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重读《弟子规》
近日在书摊上购得一本《弟子规》。《弟子规》一书为(清)山西绛县人李毓秀所著,原名《训蒙文》,后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据资料显示:李毓秀,字子潜,号采山,生于康熙,卒于乾隆,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由于才华出众,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只考中秀才,从未仕进,一身主要活动就是教书。他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的字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全书约一千余字。
我在少年时也曾读过《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少年儿童读物,不甚深知其义与其意,我大伯爷指责我说:“你简直读的是望天书,读了就是读了,读了不了也就了了!”我当然无话可说,只有憨笑应对。现在重读《弟子规》,则又是一个全新的感受。
《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配以注解与短而精的译文,读来上口难捨。它是以儒学思想来教育人们,内容又符合当时封建论理,极有影响。它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教以做人的道理,要如何待人接物,谦虚礼让,要尊老敬老,百善首为孝,要诚信守法,不狂言行,要行为正直,品德端正,以至如何生活等常识。其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
比如“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他教我们有事外出,要告之家人(或单位)知道,使其明确行踪;回来时也同样要告之,使其放心。对公对私应看为是一种请假制度的完善。
又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是教导我们兄弟(朋友)之间,一定要和睦团结。兄长要对弟弟友善,弟弟要对兄长恭敬,兄弟和睦、家庭和睦,父母高兴,也是孝道的一种表现。
再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是教育做人要以诚信为本,不要胡言乱语,更不要去做有损他人、有损社会、有损国家的亏心之事。
总之,《弟子规》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当然,《弟子规》成书于封建时代,受时代环境所制,也夹杂一些糟粕,我们在宣扬、学习儒学的同时,当择其善者而从之。
我将以《弟子规》为鉴,边读边学地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要在有生之暮年,更加积极读书,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更稳健的步伐。
思至此,我激情而歌曰:谁说我老?我还早!暮年壮心不已,拍案叫好,我还要读书,
书林里奋蹄奔驰,书海里搏击浪滔。只有登上书峰,极目远眺。看九州光芒照耀,是我中华复兴梦想。
2014年1月21日
-全文完-
▷ 进入李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