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天空,还没来得及摆脱夏日的束缚,又已落入秋天的圈套。
青春的子夜,挑灯流浪,去寻觅那一处虚脱的世界夹角,活在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白岩松曾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磨砂着印痕的字迹,故意定格和诠释青春,或许是出于无奈。一个时代的离去,是一种已经泛化了的社会目光的关闭,也是一种已经被习惯的情感方式的终端,这种缺憾不可挽回。青春的血液从未低沉,但青春的我们却消沉了自我。今朝且听且悟,明日便得过且过,只道那时年少,其实已经输了赌注。
大学,青春从不是青涩的沉淀。那是对每一个感性与理性细节小心翼翼的捧持,是对每一个未明意涵的结局恭恭敬敬地让它保持懵懂状态,是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智者不可稍有策划的万千敏感。青春就像一出孤独的默剧,我们莫名其妙的成了剧中人。尽管从不相信宿命,却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光里,纷纷扬扬的堆叠了一层又一层的惆怅。就像音乐厅高亢的歌声突然戛然而止,全场的观众在一瞬间陷入莫大的恐慌,不知所措,然后互相揣摩着种种叵测。于是一种滔滔不绝的激情,变成了延绵不绝的憧憬。
一个真正拥有青春的人,是需要方向的。青春依附于时代,往往会以最普遍流行的方式来表述时代的声音,笼罩那些许自身的主体话语。漂泊浪迹,岁月一杯凉茶便足以染色青春荒野漫草。莎士比亚曾这样说:“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也许青春就是一种流于空泛的理想,用最朴实的笔端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以此达到半强制的传扬。如果失去青春,即便有勇敢的决心,也是可怕的;即使是巨大的成功,也是自私的。我们行走在等不到黎明的黑暗之中,追索着斑驳的旧城故里的枯涩的梦想。蓦然回首,已满是伤痕。
一个真正拥有青春的人,是需要故事的。与其说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倒不如认为青春是一个百味俱全的故事。它反对编造,而提倡整合;它希望真实,却又容易掺杂虚伪;它要求结果,却也注重过程;它知道珍惜,却又肯定失去。在青春面前,我们必须学会看清最本真的实质,记得自己的存在。如果选择平凡,便不会辉煌;如果选择习惯,就不会找到故事的新房。以自我的名义生存,屏蔽后面无数迷惘眼神的张望,堵塞那冲开屏障的缺口,用嘶喊触动灵魂深处的悲恸故事。
一个真正拥有青春的人,是需要梦想的。青春,少一点孩子气,我们还需要奋斗;少一点弱不禁风的模样,我们还需要生活。站在人生的端口,于浅笑安恬里覆手过往,于耿耿于怀中坚信未来。纯真的理想,会带着我们走过那片荆棘,淌过那段绝壁。也许有一天,当理想走到巅峰,迈向成功的彼岸,荡漾出一片一片的涟漪,然后慢慢扩散开来。在这摄出的微波中,理想熠熠生辉,仿佛微微嗅出一股幸福的味道,萦绕脚步雀越理想,怀揣理想超越现实。
我有意于为我珍贵的青春画上沉重而完美的句号。回首那个叫青春的岁月,悲伤在左,幸福在右。曾经我触摸过左边零碎的悲伤, 如今我选择以奋斗换取右边完整的幸福。或许有些岁月,需要慢慢等待;或许有些现实,需要慢慢接受。当生活的车轮碾压支离破碎的记忆,留下岁月的吻痕,淘走昔日的艰辛,我希望依旧不曾遗憾。我们的青春终将老去,我们还是出格的太青春。
-全文完-
▷ 进入梦别锦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