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倾力打造钟祥乡土作家群cztian

发表于-2013年12月04日 下午4:05评论-1条

钟祥乡土作家群享誉荆楚,名扬华夏。文学作品描写乡土平民生活而作者本人又扎根泥土,生活在乡村之中,他们一方面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从事文学创作,而他们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人。这就是文学鄂军当中的一支生力军——钟祥乡土作家群。

钟祥乡土作家群以他们丰硕的文学创作成果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以王世春、刘正权、杨道金、陈军、周华、吴闲云、全淅林、饶秀珍、肖立宽、姚天文、周秀凤、张军兰、刘琛琛、罗贤能、杨书义、柏春燕、朱大明等为代表,这些乡土作家们长期立足乡村,默默耕耘,以广袤的田野为根基,以火热的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10多年来,钟祥乡土作家群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2800多件,公开出版各类文学专著三百多部。特别是近两年来,每年出版的文学著作都在20部以上,且一些作品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钟祥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的作协会员400多人,省级以上会员40多人。许多乡土作家名扬荆楚,蜚声华夏。现在,钟祥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的作协会员400多人,省级以上会员40多人。许多乡土作家名扬荆楚,蜚声华夏。如小小说作家刘正权成为大陆首个小小说集在台湾出版的作家,并有作品翻译到国外,艾晶晶(匪我思存)被誉为“悲情王后”“中国电视剧女王”,其影视作品多次上央视;刘琛琛成为继匪我思存之后第二个被文化公司签约的作家,作品一上市就远销美国台湾;饶秀珍在全国微电影界都有较大影响;陈军被媒体誉为中国农民百万字作家第一人;吴闲云的点评古典名著也引起一片好评;移民作家全浙林有移民代言人的美称;孙梅的网络小说先后被签约买断;沈传凤、邹小帆是活跃在江汉平原的红色农民作家。

各路媒体一直关注和跟踪报道钟祥乡土作家群现象。新华社、《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东南电视台、湖南卫视、深圳卫视等40多家媒体都分别采访钟祥乡土作家群并作了相关报道。

湖北省委宣传部《舆情动态》、中宣部《舆情摘报》均专门推介了钟祥乡土作家群的创作情况。2009年钟祥乡土作家群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一县一品创建奖。

钟祥乡土作家群的成因

为什么在钟祥市种田的、放牛的、养鱼的、放鸭的,甚至还有收破烂的农民都在文学殿堂里一试身手,在钟祥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能够成长乡土作家群呢?

首先得益于钟祥丰厚的文化积淀。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声名远扬,而在当地人心目中已成为钟祥传统文化代表符号,相传为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所筑的兰台,比其历史更为悠久。钟祥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副都别邑,史称“郊郢”、“郢中”,当时兰台上宫殿嵯峨,是楚王与群臣计议国事、游乐兴会之地,屈原曾登临此地,而宋玉更是与兰台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名篇《风赋》和《对楚王问》即成于兰台,分别留下了“大王之雄风”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典故。史载,自唐以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曾在钟祥留下足迹,而题咏兰台的诗文自唐至清更是不绝如缕。啜饮江汉清波,沐浴兰台遗风,立足火热的现实生活,扎根深厚的传统文化,钟祥乡土文学如大树根深叶茂。

其次是乡土作家们的执着追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乡土作家对此体会最深。像对待土地和庄稼一样,他们以农民的勤奋坚毅,虔诚而执著地追寻着各自的文学之梦。现为荆门市作协副主[xi]的王世春,1952年出生在钟祥市胡集镇五里牌村,17岁到西藏当兵,1976年回到故乡农村,除务农外,也做过乡村干部 和小学老师。上世纪80年代初,曲折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生活,使卧病在床的他产生了拿笔倾诉的欲望和冲动。在创作上他算是顺风顺调,不断有作品在《当代》、《中国作家》、《作品与争鸣》、《长江文艺》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并濒濒获奖。中篇小说《春忙、春茫》1999年获《当代》杂志中篇小说奖,《白玛》2004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文学奖”,《耖子、女人和牛》、《秋获、秋惑》两获“路遥青年文学奖”。2000年王世春被荆门市破格录用为专业作家。200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钟祥乡土作家陈军创作的115万字的长篇小说《绿野纯情》,引起文坛的关注。十年磨一剑。为创作这部描写改革开放初中期一群青年农民生活历程的长篇小说,陈军花费了近20年光阴。陈军,出生在钟祥市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7岁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在当地的罗汉寺种畜场工作,1982年参军,4年后复员返乡。陈军从小爱好文学,当兵期间勤读苦练,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这使他对自己的文学梦有了更大的期待,也为日后创作长篇小说《绿野纯情》打下了基础。20年,115万言,对一个农民作家来说,这需要有多么巨大的决心,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坚强的毅力,才能最终站在这场漫长无比的文学马拉松的终点线上啊。

在钟祥的乡土作家群中,更多的人则是默默无闻,他们将文学作为自己一生的爱好和追求。文学没有给他们带来名声财富,也无助于改变他们的生活境遇,有的苦恋文学多年,甚至没发表出版过作品,但他们对文学依然痴迷,无怨无悔。

农民作家沈传凤一直生活在家乡丰乐镇沈湾村,一家人现在种了6亩水田、7亩棉田和3亩杂粮田,还放养2500多只肉鸭。他自小爱好写作,在高中毕业后当过5年民办教师,从1992年开始,沈传凤开始酝酿构思一部长篇小说,以冷水镇北山革命老区为背景,描写一位革命党人从1926年至今的革命历程。这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血肉情》业已出版,定稿前一共手写了3遍,打印后又修改了3次。沈传凤已放了10多年的鸭子,经常是在外出放鸭时构思,晚上写作。有一次鸭棚被风雨掀翻,几万字的手稿被雨淋得漫漶不清;还有一次,放在鸭棚里的手稿不翼而飞,只得重写。此后,他只得将手稿随身带着。经过长年的准备,于2001年开始4年写作冲刺完稿后,沈传凤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其三是 市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乡土作家群,钟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1995年以来,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都要亲自参加每年“5?23”全市文艺界纪念“延座讲话”座谈会,勉励乡土作家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社会。在每一届人大、政协换届工作中,市里都要协商乡土作家在其中的安排情况;市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党委,在入党、提干、评先表模、晋级提薪等方面,都对乡土作家给予优先考虑;市委人才领导小组一直把乡土作家与科技发明创新人才,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政治上的关心,极大地提高了乡土作家的社会地位。

乡土作家群发展近20年来,该市通过财政拨款、政策扶持和组织社会资助等形式,累计为乡土作家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乡土作家创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为了建立激励机制,扶持、鼓励乡土作家多出精品佳作,市政府专门设立了“乡土文学奖励基金”,举办“兰台”文艺奖,政府还为道信文学奖补充了5万元资金,对优秀作品予以重奖,对重点作品的创作、出版予以资助。

其四是作家协会的精心组织。钟祥作家协会是钟祥乡土作家之家。作协一旦发现好苗子,即倾力培植。

市作协郢南分会是乡土作家最集中、创作成果最丰硕的分会之一。近10年来,60多岁的分会主[xi]、退休教师杨书义和秘书长罗贤能,走遍了郢南4个乡镇的各个村组,凝聚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目前分会已拥有会员9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18岁。分会还拥有40多平方米的专用办公室,建立了规范的会员资料档案、创作成果档案和文学信息档案。

得知长滩镇女作者李慧创作了22万字的长篇小说《雨季边缘》后,罗贤能和杨书义冒着酷暑为其改稿,在原稿基础上修改达1万多处,增删文字3万余字。记者看到打印稿上密密麻麻的增删文字,深受感动。

早在1983年钟祥市就成立了文学创作学会(1993年变更为钟祥市作家协会),从那时起就确立了“以土为本”,发展乡土文学的办会宗旨。多年来,市作协整合乡土作家队伍,培训文学人才,建立健全基层文学组织,加强完善作协联系和服务作家的功能,使各级作协组织真正成为乡土作家之家。如今,钟祥市先后成立了郢南、郢北、郢中、北山、汉北和老区6个作协分会。在钟祥市城南20多公里的旧口镇罗集街上,“钟祥市作协郢南分会”、“钟祥市文联城南联络站”两块牌子挂在临街的一间半平房的门口,房子约有40平方米。正屋的墙上挂着原省文联党组书记李传锋题写的“源于生活,热爱文学,乐于奉献,笔耕不辍”的条幅,里屋堆放着会员出版的20余部作品,数十种由一本本稿纸装订起来的作品手稿和打印稿,还有上百个会员的档案资料。

钟祥乡土作家群的品牌价值

钟祥市乡土作家群现己成为钟祥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也是享誉荆楚的文化品牌。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乡土作家群是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先行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要有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日益富裕的农村,农民更加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乡土作家们关注农村,关注新时期的新农民,抒写农民,乡土作家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写的是农民,说的是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广大农民爱读爱看,喜闻乐见。

乡土作家体现出当代农民的新追求。农民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钟祥的农民作家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笔头。主业种地,业余创作,创作不为名利,而是丰富和提升自己,陶冶情操,传承文明。体现出中国农民的新追求和朴实而又崇高的价值取向。海外有媒体采访钟祥乡土作家群后,感慨不已:钟祥农民有抱负有追求有梦想有激情,在钟祥乡土作家身上闪烁着人文光芒。

乡土作家同建我们共有精神家园。越是城镇化、现代化,我们这一二代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不是在渲闹的都市还是在农村。在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钟祥乡土作家作品中的乡土世界,成了联系无数人的精神纽带。由于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使得大多数人只能从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远去的故土。尽管一些人远离了乡村,但他们的根依然留在了那里,他们的父辈们还在那片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不息。钟祥乡土作家在为消逝的原野存史,在为剧变中的农村写真。乡土作家们根在农村,情系原野。农业、农村、农民是乡土作家创作的源头活水,更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钟祥乡土作家群的升华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乡土作家如何增加定力,同时又在创作中与时俱进,华丽转身而又不失乡土的本真。

高扬乡土文学的大旗。乡土文学离开了乡土就不能称其为乡土文学,就失去乡土为本的特色特征。乡土作家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征程中肩负负使命、敢干担当,一如既往地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描写农民、塑造农民、讴歌农民这一主题。立足农村、以土为本、不离乡土,做好当代农民的代言人。

建设乡土文化。农村需要文化,时代也需要进一步建设好乡土文化,为建设现代农业、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环境。建设农村核心价值体系,打牢致富奔小康共有的思想基础。引领农村风尚,建设文明乡村。乡土作家要以建设乡土文化为己任,要有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影响人、改造人、提高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相统一的新农民。

锻造作家队伍。要进一步壮大乡土作家队伍,提高作家群素质。要抓好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培养锻造,在文学创作的各个门类中都要有在全省有影响、在地方有名望的领军人物,要大力培养中青年乡土作家队伍,创造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要关心、扶持农民作家,帮助他们改善创作条件,让他们在生产之余安心文学创作。同时更多注重文学新秀文学新人的培养。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各种培训,使乡土作家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件,创作上成熟,做德艺双馨乡土作家。

健全作协组织。作协是乡土作家之家。进一步建设好作协组织。作协强则作家强。作协要为作家做好服务,为乡土作家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加强作协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作协各分会建设。做到哪里有乡土作家,哪里就有作协组织,哪里就有作协贴心服务。

营造有利环境。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乡土作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文化强市,为乡土作家群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钟祥是“兰台雄风”和“阳春白雪”的发源地,实现文化复兴,乡土作家,大有可为。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乡土作家建设和发展,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支持。建立有利于乡土作家发展的体制机制。政治上关心,经济上扶持。全社会都要为乡土作家的成长创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聚心聚力,形成建设文化强市的合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czti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点墨岁月点评:

很完整的总结,相信这些或许草根或许精英的写作爱好者、从业人员,定是逐次奠定中国文学底蕴和历史的一部分!
乡土文学有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根基,着力点在乡土,文学或者文化也就找到了落脚点!
祝福这样的文学群体能够有更多好的作品为大众所熟悉!
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个
呆贝贝-评论

作者都需要立足本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问好!at:2013年12月04日 下午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