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石达开与太平天国xaddlm

发表于-2014年01月11日 中午12:18评论-2条

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天平天国领袖之一,太平天国名将,政治家。太平天国封翼王。能诗文,亦工书,酷似颜真卿。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石达开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太平天国时期一位难得的人才。如果石达开能够为洪秀全重用,那么太平天国的历史将被改写。

石达开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显赫战功。

道光三十年(1850年),石达开率1000多人自贵县奇石圩赴金田团营。金田起义时,任左军主将。

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率太平军在象州梁山村,与清副都统乌兰泰统率的贵州绿营三镇隔河次督师西援。在湖口、九江重创湘军,扭转了西征局势,西征军乘胜反攻,三克武昌。

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石达开挥师进攻清军防务空虚的江西,连下8府50余州县,陷曾国藩于困境。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奉命回援天京,经皖南入江苏,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遣一部占领清军所必救的溧水,清江南大营主帅向荣中计,连续派军争夺溧水。石达开趁机会合各部击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后,三次奉命往武昌督师,主持西征。

石达开虽然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太平天国时期一位难得的人才。但是石达开未能够被洪秀全重用,导致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层的分裂,最后导致太平天国事业的失败,当然这里洪秀全有主要责任,但是石达开的分裂,导致东线太平军力量的削弱,给曾国藩创造机会卷土重来。

对于石达开的出走,历史上面有种种说法,但是不管怎么讲,石达开负气出走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1857年6月2日,在天京辅政半年多的石达开借口到天京城南门外的雨花台“讲道理”,带领亲信随从离开天京,在这一天从安徽铜陵渡过长江,前往安庆,此后再没有回去。

对于他的这一行为,太平天国官书和私下里都称之为“远征”,并没有将之视为叛逃或造反——至少表面上没有,而石达开的部队虽然越走越远,最终离天京万里之遥,却始终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石达开本人更是一直自称“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至死不改。

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在这份沉痛委婉的告示里,石达开说自己虽然忠诚于太平天国,却得不到洪秀全的信任,反倒产生猜忌,不得不离开天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心迹。 

石达开在政治斗争中选择离京远征,和洪秀全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成为最佳选择。从目前能看到的史料可知,石达开远征后始终和天京保持断断续续的联系。

为什么石达开没有象李秀成一样,委曲求全呢?许多论者承认石达开的顾虑有合理性,却不认同其出走,认为石达开应该委曲求全,继续追随洪秀全以避免分裂;另一些人则根据《李秀成供》,认为石达开将“好兵好将”都带走,弄得“天国无人”。 洪秀全已经对他产生了顾虑,委曲求全对他来讲是行不通的。

当然,由于石达开的崇高威信,和许多将士对洪秀全所作所为的不满,苏南、皖南许多郡县的将士纷纷自行离开驻地追随石达开,造成许多地方的混乱,句容、溧水等地就在这种混乱下被清军乘隙攻破,不过这个责任,恐怕不能由石达开单方面来背。

石达开这位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臣,最后死在四川,临死他没有变节,因此他应该是一个伟男子。

石达开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农民出身的政治家的通病:只能共患难,不能够共富贵。

“帝王心态”在这一群体中自然更为突出。打天下时,大敌当前,目标一致,能比较谦和,折节下士;坐天下时,乾纲独断,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了。因此,“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就成为开国君臣关系中的普遍现象。皇权是不可分割、不可分享的,杀功臣的第一层意思是怕权力受到威胁,于是对属下稍有疑虑,真伪未辨,即以“杀”之为安。这“杀”字,不只是指“杀头”,还广义地包括“贬”、“废”、“放”、“坐”、“囚”等,总之是不再让你在“卧榻之侧”想入非非,鼾声阵阵了。

石达开现象还说明了一个问题:政治团体内部,势力相当才可能保证自己的政治利益。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远离政治旋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xaddlm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子川
☆ 编辑点评 ☆
金子川点评:

重温一段历史,满不错的,欣赏朋友文字,期待更多佳作!

文章评论共[2]个
呆贝贝-评论

远离政治,莫谈国事。经验之谈!问好朋友!at:2014年01月11日 下午5:52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带着下午茶来看望朋友,问好并请茶!at:2014年01月13日 下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