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君子与忠臣鲁公青夫

发表于-2013年12月31日 晚上11:55评论-10条

上中学时课文里有一篇古文《报燕惠王书》,文中有这样一句:“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这是战国时名将乐毅,写信回答燕惠王的一句,意思是:臣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也不发出恶毒的声音;忠臣离开国家,不洗刷自己的名声。我们且不说燕惠王和乐毅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单从字面看,两千多年来,君子与忠臣,是相提并论的,常常并用的。

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个“君”就是指帝王。春秋之后则变成士大夫之统称,也就是为官之人称君子,平民称小人。妻子称呼丈夫也为“君”,诗经有“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君”也是对友人的尊称,像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长安无故人。”君子一词是泛称,有多重意思。梅、兰、竹、菊四种植物被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梅兰竹菊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士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莲花也被称为君子之花,说它是出污泥而不染,一种高尚品质;而君子兰则直接以“君子”命名了。

儒家认为君子应不单指贵族或士大夫,而是“圣人之下,富有礼义规范的人”,具有高道德标准的人。君子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君子是儒家倡导人们塑造自己人格理想的对象,人生的终极目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不器;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等等,是儒家认为君子应有的品格。《论语》一书,对于君子的论述是最多的,“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 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 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

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父亲当年经常说这话,说自己老了要“戒之在得”;其实父亲退休后,又在几个单位一直工作到七十八岁才正式退休。那么孔子“及其老也”是什么标准?多大岁数才是老?才要“戒之在得”,得多少在戒的范畴?没有具体的数字,后人们在执行时,免不了颇有偏差。孔老先生的少时戒色、壮时戒斗的观点比较明确,但现代人退休后又工作得报酬,特别是高报酬,是不是在“戒”的范畴,真是令人困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来君子不但爱财,还好色。能约束自己,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 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这就是君子。君子还不谄媚有大权的人,不依附强势的人,不奉承姿色倾城的人,不厌恶容貌丑陋的人,不畏惧强者,不欺凌弱者,对善良的人要友好,对品质恶劣的人要远离,尊敬年长老者,爱护幼小孩童;做百姓要安分守己,做官要做好的本职工作。困厄但能不失礼义,发达了就能使百姓也得到好处,这是君子为人的准则。

要说忠臣,大约记载最早的忠臣就是比干了,《史记?殷本记》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君爱国,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常常直言劝谏。在一次劝谏时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窍。” “剖比干,观其心。” 纣王把比干的心剖出来,看看什么样。比干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被称为“亘古忠臣”,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比干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长留世间,引领着历代谏臣前仆后继,赴汤蹈火。比干被民间奉为神,由于没有心,因此不会偏心,我们敬的财神就是比干,比干是文财神,关老爷是武财神。

诸葛亮是入了孔庙的,父亲健在时常和我们说起。大成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专门供奉牌位的地方,诸葛亮的排位就供在那里。之所以能入孔庙,除诸葛亮为建立蜀汉所立功劳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一生忠于刘备、忠于蜀汉,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点深深感动了后人。而秦始皇的宰相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李斯的才干也是非凡的,要不然秦始皇不会重用李斯那么多年。李斯为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距、制定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等,功不可没。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劳,远比协助刘备建立蜀国的功劳大得多,李斯对后世的影响,应该远远大于诸葛亮。但李斯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官位,在决定秦国命运的一刹那,被赵高蛊惑,私心占据上风,拥立秦二世登上皇位,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被逼自杀。一失足成千古恨,李斯被阴谋家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中;后遭赵高陷害被腰斩并灭族。看历史常常感叹,李斯如能一心为公、正气凛然的处理好秦始皇的后事,凭他的功劳再加上忠心,孔庙应该留有一席之地,何至于身败名裂!

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很多,像周公,文天祥,岳飞以及明朝的方孝孺等。一代大儒方孝孺是建文帝的侍讲学士,也就是建文帝的老师,深受建文帝器重。朱棣起兵攻下南京,建文帝自焚后的第二天,朱棣登上了奉天殿,立即召见了方孝孺。没想到方孝孺却穿一身孝服,痛哭失声来见朱棣。朱棣本来想启用方孝孺,让他起草诏书,但方孝孺更是骂不绝口,最后被朱棣灭了十族。连坐被处死者达八百七十三人,方孝孺是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

方孝孺对建文帝可谓尽忠,但他的做法,让人不敢苟同。如果方孝孺归顺朱棣,并忠于朱棣,也可以建立功业,名垂青史。历史上唐朝的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为李建成巩固地位出谋划策,并劝李建成及早防范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掌控了局势,魏征也归顺了李世民。李世民继位重用从前的政敌魏征,曾引起一些权贵的嫉妒和不满。魏征向太宗说道:“我听说君主与臣下一条心,这才叫君臣一体,哪有抛开大公无私的精神、只在检点行为上下功夫的贤良之臣呢?如果君臣上下都注重细枝末节,谨言慎行,我看国家的兴亡祸福就无法预料了。”魏征又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唐太宗不解:“难道说忠臣、良臣有什么不同吗?”魏征说:“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且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与君共享富贵,流誉青史的大臣。所谓忠臣,虽然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并敢于规劝君主,对君主忠心耿耿,但最后被君主杀戮,国家灭亡,只落个忠臣的空名。这就是二者的区别。”魏征遇到明君,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留芳青史。方孝孺虽说也留芳青史,只是太血腥,牵连那么多无辜生命,何不学学魏征?!魏征即便不是忠臣,良臣却是名副其实。

忠臣必定是孝子,能忠于君主的人,能不爱自己的父母吗,能不孝顺吗。可古语:“忠孝不能两全”,这可真是难为忠臣了,也只好舍家为国了。君子与忠臣的称谓与内涵都是儒家学说,很多情况下,出现忠臣也都是有昏君的缘故。如此说来,人们情愿没有忠臣,都是良臣又该是怎样的社会!人们情愿没有君子,没有了小人,何来的君子?

这一厢情愿不符合道家思想,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显露出恶来了。有好的一面是因为有坏的一面做反衬,如果只有单极一面,这世界就会失去平衡。所以,有忠臣就有奸臣,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亘古不变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鲁公青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这世间万物就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组成的。有正就有邪,有阳光就有阴影,有忠臣就有奸臣,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亘古不变的。
君子不见得一定要当忠臣,当良臣一样能为江山社稷出力。
作者通过详细论述,让我们明白了君子与忠臣的关系。
论点清晰明确。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0]个
晓庸-评论

欣赏佳作,问候青夫新年快乐!at:2014年01月01日 早上9:58

鲁公青夫-回复文友新年好,请茶! at:2014年01月01日 上午10:22

欣香兰-评论

君子不见得一定要当忠臣,当良臣一样能为江山社稷出力。欣赏作者的博学多才,祝元旦快乐!(:012)at:2014年01月01日 中午12:28

鲁公青夫-回复在这里见到老朋友很高兴,新年好! at:2014年01月01日 中午1:33

穷凶极恶-评论

欣赏佳作,at:2014年01月01日 晚上10:04

鲁公青夫-回复谢文友光临,新年好! at:2014年01月01日 晚上10:44

点墨岁月-评论

很有深度的好文章。at:2014年01月01日 晚上10:34

鲁公青夫-回复谢文友点评,新年好! at:2014年01月01日 晚上10:42

金子川-评论

先收藏 慢慢研读(:012)at:2014年01月02日 下午4:16

鲁公青夫-回复这可是天大消息,我的拙作能被子川老弟收藏,荣幸之至。早就拜读过你的作品,你好像是朝鲜族人,我的儿媳妇就是朝鲜族人,她的一位家长更是你们朝鲜族人的骄傲。 at:2014年01月02日 晚上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