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险哉太华沧海泛舟

发表于-2013年11月01日 清晨7:43评论-1条

昔闻人云华山“险”,登攀归来还叹“险”。

西岳华山,古称太华山,奇险冠天下。

“险”是华山最耀眼的特色,也是华山最大的资本。华山能入名山之列,“险奇”居功至伟。

千万不可被徐霞客“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辞所“蒙蔽”,五岳之特点绝非黄山一山所能完美包容,尤其是险绝神州之华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依此意象,华山之险,险于遨苍穹。

古人比喻五岳“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而立者最险峭,欲与天相接。如果说衡山是飘飘欲飞的秀女子,那么华山就是风骨傲然的伟丈夫。

“险”是一道风景,亦是一种文化。华山石刻或歌颂大好河山,或抒发登山心得,或追寻华夏根祖……吹箫引凤、巨灵劈山、沉香救母等神话皆孕育于太华奇险之地。人们相信,此飘渺之世外桃源与仙界相通。

唐朝诗人张乔盛赞太华: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

诗仙李白浪漫吟颂: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北宋名相寇准登山感叹: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山海经》云,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水经注》曰,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十里五千仞,一石也。

如此险峻的一座大山,居然就是一块大石头。华山五峰如擎天玉柱,直刺云霄。

根据地势地貌及登攀情形,华山奇险大略可分三类:

一曰,峭壁攀爬山间舞。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天梯、云梯之险是也。自古华山一条路,黄甫峪上山道路开辟之前,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为进山必经的三大险关。如果把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公路叫“挂壁公路”,那么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三险”便可呼为“挂壁石阶”。欲要登览西岳,必先征服“三险”。“三险”凿于近乎九十度的绝壁之上,石阶旁设铁柱铁索,似从天庭垂下。游人谨慎攀爬,摩肩接踵,莫敢下视,心已提到嗓子眼。当地俚语,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山游客被挤落事件,就发生在此。幸有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奋力抢险,才使遇险人员转危为安。

二曰,崖脊游走沐清风。大、小苍龙岭之险是也。本是万仞岭脊,却成人行通途。远望苍龙岭,似一青龙在白云间游弋,摇头摆尾,忽隐忽现。为沟通北蜂和东蜂,古代,在岭脊上开凿石阶石窝,道路两旁幽谷深壑,令人胆寒,惊险异常;现代,在石阶石窝旁插上铁桩,连上铁索,以利攀爬,险状稍稍缓解。黄山亦有一处险境,名鲫鱼背,与此岭脊类似。单从苍龙岭、鲫鱼背之名称,便可意想山势之险。一则有名的故事说,唐代大文豪韩愈登华山览胜,下苍龙岭时见岭脊两边绝壑千尺,不由得两腿发酥,寸步难移,坐在岭上大哭,给家人写信诀别并投书求救。华阴县令闻讯,急忙派人去把韩愈抬下华山。今日“韩退之投书处”之胜迹赫然在目。有人说,韩愈铮铮铁骨,对皇帝直谏都不惧性命之忧,怎会遇险脊而怯步呢?但是,“怕”的情形是不同的。此“怕”非彼“怕”。韩愈不怕皇帝,那是凛凛正气使然;韩愈畏惧奇险,那是对天地造化感到无助。不论故事真伪,它都是人们形容苍龙岭险峻的一种手段。这比单说一个“险”字要生动得多。

三曰,栈道轻踏惊魂魄。长空栈道之险是也,此华山绝险,乃险中之险。直立如削的千丈峭壁上插两排铁桩,上排铁桩以铁索串连,下排铁桩上铺置木板,人站木板上,牢抓铁索,面壁贴腹,战兢缓行,腿脚发软,虚汗淋漓,稍不留神,就会坠入深渊,万劫不复,魂魄几欲飞出体外。长空栈道非登山必经之路,有恐高症、心脏病者,万不可轻易尝试。一般来说,栈道多建于山脚,架设围栏,离地不远,并不险煞;而长空栈道距地千米,外无围栏,下临深谷,惊险无比,当地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告诫。俗语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过长空栈道可引申为走得险中险,华山无险矣。 

大自然是伟大的,鬼斧神工雕琢出华山之艰险;人类是伟大的,竟能使天堑变通途,穿行于华山之颠。智取华山七勇士,硬是打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神话,奇袭北峰,直入虎穴,生擒敌顽,创造了华山史、战争史、人类史上的奇迹。古老的华山也由此多了一条上山的通道——智取华山路,彻底改写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

登山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山体陡峭考验一个人的体能,道路奇险考验一个人的胆量,登攀艰难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华山之险,险得畅快,险得过瘾,险得惊心动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华山“做”不到的。

登山的过程就是闯关的过程,如同唐三藏历九九八十一难,克服无数艰辛险阻,九死一生,最终登上华山极顶。

无限风光在险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沧海泛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细腻的文笔,厚重的文字,
把读者带到了险峰之上。
无限风光在险峰。
期待朋友的首发文章。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让清风带去我的祝福,祝朋友秋安!at:2013年11月01日 晚上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