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围城内外的现实困扰晓禾

发表于-2013年11月29日 晚上11:02评论-2条

最初的围城是自己设立的,后来的围城是被生活所逼迫。看到这个话题时,我不禁好奇的狠,觉得这是一种于心不忍的说法。而对于这个主题之后的那句话:(于是看清每一次选择,每种当貌岸然的抚慰,和言外之意的困惑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我认为是虚伪的言论,因为要做到是不可能的。

围城具体何物?清清楚楚是一道墙而已,仅此而已。思考是一个内心冲不破的疑惑,可是答案却没有,站在了被围困的世界里,看到的不过是井底之蛙的一片天空,穷尽全力看到的东西始终跳跃不过这堵墙。在刚开始上大学的那年里我也常问自己坚持两年和所谓的当初放弃一年到底哪里更值得,可是我没有任何的事儿可以作证到底哪样更好,因为两件事儿,或没干成,或还没来得及去干。但是要是我任其发展而熟视无睹那就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相反我也可能离最初的地方更远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于我是毫无干系的,一次一次的背叛随着时间在迁移,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不仅初衷会变,结果也料想不到,周生的范围内感到迷茫就是围城。一切总之就像从屋檐下疯狂滴落的雨水,打在地上全是一个又一个坑,被滴的久了的,成了洼地最后聚在一起的都被阳光晒干了,于是什么都没剩下除开那个凹陷的泥地。

走出围城的现实是残酷的一步,当流年辗转替代了大脑里追求的安稳幸福不知道围城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然后我们自然而然的走到了现在的处境。艰难也要生活下去,因为没有其他的秘诀,非这样不可。

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我不知意图何在,但是看过那书之后,便认为他也在解释一种围城的模式,主角是朱翊钧,万历皇帝。而关于皇城里的围城是毫无由来的。书中大概说的是万历十五年相安无事,但是皇帝是位被限制的君主,群臣是只道饮鸩止渴的毒瘤。然而朱翊钧对于这种活生生的权利的限制,采取的反抗是无力的,于是群臣与皇帝相互欺骗,都被一种所谓的怪圈所围困,这种不讲究的欺骗是围城。但是要是看过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的人就不难理解这种相互之间表现出来的不信任,是许许多多人物相互交错的阴阳两界造成的,要解决的方法,绝对不是继续的一阴一阳,而应该坦胸畅怀的释怀相互之间的不讲究。这样《万历十五年》就提供了一种走出围城的模式,以反向推理这是成立的。即使黄的书中只是指出了问题所在。物理学巨人爱因斯坦就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只不过对现有的理论逻辑运用就能达到目的。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两位伟大的哲学家之间也有类似这样的一个小故事。维特根斯坦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发现问题比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更重要。于是这里有了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方式——关于围城。

我认为围城不仅是自己本身演变成生活的问题,而本质上它就是相互的。逻辑上的错误是常人都易犯得毛病包括我自己。要是根据话题的内容的说法来看,那言下之意就是说本身与生活是一步步靠近的过程。举一个学工科的人都了解的例子:淋巴病毒的感染就是从一个寄宿主转移,到另一个的过程。然后整体感染。这等同于说只有当人真正的走进了生活,才走进了围城。那么在走进生活之前我们有在那里?难道独立于尘世?这是荒唐的言说,因为没有任何可站得住脚的地方。

既然我相信围城是相互的,那么围城必由两端牵引,解决的途径我想到了一条:冰释前嫌,当抛下一些争执和偏见,围城这堵坚实的墙墙壁自然而然的会头崩瓦解,因为靠在墙壁两侧的是我们相互争锋相对的见解。现实的围城如果的足够坚实,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当然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的,里一层外一层的围城中心倒腾到最后都是我们自己。这是吃力不讨的事儿。我便又想到这一层层的围城只不过是在树敌而不只是带给自己麻烦,更多的是相互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晓禾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欣香兰推荐:欣香兰
☆ 编辑点评 ☆
欣香兰点评:

最初的围城是自己设立的,后来的围城是被生活所逼迫。围城不仅是自己本身演变成生活的问题,而本质上它就是相互的。解决的途径我想到了一条:冰释前嫌。此文对围城的解析有些新意,立意明确,有理有据,引用恰到,欣赏!

文章评论共[2]个
天龙飞天-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3年11月30日 清晨7:59

呆贝贝-评论

生活就是如此,少不了烦扰。问好朋友!at:2013年11月30日 中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