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直是我不敢触碰的一段历史,因为我一直觉得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度里惟有民国是一个短暂却最异乎寻常的大时代。首先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再者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时代。因为民国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余音里,中西杂糅、新旧交融的各种文化、思想、现象如潮水般涌来,涤荡着人们的内心与外在,也造就了性情多元的民国先贤。在这个时代里,文人有文人的范儿,武夫有武夫的范儿,艺人有艺人的范儿,名媛有名媛的范儿。各种元素纷纷出场,或时尚,或传统,或智慧,或愚昧,或高尚,或卑鄙,或光明,或黑暗,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民国、一个如今已然绝迹了的民国。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说在今天的大陆,谈论民国已不再新鲜,赞美者竭力美化,称道民国风范;讴歌者把民国当作一个美好的时代;反对者百般否定,如说立宪党人跟革命党人合力发动了辛亥革命,如说辛亥革命开启了20世纪的乱源……众声喧哗下的热闹其实也不过是“上帝无言,百鬼狰狞”,是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之举。但是在我看来,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待民国这段历史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所以也不为过。再则历史本身想告知后人的也就是这样一句话: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
谈民国,不能不谈民国的开端——辛亥革命。如今从大陆官方来说对辛亥革命的定论是有褒有贬,但在我看来辛亥革命以极低的成本建立了当时亚洲的第一共和国,以不同于农民造反的方式改换了国体、政体。这一革命为中国催生了不亚于先秦百家争鸣式的文明遗产,大革命家、大思想家、大作家、大教育家、大实业家……数代中国圣贤在民国成长,以至于“民国人”成为今天很多人怀旧的对象,更者也是民国开启了中国的一个新的方向。
我一直把民国这段历史看做一个像烟花一样绚烂的大时代,但是他却比任何一个历史的大时代都怪异和精彩,也或者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今人一贯喜欢用发展来看问题。然而在我看来,中国历史的大时代可以划为四个: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好几百年的纷争战乱造就了太多的豪杰英雄和政客,中国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在这一时期也不能不称之为精彩绝伦,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大变更时期。
魏晋时期:这一时期三国纷争到司马家一统,奇人异士纷出,时代造就的英雄纷纷踏出帷幕,中国的文学、艺术、宗教、医药、建筑、思想、科学、哲学等等在这一时期犹如璀璨星辰。
唐宋时期:大唐的盛世开放和文盛武衰却依旧百花开放的宋室,确实是中国空前绝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在各个层面都是中国封建历史,乃至当时的世界都是佼佼者。前几天看到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是南宋的亡国,细细思量,确实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民国在我的划分里做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大时代,我们不得不首先谈一下民国时期思想领域的知名人物。因为对于一个时代来说,首先是时代造就思想者,再者是要思想者引导。我一直觉得民国时期的思想者他们的风骨犹如巍巍昆仑,他们的学识确实让人高山仰止。他们虽然处在乱世之中,但性格、处世等却如孩童一样十分的有趣。
一、民国思想潮流的引领者
乱世出英才。在每一个社会变革的夹缝当中,必处于一个黑暗与光明的交替地带,也就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历史丛林地带。就例如在大汉王朝和大唐王朝中夹杂着的一个历史大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我常常拿这一时期的魏晋风度和民国时期的这些学者做对比,他们往往都是才华横溢,风格高雅,性格狂傲不羁,随性而为,如今随便提起他们中的一个便对我们来说是如雷贯耳,如嵇康、阮籍等等。但是在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义夹杂中的民国,在这一时期,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任教于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各大高校,倡导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五四”运动。向腐朽的封建皇权残余势力-军阀割据专政发起了破坏性的、影响巨大的冲击。这一场冲击带来了文字上的革命,抛弃文言文,改说改写白话文,由这些知名人士首先做起。文字由阳春白雪向下里巴人的辐射,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但是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反对者,然而这些反对者却依然不失为一种可爱,例如辜鸿铭,章太炎等等。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在那种大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何种思想,我向来是理解的。对于他们这一群人我也是十分仰慕的,因为从他们中间随便说一个名字,都能让你大睁双眼,投以艳羡的目光: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陈寅恪为其手书“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投湖成谜的王国维;曾把袁世凯授给的大勋章当扇坠,并大闹总统府,恶骂袁世凯的章太炎;喝西洋墨水长大,获得国外十几个学位,却蓄发留辫,长袍马褂双粱鞋、张口子曰,闭口诗云,敢骂别人所不敢骂,有着男人纳妾的茶杯理论,却在当时最进步的高校北大教授英国文学和拉丁文的辜鸿铭;笔如刀枪,横眉冷对的鲁迅;参加南社,诗歌鼓吹革命,旧学很精,爱国很深,世后,子女却将其遗物悉数变卖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老教授黄晦闻;提倡白话,为人从容不迫,唯一一个接受父母媒妁之言,娶大字不识一个之妇江冬秀且一生无第二个女人的民国知名人士胡适;散文被称为当代《广陵散》,因不食美国救济粮而贫困度日最后饿死却依旧不失中国刚正风骨和文人正气的朱自清;被成为中国近代彻底的文人,伟大的爱国志士,为红颜有着不顾一切浪漫情怀的郁达夫;在文学诗词、音乐、戏剧、美术、书法篆刻都造诣非凡,曾自言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最后却斩青丝,入空门的平湖李叔同——弘一法师。更有林语堂,丰子恺,张爱玲,徐志摩,周作人,刘半农,闻一多等等等等这些无一人不可不称之为这一片星空中的一颗耀眼星辰。
其实以前对于这些人物,并不十分了解,只是支离破碎的从一些文章书面的一些知言片语中才窥得一二。然而当真正去试着品读这个时代,再去品读这些人物的时候,情难自抑的会掩卷兀尔一笑,或者放声长叹,瞧瞧的问自己他们怎么会如此可爱,怎么会如此让人敬仰!想来时代是最好的调剂,确实能造就这样一群人出现。他们或嘻笑怒骂,或叨着长烟斗,或穿着蓝色的长袍马褂,或西装革履,或闭目沉思,或大睁迥迥双目,或奔走接头高呼,或埋案奋笔疾书,不管是什么,他们个人的精神思想,留下的学术遗产和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值得我们去怀念学习敬重的。但是根据时代发展,大时代过后注定是小学者小文人小丈夫们的上场,这想来又是我们现在所处这个时代的一种深深的悲哀了。。。。。。
。
-全文完-
▷ 进入苍山洱海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