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而我认为一个人你的涵养,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的价值观都跟你的知识多寡挂钩,而获取知识就是要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能够不断地去汲取知识,改造思想,服务社会.
岁月苦短,不敢刻意奢求“成功”二字,只是很喜欢读史书,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所以史,书中总是折射着很多到道理,甚至让人用一生去领悟,而《曾国藩传》就是这样,那个名垂千古,毕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内圣外王”的曾国藩,总是给人留下人生的思考。而我在那泛黄的书页中寻觅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用生活去感悟它,获得一丝丝的收益.
世人感叹曾国藩读书之勤奋常人不可比。 曾国藩曾给自己定下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令人十分汗颜: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经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
前三条是为读书做的准备。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最重要的,读书不能以浮掺杂浮躁之心,急于求成,而要重视做到逢读必记、随手摘记、过目不忘、消化归纳、汲取感悟,从而提出自我见解。
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当明确,读书遍布其终生,读书之勤,古今少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把读书视作高尚之举,把读书作为兴国安邦之道,这就是我读曾国藩的收获和价值,如若每个人都能够将曾国藩的那种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自己的人生之路,能够用曾国藩的勤奋之举引领自己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的人生就会有着极其辉煌的一面.
曾国藩眼中的读书是“修身真君子”,然而人生的目标有着诸多不同,高尚与卑鄙同在,正义与污水横流,若是时刻保持着本心,你将会走向人生的巅峰。
然而曾国藩的人生目标—内圣外王。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是禽兽。圣具体指诚信,自律,俭,勤,公正,躬身亲入等;外王指的是有理想,志向高远,意志坚定,有毅力,有忍耐力。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首先是诚,为人表里如一,诚实守信,一言九鼎;第二是敬,敬畏,内心摒除邪念,庄严肃穆;第三个就是静,坦然处之,上善若水。第四个字是谨,剔除浮夸,谨慎处事,第五个字是恒,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物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行事。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天地之道,刚柔并继,不可偏废。中庸之道,方能大成,柔者大事而不立,刚者则曲之。刚不是蛮横,而是勇往直前,柔不是痺弱,而是虚心谦让。做人应当坚挺,之后才是立志、明强、慎独、勇毅、谦虚、习劳。自身的努力加外在的机会,最终成就了曾国藩.
很多人品评历史人物总是纵观其一生,评论其功过,比如曾国藩最后大战太平天国,一统湘军等等。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是评论员,也不是历史学者,自己的资历就读书、修身这两点就够我学之一生,受之一辈了。
坚忍的读书规矩,严格的修身要求成就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曾国藩,这的确不是常人可实现的!受自身生长环境影响,我也自认有追求、有要求的人,可是,面对这十二读书规矩,面对这五字修身,除了汗颜就是觉醒!许多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修身真的是一种自我君子境界!
-全文完-
▷ 进入贪恋那芒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