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围城,把过去与现在拉成一条直线,发散式的开端,聚合式的结尾。城中无数条直线交互相措,构织成密集的无情网,裹住我们单一的中枢神经系统,不断重复着网状式的思索,反馈无所顾忌的信息。
有人说,当一个人喜欢怀念过去时,证明他已经老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是如此,芳华正茂时竟会如此心力交瘁。情感的往复循环,似乎成为一种惯性,无始无终,无休无止。怀念与憧憬,不过想要在斑驳的城墙上寻找一片阴影,去寄托无处安放的灵魂。
在城池过去与现在的矛盾中,身处其中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剧情的发展。支离破碎的断续,也改变不了跌宕起伏的剧本。城中的记忆因为某个人而变得神神秘秘,遗留的残纹蜕化成空灵化的躯壳,个体人格处于一种多元化念想的精神病态。有时候,宁愿把自己封锁于青涩的流年,也不愿去寻找重生的夹缝。或许只是厌倦了这个冷色调的城,而想要假装成一个暖色调的人。悲悯式的同情,无感式的麻木,看似是城中自甘堕落的生活方式,其实只是一种简单而又百无聊赖的发泄方法。
我从不否认过去的城池是派生颓废的借口,却也承认冰封过去是人不忘本的诠释。即便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也会在臃肿的文字背后寻找一种小人情怀,来磨合弥补过去的空缺。即便是一个无所作为的普通人,当嵌入式的疲惫深入骨髓时,他也会去寻求自我与他我之间的临界点,以达到个人的心灵慰藉与社会相互感知的平衡。
疲惫的城,蓦然回首已牵不到空气的手。鼓足人为扭曲的勇气,在城池孤独泛化主义的高调中引火自焚,充当个人精神利益的捍卫者。城池虚拟化与人性空壳化同步进行更新,自觉修身,独行其道,不断审视着自我的人格状态,终究还是抵不过城中疲惫的一角没落。找块空地安歇,想在一种大众模式的自我陶醉中寻找阿q式的聊慰,然而此时古城竟会有诀别的裂痕。
人在城中,无法走出去;人在城外,无法走进来。这之间的距离,看似近在咫尺,实际相隔天涯。在周而复始的兴奋点上,城瞬间变成了桀骜不驯的统治者,内心虚空而被动的接受孤独支配。无法体味牢骚的孤城情怀,便无法理解真正的疲惫。孤城中装着碎裂的青砖瓷瓦,伴随着我们的记忆,螺旋式上升,曲线式下落,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废墟。我寄情于这种废墟,又畏惧于这种废墟。城中的废墟托举着过去,用极尽夸张的方式变相侵染着城中的墙角,对未来进行粗线条的描摹。
城里的空白,已填满孤独。那些所谓的堕落、愚昧,不过是逃避责任的托词罢了。理想与现实,注定是城中一段凄美的纠纷,无法选择现实的地下城,但可以选择理想的地上城。在熟不可耐的争执偏见中,以自我之名摧毁城外的滩涂,以温和理性保持城内的孤寂,做现实的英雄而非理想的小人。
我,孤独的活着,疲惫着现实;
城,孤独的活着,疲惫着曾经;
我与城,一起怀念着过去,憧憬着未来。
-全文完-
▷ 进入梦别锦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