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 他是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管理着一个看似平庸的清王朝,但是却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分水岭”。
1842年8月29号,清政府代表耆英和伊里布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与英军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指挥失败,使中国蒙受耻辱,签订了这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他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算不上是昏君但也绝非明主。而且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当然,除去皇帝之称外,作为一个人,道光可说是一个好孩子,好儿子,即便从才学方面来讲,他也算一个有勇有谋之人。道光从小接受堪称严酷的文武教育,他修文习武,十分专心,进步很大,不仅汉学基础扎实,而且武功也修炼得十分好。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他处变不惊从容镇压,以鸟枪击毙两“贼”。 为尽孝道,道光默许皇太后吸食鸦片。 道光帝严禁鸦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对宫中吸烟者严惩不贷,惟独对皇太后不加过问。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熟读史书、对士大夫之学也有涉猎,他以俭德著称,在行政改革方面,不无建树,绝非昏聩、贪婪、淫暴之君。与其众人说道光皇帝是一位昏君,不如说道光皇帝个典型的守成之君,因为对他来说,他心目中的理想就是是恢复康乾盛世,恪守祖宗法典。因为在他上台后,一方面,道光不动声色改组军机处 显示政治手段不凡,但是另一方面,道光整顿吏治又深悉弊病却无能为力。
而且对于许多方面,道光可说是努力的在尽自己的义务。比如西北张格尔叛乱道光派兵平定 维护国家统一 。道光帝为扭转王朝衰落被动局面,亦曾致力于改革,如禁止浮奢、革除漕弊、缓解河工等等,但最后全都走向失败。说白了,道光帝先紧后松,浅尝辄止的管理政策,其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就是他守成之君的王朝管理表现。
当然了,很多人也说道光是个卖国贼,把一个好好的香港卖给了英国佬。然而,谁又知道,鸦片战争期间 ,他曾屡次下诏命将领收复香港,甚至,道光帝因香港被英军强占而在一天内连发四道上谕,有力地表明了道光帝维护国家领土香港不受英国强占的决心。
说到底,鸦片战争之败,并非道光个人责任而是“传统”的没落,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后的后遗症。而且在鸦片战争,道光皇帝虽战和不定 但并非投降派。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儒家传统对外政策破产的标志。而这个时期,恰好碰到了道光。
总的来说,道光帝是有见识而缺乏刚毅性格的君主。把励精图治与丧权辱国集于一身,用他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执政的经验,以及千百年来的制度惯性,去对抗工业革命的步伐,以实现他所期待的另一个康乾盛世。
-全文完-
▷ 进入仪lov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