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老人从远古走来,脚步或轻快或沉重,老人用脚步丈量历史之间,江南的这方海濡之地倾刻间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在凡俗人的眼中,时间就象深不可测的时空隧道,但对历史老人来说,时空的变迁仅仅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事情。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江南逐渐不规则地开始集居了人群,刚开始时几户,几十户……,后来上百户,乃至上千、上万户,这块富庶之地的集镇就是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中刍形,发育,长大。集镇的形成从历史角度分析虽然谓之不规则,或一次偶然的历史事件使人们停顿下来定居,或一个家族的聚迁行为,或朝政行政使然……。若从空中俯瞰,东一块西一偶,连片分散的集镇,极象一块褐色的块状树叶,覆盖或重迭在叫某某流域的地方。但它们地处都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风水好”。何谓“风水好”,简单地说叫宜居,展开来说为气候山水相宜交通便捷,能养人。于是在江南,集镇便是一块组织,而小巷则是它的经络。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我,对江南的小巷是再也熟悉不过了的。
巷就是巷,非街更非路。街就象一棵大树的干,巷就是枝、梢;街若为藤蔓,而巷则是分枝了。
有集镇就有街,从街的一个叉口进去,两边是石基上延伸高耸的伞墙,或是青砖砌成的围墙,路面不知是哪朝哪代铺陈的青、红石板,抑或是鹅卵石,若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必定滑溜溜的泛着光。临近人家的门口,就有红石台阶青瓦檐,黑漆木门恍铜环。进去的路,又深浅不一,以致分不清东西南北,外来客极易迷途。这,肯定就是巷了。
江南精致的东西太多了,比之西部的旷野大漠,江南乃是一幅极具细腻的工笔画,不仅有鼻子有眼睛,更有细细的汗眉和唇的纹路。同样是一种声音,西部或许是一种狂吼撕人肝胆,而江南则是轻哝软语细致入微沁人心脾,西部象烈酒使人訇然倒下,而江南则象黄酒浸漫之中面红耳柔不知不觉中软了身段。一个人再大步流星,义无反顾,但当他迈入巷时,就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因为这是一种景致和氛围使然。由是,巷就是一种极致。
江南梅雨,最是拉拉扯扯,初阳又雨,欲停还下,令人欲摆不能,无计无措,巷成了多情的少女。那时的雨,或根本称不上雨,本质上是介于细雨和雾的那种,不紧不慢地下,小巷到处是湿漉漉的,有青苔从巷跟爬上两边,细细密密,茵翠欲滴,于是就有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句。此时的小巷,多显朦胧,也显寂寥,一人行走常感诧异,刚刚不远处有人前行,恍然间难觅其踪,刚刚侧身相让,回头细看,又不见人影了,原来巷通巷,巷连街,街接路……,影影绰绰地转别处去了。巷小庭深,抬头之际常见红杏夺墙、古桂遮顶,“扑”声中,凝结的水珠不紧不慢地打在你的额头上,令你瘁不及防。从前,富家之女,有雨出门,以花纸伞挡雨,袅袅地漫步在巷中,伞顶花鸟虫鱼,各色相间,移动的伞,流动的花,又有伞下美女婀娜摇曳,倾刻间便活了一条巷,雨巷中原本不多的眼睛,齐唰唰地跟着纸伞走,雨巷美女花纸伞乃属添景致的事。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踟蹰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样的意境中,富有灵感又多情的戴望舒,岂有不写《雨巷》之理。
江南中秋,月光含情。水样的月光洒在巷中,巷道,或阴暗各半虚实难揣,或明晃晃地伸向深处,或看似尽头实乃曲径生幽,或十字巷口不辨方位……,秋风柔中含着清凉,蹒跚地穿巷而过,明明感觉脸庞被拂了一下,想拉住却无奈,巷就成了一位矝持的少妇。举目而望,明月搁在巷中人状的屋尖,看时近摘时远,偶有浮云轻轻掠过,巷中忽明忽暗,更是秘谧,明月栓着星星,星星挤眉弄眼似乎在挕愉你,亲切而又惆怅。
小巷的冬夏,也是一种风情。夏日炎热,而一到晚间,小巷却显凉快,有一种穿堂风最是惬意,若搬把椅子坐在十字巷口,只要有风,东西南北尽享其凉爽。冬季,江南也偶尔下雪,这般境地,小巷也有自己的风光,步行其间,雪花柔柔地贴着你的脸,待手去摸,早已化了,巷底地气尚热难积雪,而两边的墙头,已是青瓦顶白,杏枝光溜溜地嵌镶着洁白而变得粗壮了。从前冷的年月,还可见檐下的冰凌子,齐齐排列,用竹棒挑拨,“啪啪”摔在地上,霎间变成冰渣了。
巷的两边也常被人利用,如斜插酒字旗,拐角处便是酒店,还有粮店,南货店。我们那里的巷面,从前做过一种“养正眼药水”的广告,瓶子是中指粗的窑制的,现在虽已失传,但也记忆犹深。当然,巷面也常被贴一手掌大小的纸,上书“天黑黑,地皇皇,我家小儿啼娘房,过路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明。”……之类,据传乃坊间一种治疗小孩夜哭的灵验妙方。
寂寥虽是巷的一种常态,但有些声音,更衬托了它的寥寂。有小贩挑担路过巷子,虽无买者,小贩也不肯错过机会,声声叫卖。年轻人车子骑得飞快,巷里也不肯下来,有人没人地使劲按铃,这些在街中被沉入脚底的声音,在巷里却被拉得悠长。
小巷,还常常蕴涵着大世界。虽显平常的边门进去,说不定就是政界要人的故居,铜环响处,便是富可敌国的商贾,看似悠闲的人家,却是著书立说的文坛泰斗的生养之地……
柯灵说过,“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倘佯。”
江南小巷,确是一篇飘逸又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水墨画,一方遇浪不惊不显张驰的时空。
-全文完-
▷ 进入海豚蓝色心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