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都有态度不好的时候,共同的原因应该就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在共同问题上的理解和角度不一样。到银行办业务,到移动、联通、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到公共景点游玩,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每天上下班坐的公交车,学校的行政部门,到各个购物中心购物.....还有我想不出的很多场合很多情景,你们在这些地方就没有吃瘪的时候么?这些服务人员真的能每天都像像领导检查时那样么?有时候所谓“顾客就是上帝”不过是一个口号罢了。
我承认有的服务者是不错的,当然也服务者的表现不是让人满意,医院自然也不例外。我不明白,为什么其他时候可以忍气吞声,医疗纠纷总是被闹的沸沸扬扬,一件事可大可小总是有人能混淆是非弄得黑白颠倒。但是,人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有时候医患纠纷却不在护士。医院不是万能的,疾病的人变化有时候更是难以预料的,还有很多非人的因素在这冥冥之中谁能知晓?
医院是一个社会,也是一部电视剧,谁能活到剧终才散场自有定数,而病人也是它的主角:有的病人对于医院依赖太多动不动就要打针吃药的他们忽略了自己的存在更是没有懂得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辅助性的;有的病人缺少配合不服从安排自己想怎么就怎么讨价还价出了差错就埋怨别人把责任推的是一干二净,我们却做了替罪羊冤死鬼;有的人对于健康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知识自认为身体硬朗终有一天躺在病塌没有个心理准备这样的打击实在是没有常人一时之间可以接受,病急乱投医惶惶恐恐把全部希望给予医院没有从自己出发去调节紧张不能平静下来这样的状态外界的一切措施都是难以奏效的......
究竟怎样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这是刚刚走上救死扶伤之路的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长期的问题。不单单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健全医疗管理制度、完善各项保护措施、加强医护团队的有力合作和变革有关法律法规等等就可以杜绝的。做为合作的另一方,我们拥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共同目标,亲爱的患者你是不是也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有所行动呢?
作者有话说: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的道路,这是一条看不到光明的道路,坎坷中充满荆棘,我已经没有退路。彷徨过,懊悔过,总是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他们会理解你。实习已有半年了,当初的激情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工资就那么一点点买房娶妻却是遥遥无期,我不敢想。工作很多年的老师总是向我们倾诉护士工作的坎坷,就是来自医患纠纷的压力。记得离开学校实习之前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对患者一定不要乱说话,无独有偶实习报道第一天老师也教导了这些。我们不敢说话,病人的不理解、被老师使唤来使唤去、作为护士团队中鲜有的男性等等,压力山大啊。当初的杏林神话
、“但求世间人无病,不怕架上药生尘”,早已被医务工作人员中的败类糟蹋的体无完肤,不过作为医患纠纷的另一方患者朋友不得不说也有无理取闹的,在这里我认为医患纠纷和老太太摔倒扶不扶的本质是一样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上帝只能帮你找到伤口】,是啊,俗话也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里我把看病理解为一种肉体的修行也是可以的。我们是提供服务的,金钱买来的只是药品和检查,如果病人多一点理解和公德,我们会报以微笑和关心,这些都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患者不信任我们,那好我们机械性的做好份内之事也就足够了,没必要对任何人点头哈腰呼来唤去,抛开护士的身份来讲,作为一个让我们也有活着的尊严是不让人践踏,我们也有为人处事的底线是任何人也不能触碰的。
此时此刻,我有一些话想要对所有的人说,也对你说:
我想象有一天,我们的微笑能够发自内心也不被人报以偏见。
我想象有一天,我们的工作可以得到病人的理解和尊敬,不要把所有对医院对医生不满的情绪冲着我们护士去肆意发泄。
我想象有一天,全社会能给我们一个公正的评判和合理的地位,我们不是医生的小跟班也不是他们的工具,我们想要和他们同样的待遇,在你们眼里应该不是那么的困难吧。
我想象有一天,我们可以彼此信任向朋友那样敞开心扉彼此可以说些心里那些想说又不知道向谁倾诉的故事,那样我们的工作有了动力和意义,医务人员本身也是一味药,希望你能笑纳。
我想象有一天,当你健健康康的微笑着对我们挥手道别,也可以再有空的时候过来看看,即使没有病痛我们也可以坐下来聊一聊彼此的内心,分享我们的快乐与忧伤。
我想象有一天,所有的人能够重视健康不再把票子房子看的太重不再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来,到时候我就可以换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亦或背上一个旅行包去那些自己一直想去却没有时间去的地方好好的放纵自己,让紧张的神经得到些许放松尽情享受生活,耳边不再是病人痛苦的呻吟看到的也不再是病人苦苦的挣扎和哀求。
——更多精彩尽在我性随风工作室
-全文完-
▷ 进入我性随风工作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