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国的政治体制建设、国民经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以及思想文化建设等奠定了基础。
发展是改革的原动力,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改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共[chan*]党带领全国人民闯关夺隘,攻坚克难,一路披荆斩棘,从旧的起点不断迈向新的起点,又从新的起点迈向下一个起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秉持着对中国梦的殷切希望与期望,全面深化改革正拉开序幕。在全面改革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它总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尚不完善,一些伴随体制结构不合理滋生的社会问题接连发生,并且得不到及时的、合理的解决,演化成了一种尖锐的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政府改革是再次增长红利的关键,同时也是突破我国社会问题痼疾的唯一突破口。在理顺政府与人民、政府与社会等重大关系问题的基础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走向公平正义的新格局。
政府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进行的一种自救运动,但是在当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过去的一种二元模式逐渐向多元模式转变。受传统的制度影响,gdp增长一直是不少政府部门的核心利益所在。相比之下,政府公司化的利益趋向性管理模式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政府改革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改革,就在于在改革中充当了多重角色。改革的对象,同时也是改革的决策者、实施者、推动者,政府改革表面看是一种制度层面的外部改革,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内部自身改革。因此作为政府,必须明白,是为了谁去改革,为了什么改革以及改革的预期前景等等,进一步推动政府改革,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降低恩格尔系数指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35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民幸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民利益的诉求。因此,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止,更不能倒退,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城墙,坚定不移的将改革推向前方。
在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进程中,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在2020年以前的时间里,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站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进步。而实现全面提升,在进行政府机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大局。对新的政治体制的构建,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教、生态等方方面面,而这些领域的发展,也只能依托政府改革来完成。
解决我国目前出现的以及未来即将会出现的问题,政府改革是必要也是重要的。当前,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腐败问题、城乡问题、养老问题,一些领域社会道德败坏、诚信缺失等。就拿养老问题而言,近期流传着延迟公职人员退休的年龄,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但是随之带来的也将是就业岗位的缺失,老年人精神状态的萎靡,在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身心得不到休息,这对于我国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利的。因此养老问题引发的就业问题,就必须依托政府宏观调控,个人高度自主的改革中去寻找一种更适合政府与人民关系的模式,以此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毋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只有抓住机遇,不失时机的进行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改革面临的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政府改革的成功推进,需要在改革者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中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增加改革的刚性与硬性,减少摩擦产生的耗损。潜意识的政府改革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被压抑的政府改革也并不能给社会带来真正的福利。
首先,政府改革内容的两极性和目标的双重性是打好这场攻坚战的极其妥适的基础。一方面改革的内容上是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另一方面改革目的上是国家与人民的统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以政府改革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建立一种三维化坐标系统,抓住主要矛盾,要最大限度的放权于地方,给予地方以充分的自主权,释放地方上的活力。以权力公开透明为重要支撑点,避免政府官员成为权力的怪兽,要有效的约束权力、监督权力、抑制腐败,以最完备的决策机制、最健全的实施机制、最权威的评估机制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其次,政府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是建设一种新型的服务型政府,即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两者的关系类似于一张纸的正反面,正面是有限政府,反面是有效政府,不可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如果政府改革只是在这两者的边缘工作,那么这种结合产生的只会是一种单一形式,而不是改革的实质。政府权力的物质化、权威的精神化,将会演变成一种无定型的浑然之物,这是政府改革过程中必须避免的思想误区和深水泥潭。在为与不为、管与不管的矛盾中,不仅考验的是政府的智慧,也事关改革的成败。
最后,政府改革必须不断提高改革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加大公众的参与度,不断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进一步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局部,是展示改革机能的附属物。就目前的改革而言,重点是获得民众的支持,保持政府的理性,不能在社会的过度褒奖或是批评中自乱阵脚,把改革初步的实效性浇铸在特殊化对象的铅板上。把政府改革的透明度加以遮遮掩掩,那么改革的本质将会被改变,而改革的成效也会处在一种未知的矛盾状态中。
怎样建设合理的、满意的新型政府,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去建设,并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政府改革不需要一蹴而就,但需要发挥攻坚克难的“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与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文完-
▷ 进入梦别锦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