未主动找过宋,也没打算拆散宋思明家庭。她毕竟不是一般的小三,而可以说是男人眼中理想的小三。而她也低估了自己丈夫,宋思明对海藻是出自真心,真心喜欢,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将海藻和未出世的小宝宝托付给了美国的mark,这份爱,还不够伟大吗———难道两个真心相爱的有情人都在结合吗?没有经过现实生活,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不变的女人,也不相信世界上有永远不变的男人,但揣摩一下人性就可以知道,男人女人都一样。只不过在道德的约束下才有所收敛。身边很多例子,尤其在上海,不乏大学时代爱得死去活来的一对对眷侣,两地分居,十几年下来,养小孩,做家务,吃的苦可想而知,一个工作需要调不回来,一个最终还是红杏出墙,当了别人的情人。当然,我相信,大多数夫妻还是象海萍夫妻一样,踏踏实实过日子。
蜗居里の宋思明正是为了情缘难了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为自己活了一回,殊不知在“大中华,小爱情”的时代,单吴三桂冲冠为红颜,就被世人唾骂至今,徐志摩要民主要真爱,结果让陆小曼一辈子未能踏进徐家门。更何况宋思明?他注定为自己选择的哨子付出沉重的代价。宋思明的一场同学会其实是赴一场鸿门宴,从另外一个角度揭开了东方式嫉妒,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人家看不得你超过他,他会千方百计弄出点名堂让你不愉快,巴不得你倒霉他才开心,搞阴谋诡计,他的心理才可以平衡,所以即便是一次本应再纯洁不过的同学会,也在于无声处提醒每个性情中人:人生如江湖,处处埋地雷,告诉世人要慎之又慎。
于是,我想,天下万物来去,自有她的时间,老子的中庸之道,老祖宗传下来的有些东西,总有道理吧,也许,缘去随意,缘至珍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生活,每个人的未来,靠的还是自己,丛林里的两条路一样: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坚持,奋斗,自强不息,人皆敬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执子之手,与子谐老;每个人的人生,总会有些遗憾,所以我们只能学会看淡;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寸灵台,可须勤拂栻?莫叫染尘埃。
-全文完-
▷ 进入海豚蓝色心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