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幽幽青城山一盏茶心

发表于-2013年11月16日 晚上7:25评论-5条

我到过青城山多次,一般是盛夏的时候去后山,约上几个好友,找一家视线开阔、环境优雅的农家乐避暑。对于前山,仔细想想,好像还从未进去过。前两天,雪儿说,青城山上这个季节景色很漂亮,五彩缤纷的,去拍拍照,随便登山,既赏了美景,洗涤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在上个周日,我和先生、雪儿和她老公四人,一起来到了青城山。

青城山不愧为“天下幽”。一进入青城山,只见重山叠嶂,空翠四谷。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盛苍翠的林木之间。登高眺望,群峰环抱,奇峰叠嶂。在薄薄的雾幛之间,连绵起伏的线条,或苍劲雄厚,或温婉柔和。连绵的石阶,洁净规整,蜿蜒盘旋,织出一片宁静清幽的网。虽然已是初冬时节,满山的树木仍然是葱茏青翠,青山绿水、自然溪流的原始植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难怪取名为青城山。

青城山不仅拥有不可复制、撼动天下的美,同时还拥有弥足珍贵的"空气维生素"——负氢离子。现代科学证明,大气自然环境中的负氢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立方厘米,有益于人们的健康长寿。负氢离子含量浓度越高,就越有益于人们的健康长寿。据调查,青城山的负氢离子数量则达到了惊人的25000-28000个/立方厘米,是闹市区的180倍。

旅途的疲惫和多日的倦怠一扫而光,有的只是神清气爽。

我和雪儿一起与他们两位男士兵分两路。他们脚力好,可以走左边的一条山路上山。而我们走的靠右的这条道。这条道可以坐摆渡船,乘坐一段缆车,也可以爬一些山路。“二姐,其实我们走的这条道更有诗情画意些,况且,我们返回的时候也可以走他们上去的道,两边的风景都能让我们观赏,这样两不误,多好。”雪儿说。

当我们行走至半山腰,一个大大的湖泊突兀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青城山有名的“月湖”了。据说它是由山中的泉水常年汇集而成,它像一块巨大的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山凹中。

我们需要到对岸吗?我问雪儿。是的,到了对岸我们还有乘坐缆车,然后继续上山呢。雪儿答。

其实湖的对岸看起来距离我们并不远,只有几百米宽。但要过去,如果没有渡船,也并非易事。忽然想起一句话:陌上红尘,谁是渡我彼岸之人?

正在发呆中,一艘平板大船载着游客缓缓地从对岸驶来,待船抵达停稳,我们鱼贯登船,船随即朝对岸开去。真是:船行人影动,身随入画屏。眼前的湖水呈碧绿色,平缓似镜,与周遭的树木、山形相互辉映,真个宛如仙境一般。

不到十分钟,船就到达了对岸。随后,我们坐缆车上山。

和我们坐在一起的还有四个东北男子,他们侃侃而谈,风趣幽默,望着脚下似画一般的五彩林海,他们连连说青城山空气真好,风景真美。当得知我们离青城山只有几十里的路程时,马上用羡慕加嫉妒的口吻说,还是你们成都人有福啊,生在这样一个天府之国。我们微微一笑,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缆车下来,我们沿着蜿蜒的石板山路一路前行。

一路上,鸟儿清脆的欢叫声使得青城山更加地幽静。怡然的我们在这静谧之中,闻着淡淡树木清新沁脾的香气,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所见的花草,不管是青翠的树木,灿烂的野花,艳丽的红叶,明亮的银杏……所有的色彩交织呼应,形成婉约画面,赏心悦目。路旁的石壁已有层绿绿的青苔,诉说着经历的风吹雨打。手指轻抚那些绿苔,那是岁月的痕迹吗?茸茸的浅绿,一片片的,像极了曾经心中的心事,在温柔的角落悄然滋长。

青城山不仅幽,而且奇。我们所经过看见的两处,不得不叫我们叹为观止。一是涮笔崖。两面陡峭悬崖夹角而成,峭壁平滑如用刀削一般,无任何植物攀附其上。只有一条一人多高的走道通过。行走在这条道路上,感觉到两侧峭壁逼仄,压迫之感让人生畏。二是慧根。裸露的树根交错盘踞在岩壁之上,已有百年之久,突劲有力,很是扎人眼目。在旁有“慧根”两个大字,字体浑厚大气。慧根在道家说来,讲的是悟性、灵性。心为万法之源,心经就为心源而说;心经的智慧,为大智慧、妙智慧。由于智慧来源于心,心就被认定为“智慧根”,简称“慧根”。

我轻轻走近它,伸手去摸摸这岁月血脉的青筋。心想,当我白发苍苍之时,经过了百十年岁月的洗礼后,是否也具备了一点点这样的慧根?

青城山上,凉亭应该是山道上最多的建筑了。我想这完全由于道路的陡峭,一个成年人在这条山路上一口气是走不了多少的,所以修建凉亭供游人休息是很好的做法,而更值得称道的是,通常也就在你觉得气喘时,亭子就在你的愿望中迎接你的到来,可见修葺时设计者也是动了心思的。

路边时不时地看见一些商贩,卖山药、老腊肉、玉米棒、火腿肠等。看来,任何一座名山并不只是我们所幻想是仙家修炼的场所,它也是凡人生活的地方。看到在那样困难的地方他们还可以将大量的水和食物运了上去,对他们的勇气不得不佩服。其实,很多在险道上卖食物的小贩,大多就是住在这山上的,他们日常还要种植一些粮食蔬菜,他们的生活都是靠这座山,对我们以为艰险的道路,对他们来说早已习惯了,他们并没有觉得这山给自己来了了困难,相反在这里获得了安宁。如今,来青城山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才渐渐地将自己种植的瓜果运到游客经过的地方贩卖,提高自己的收入。

这些纯朴的山民,他们对于生命并没有过多的思考,也没有因这山的灵气而沾沾自喜,风雨的变化对他们而言只是气候,没有抱怨,没有失落,有的只是简单的生活和淡定的心境。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这里的道观亭阁多藏于绿荫丛林之中,或隐或现,意境幽深。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上清宫等。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气度非凡,现尚存二殿三院。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

从建福宫拾级而上,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便来到了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一千米,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十角重檐式的一座阁,为重檐歇山式木穿斗建筑。这里苍岩壁立,云雾缭绕,绿树交映,游人至此,如置身画中,故名“天然图画”。雄伟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之上,地势极为险峻。天然图画坊贵在天然,放眼望去,远处龙居、天仓、乾元诸峰堆绿叠翠,葱葱茏茏,近边白鹭戏水,云雀翻飞。卢光表在《游青城》一诗中这样写道:“孤峰峻极插苍穹,出处惟余一径通,树色万重山四面,游人都在画图中。”

在青城第一峰东坡,伫立着一座始创于晋代的宫观,它就是著名的上清宫。在漫长的岁月里,它既是传说中神仙道士的洞府,也是帝王下榻的行宫,还作过农民起义的大本营。

正殿供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及张三丰塑像。张三丰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道士。史书中称他不修边幅,号张邋遢。读书过目成诵,寒暑只一袖一蓑,一餐能食升头,或数日不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明朝初年入山修行,被明朝皇帝封为“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后人奉为武当派祖师,建观塑像供奉祖师殿内。

东配殿名文武殿,供奉孔子和关羽。殿右有鸳鸯井,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尽管二井一源,却一清一浊,一深一浅,一温一凉,充满玄机。此外,观旁还有观日亭和观灯亭。前者在宫前,是观赏日出的好去处;后者在殿后,夏日之夜,可以欣赏“青城神灯”。宫后不远,就是青城第一峰峰顶,上有呼应亭,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上清宫地势高旷,气候时与山下不同。往往山下雨雪纷飞,山上却星斗满天,范成大有诗云:“但觉星辰垂地上,不知风雨满人间。” 

一座名山总会留下一些名人的踪迹,特别是一些文化名人的身影,青城山更不例外,所以像张大千、徐悲鸿等在此逗留的形迹,也被在清风翠竹间渲染,如果能在这里感受了大师的风范固然美好,但短短的时间要想深入其心境又是何其难啊。在自然中添加一些人类的灵智也会更加地释放自然的内涵,用人类的智慧解释自然精灵的力量,也会融通人与自然,大师们的行踪是为一座山峰增添了色彩,但对只想瞻仰山的音容,品味山的醇美之味的清客而言,他眼里的苍茫又怎会为大师们的知会而束缚,大师们所修得的心境又怎能会如此时自我的所得通透啊。 

来青城山,如果不上老君阁将是一件遗憾之事。上老君阁的路又笮又陡,而且弯道也多。后边一位东北的男子,两手抓住粗大的链条,几乎是匍匐爬行了。一边走一边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我们笑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真正的蜀道是让你上不去,也下不来,想哭都找不到地方蹲呢。石阶的变化大多时候你必须小心翼翼,容不得你大步流星地前行,你仰视盘旋而上的台阶,看不到下一段将向你展示什么,所以总有一种企盼,但也不敢有太多的杂念,先须专注地对待脚下青石的阶级。就在你还以为还要不断地向上攀登时,老君阁已经在你眼前了。

青城山最高处便是老君阁了。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院落里也是一些香炉,燃烧着不同规格的香烛,门庭一样或站或坐着一些穿戴了道教服饰的或老或年轻的道士,为想表达诚心或者想排解苦难的人们服务,同时也不停地解释此处神灵的不同一般的灵验,打动他们来布施更多的钱物,在一样的香火一样的钟鼓声中或有或无的安慰那些或虔诚或衰微的心。人流在神像的脚下盘旋流动,怀着各种心情,在自我的评价中从它们的神态中获取了一份感受后离去。

我站在道观外,气息未定,望着屋顶传统的飞檐翘瓦,青砖的房子,以及里面供奉的太上老君神像。想到刚刚历经艰难上来,是为了征服这座山?还是为了拜膜敬仰的老君?或者站在青城第一峰感受一份高远?

从老君阁下来再行两三公里即至青城主观——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 

三清殿是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

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

现在已是初冬时节,金黄的银杏叶子落在瓦屋上,落在地面上,地面上的叶子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像一床金色的席梦思,很是松软舒适,让人有种想躺下去的冲动。

由于已过中午,观内极其安静。我行走在每个过道、每个殿中,能清晰地听到道士们敲打的木鱼声和自己的脚步声。

忽然间,觉得有种恍惚,像是在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去探索,去寻觅。

但探索什么,寻觅什么,我也不知,脑子里一片空白。 

凡是充满灵气的地方都会有一处挂满同心锁,青城山也不例外。

几百米长杆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同心锁层层叠叠地拥挤在一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相爱的恋人们只要在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结一把刻有双方姓名的同心锁,就觉得从此能心心相犀,相爱到老。这个风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寓言,相传月老有一件宝物叫同心锁,相爱的男女只要被同心锁锁住就会永不分离!如果恋人的爱情能够感动月老,他就会赐给恋人同心锁,让恋人从此生生世世在一起。传说是美丽的,但传说就是一个传说,同心锁只是人的愿望而已。掌控爱情的舵,其实握在人的手中。

看世间,曾经多少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到头来还不是一样随风烟消云散?就如这成千上万把同心锁,又有多少对做到了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其实,真正的爱情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 ,这份爱不仅温润着自己,也同样温润着爱人的心 。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珍惜 。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 。所以,但爱情存在的时候,要好好去珍惜,好好去拥有。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相知与相守。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 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份平实,那份坚定。反之,发誓、许诺等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中午,我们用餐的地方是天师洞旁边的游客餐厅。餐厅不大,能摆上十来张桌子。但我极其喜欢这个地方,周围的窗户古色古香,透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茂林修竹,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繁华生树,云雾缭绕……

窗子和窗外黄灿灿的银杏树,像极了一幅幅的中国画,真是太美了。一时间,我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成语来形容它。

随意点上几道家常菜,吃起来是格外地香。不管是肉食还是蔬菜,总觉得比家中的菜好吃多了。也许是爬了几个小时山的缘故,体力消耗过大,胃口大开。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自然生长的原生态东西,味道本身就不一样吗?还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娇惯了我们的胃?图片

吃过午饭,我们到旁边的茶坊。叫师傅泡上一碗竹叶青,袅袅的热气,淡淡的清香在白如凝脂的茶杯中即刻流溢开来,让整个空间都弥漫着一份轻松,一份惬意。茶质优良,汁色清澈,鼻前一闻,清香无比,妙不可言。

喝一小口茶汤,从舌尖开始缓缓地滚动着,如上等丝绸轻轻滑过肌肤,直到喉头,“咕咚”一声咽下,只留清香在口里回荡,绵软悠长,仿佛古琴亦或古筝在空旷的山谷里弹响,只一下,然后任那声音随着薄雾缠绕着山冈飘向天际。茶的甘冽就这样一次次慢慢地浸润着,渗透着,透过肌肤沉淀至骨髓,然后再从骨头的缝隙一点点,一滴滴地散发出来,让人从每个毛孔里都能感受到茶叶及所汲取的天地精华。最后,感觉自己经过茶水的浸透,已变成冰肌玉骨、身心通透、净若琉璃了,心也从未有过的平和与宁静。

先生和雪儿老公下着象棋,无论输赢如何,总是一笑了之。多年的情谊他们俩像亲兄弟一般,相处自然,既亲密又随和。 

茶坊有师傅在写毛笔字,我悄悄地走到他身旁,看着他写字。他的字体虽然比不上名家,但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适当有度,大方得体。我问他,练毛笔字多久了。他说,有五六年了,每天都在这里练字,晚上就住宿在道观。我问,每天练字不觉得枯燥吗?他说,只有写字才能让我的心静下来,只有心静了,整个人就安宁了。

是啊,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心静了,整个人就安宁了。

山中的夜来得早,下午五点,我们下山的时候,山雾渐渐浓了,让幽静的青城山更增添了一种朦胧的诗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盏茶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行走于山水之间,
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唯美。
厚重的文字,也在向读者介绍着一处胜景,
细腻的文笔,让读者置身于有仙的灵气的青城山之中。

文章评论共[5]个
曲径幽通-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祝冬日幸福吉祥!(:012)(:012)at:2013年11月16日 晚上9:30

曲径幽通-评论

编辑点评[文清]点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行走于山水之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唯美。厚重的文字,也在向读者介绍着一处胜景,细腻的文笔,让读者置身于有仙的灵气的青城山之中。at:2013年11月16日 晚上9:31

文清-评论

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含笑送出这份问候:朋友冬安!at:2013年11月16日 晚上10:13

绍庆-评论

早上来欣赏,祝福写作愉快,事事顺心!(:012)(:012)(:012)at:2013年11月17日 清晨6:03

天涯何处-评论

几年前也是去过青城山,却写不出茶心这般灵透的文字来。问候安好!at:2013年11月19日 晚上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