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书法与她的时代性格孟克杭盖

发表于-2013年11月15日 上午11:04评论-1条

吴兄振锋先生知道我是重色不轻友的性情中人。彼此相识二十余载,这个结论大抵不会错。可是,还是觉得哪儿好像出了问题,我能为几个仅有一面之缘的清丽女子,花费笔墨。却没为振锋兄的书法留下只言片语,你想能说得过去吗?

那是三月三的下午,我去给他拜年。按理正月十五一过,春节就过完了。可我该拜望的兄长们还没时缘去探望,在我的潜意识这个年就没算过完。是呀,我该拜的年,还没有拜完,春节怎么能算结束?

人们听到这很不讲道理的话,就知我确是个率性的人,这就是性格。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如同知道那“重色不轻友”的我一般。去他府上拜望时,他拿出青年女作家王春写的散文《知心的朋友——吴振锋》递给我,和王春有过一面之缘,知道这位颇具才思的女子。

王春和吴兄认识的时间很久,往来的却不是很频繁。他们曾做过一天的同事,然而,王春却为振锋兄写出了“知心朋友吴振锋”这类情感色彩颇浓的文章。而我和他有着二十余载的友谊,更何况他的爱人和我的孩子的母亲,还是同学。整日舞文弄墨的我,却从未对振锋兄单独写过只言片语。是不是有“重色轻友”之嫌疑?

我有性格,大家都知道。人,当然都有性格。视书法艺术为生命的人更应该有性格,那么潜心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有性格的。暂且称其为“书法性格”吧?似乎艺术范畴的东西都是有性格的。

隶书是汉字发展的分水岭,人们通常把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籀文、小篆称之为古文字。隶书出现后,是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变,把隶书和后来产生的真书称之为今文字。隶书有秦隶和汉隶之分。

由于小篆的弯曲长线条较多,书写比较麻烦。秦代统一后的政务又特别多,很多经办普通文书的“徒隶”们,为了书写快捷,便采用流传于民间的手头字体,为隶徒们专用,便出现了“秦隶”之说。

秦隶追求简易,汉隶开始追求美观、工整、波势。

因此,要严格的讲:书法艺术应该产生于汉隶之后。今人能看到的古代书法名帖,最早的就是陆平原的《平复帖》,这是一幅典型的草隶作品。

楷书出现后,汉字才算正式定型。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钟繇在隶书向楷书转变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王羲之能列入书圣至尊,就是他对楷书所做出的划时代的推动作用。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必然也就有性格的形成印记。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产生的一个崇尚清谈、攀附风雅的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最典型的人物群体就是“竹林七贤”,楷书就在这种社会环境形态中诞生了。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楷书,多呈俊秀、飘逸、洒脱之形态。追求脱俗、潇洒、飘逸是那个社会时期文人雅士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那个时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的折射与反馈。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得示贴》、《远宦帖》、《长风贴》以及王献之、王珣的书法作品中得到印证。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座高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家,他们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二王的书法特点,其代表作有欧阳询的《梦奠帖》、褚遂良的《倪宽赞》、陆柬之的《文赋》以及孙过庭的《书谱》。而真正代表盛唐之气象的书法名家只能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是盛唐书法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竹山堂连句》、《自书告身贴》、《祭侄文稿》更是中华传世的书法经典。特别是《祭侄文稿》有仅次于《兰亭序》的“天下第二行书”之美誉。说起盛唐书法,怀素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草书的集大成者,传世之作有《苦笋贴》、《自叙帖》、《千字文》、《论书帖》、《食鱼帖》;柳公权的《翰林贴》等等。

唐人性格张扬、纵情激越、奔放豪迈、胸怀阔远、开拓进取的气质,在书法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但文人雅士习帖善书者居多,连同贞观圣帝也写得一笔好字,一时间誉为美谈。颜真卿风格厚重雄健、方正宽博、凝重峻涩、端严尊威;柳公权性格遒媚劲健、骨瘦筋韧、清丽挺秀、飘逸潇洒;草书圣手怀素则狂放率性、纵横不群、行云布雨、笔走龙蛇……

宋代是文人雅士纵情嚣张的时刻,也是华夏之族文化发展的又一座高峰。

然而,宋人的精神世界却是残缺不全的。与西夏、辽、女真等蛮夷同居于九州华夏的一个屋檐之下,文人雅士的精神风骨柔弱、婉约、华丽、做作。那刻,不论在宫廷民间,均崇尚奢华、颓废、虚浮的艺术风格。比如:女人缠足的陋习就是从宋人开始的。这本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变态嗜好,到了宋代却成了社会广泛流行的习俗,并达到雅俗共赏、一致推崇的社会审美观。

显然,这是一种病态的审美。在这种世俗市井审美风格的熏陶和影响下,其书法作品中必有所反映和折射。以宋徽宗的瘦金体为代表的《预借风霜二诗帖》、《闰中秋月诗帖》,林君复的《自书诗卷》、范仲淹的《远行帖》、《边事帖》均是这类风格的最佳表达。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著名书法家群体,有宋四家的美誉。其中,著名的有蔡襄的《蒙惠帖》、《谢郎帖》、《虹县帖》、《入春帖》、《远蒙帖》;苏轼的《题陈吏部诗后》、《新岁展庆帖》;黄庭坚的《与无咎书》、《苦笋赋》、《山预帖》;米芾的《寒光帖》、《蜀素帖》、《河事帖》等等,无不参透着这类性格的痕迹。

在此洋洋数言,不过是东拉西扯了一段书法所隐含表达的一种时代性格而已。实际上,书法展现给人们的较多是其个性间的性格特点。比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佶、赵孟頫、沈度、董其昌、王铎、林散之这些先贤大家,无不性格鲜明,风格迥异,为后辈书者所称道尊崇。

最能反映书法艺术之鲜明性格特点的传世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赵构的《预借风霜二诗帖》。

颜真卿乃盛唐开元年间的一代书法宗师,开创大唐气象万千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把厚重雄健、方正宽博、凝重峻涩、端严尊威的个性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让后辈肃然起敬。但,“安史之乱”让开元盛世的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纵情张扬、富丽堂皇、华美绚烂、跌宕雄阔、傲岸巍耸的审美心态,跌入低谷。凝重峻涩、端严尊威、孤冷凄美的艺术风格便不知不觉的浸入人们的潜意识之中。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是这个时代的分水岭式的经典之作。“安史之乱”初期,颜氏兄弟分别在平原、常山率军平叛,颜季明便在两郡之间传递军情信息。常山失陷,季明惨死,归葬时仅存一颗头颅。颜真卿作此文祭奠,悲愤交加,情不自禁,错桀之处甚多,时有涂抹,正因如此,才是通篇凝重峻涩,神情昂动,跳跃奇伟,波澜起伏,姿态横生。时而悲郁痛楚、声凄泪飞;时而低回掩抑、撕心裂肺。实乃撼天动地的悲愤之作。故而,被历代书者誉为仅次于书圣王羲之的惊世经典《兰亭序》之“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是大唐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亲历者,目睹和参与了“安史之乱”的社会激烈动荡与安定平复,对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强烈愿望,把个人的思想意识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书法的创作之中:方正宽稳、凝重峻涩、端严尊威……将这些诸多文化因子或者文化基因密码隐藏于其中。

这就是此处陈述的所谓的书法的时代性格。

让书法走向繁荣的实则是今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布衣百姓的衣食温饱得到保证,精神需求就有了市场。特别是书法协会之类的组织出现,把先前书者那种游兵散勇状态的书者组织起来,为书法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时,书法名家如天上繁星涌现出来。最能代表当今中国书法水平的书者,在纪念 “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之当代书法名家特邀展的名单中得到集中体现。这次邀请展共约来138位当代书法名家:楚图南、启 功、刘炳森、瓦 翁、周俊杰、钟明善、欧阳中石、沈 鹏、魏 哲、吴振锋、章炳文、姚俊卿、段成桂……把这个群体稍微扩展一下,能列入共和国书法大系名录的共363位:从文俊、宋慧莹、白 煦、吴振锋、韦斯琴、薛养贤、倪文东、史星文、戴 跃、遆高亮、徐世平、袁绍明、米 闹、羊晓君……

在列入中国书法大系名录的书家名单里,人们便看到吴振锋、史星文、遆高亮三人的字样,倘若把这三个毫不相干的名字凑在一起,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华山三友”。这是一个活跃在当代书坛,有着魏晋竹林七贤那般名扬天下,如雷贯耳的书家群体。

我今来拜访的此君:吴兄振锋先生,便是名满书坛的“华山三友”之一。

他的书法风格隐藏的内涵太多:你可读出上古甲骨文的拙朴、汉隶的雄沉、魏晋的飘逸、盛唐的纵情、宋代的唯美……他的书法作品流露出的大雅、纯净、端庄、古朴、唯美之艺术风格是鲜明的。可,他却用拙陋的外衣企图把这种贵族般的灵魂遮盖起来,留给人们一个卑微、谦恭、谨慎的印象。这如同一个身着粗麻布制作的时尚连衣短裙的丰美丽女,端坐在广众面前,往下拉衣襟,便会显露出高挺的*房;往上扯衣领,就会把洁白嫩腿间的那孔私密走光在雄性眼前。

见他这般怕走光的心态,我便躲在阴暗之处,淫淫的笑。

此刻,会有人发问:你的行文和标题似乎有些文不对题,我会淡淡一笑,学那东方智者悉达多的口气:“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2013年3月8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孟克杭盖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书法是有形的诗
她也有她的性情与品格
你读出什么便从中领悟了什么
可以说这需要调动自己的阅历与修性去品读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让清风带去我的祝福,祝朋友冬安!at:2013年11月15日 下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