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知青聚会到永远宁夏何老三

发表于-2014年01月28日 中午1:49评论-3条

2013年4月29日、30日两天,原宁夏农建十三师一团十四连22位战友相约到位于延庆县的水泉沟农家院度假、聚会。这22位战友分别是:赵劲松、李平夫妇俩、王武键、肖雅华夫妇俩、马国强、王武祺夫妇俩、刘福佺、王武鉥夫妇俩、贾腾云、高淑英夫妇俩、许占禄、陈深夫妇俩、李鸿义、侯竹秀夫妇俩、何君倬、严冬夫妇俩、张伯鑫、阎丽萍夫妇俩、李绍贤、牛爱军夫妇俩以及张淑舫、沈道宏等22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旅游团,又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其组织工作之艰细、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况且,我们的组织者还是一位刚做过腰椎间盘手术不久的“半残疾人”赵劲松先生。

4月29日早8点来钟,我们就陆陆续续来到德胜门后边的925路公共汽车站等车。由于这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所以到郊区旅游的游客特别多。我们要乘坐的925路公交车,平日乘客很少,而这一天乘客就像约好了一样,好几百口子人都在等这辆车。其实,这车9点20分才发车,可是兵团战友都提前一两个小时到了车站,为的是多聊一会儿,早见个面。

在盼星星盼月亮的长久等待中,925路公交车终于来了。几十、上百号人一涌而上,那场面,真壮观呀!别看我们年过花甲,还真不含糊,一下就挤上了十来个,马国强还占了第一排的位子。不过,我们终究已是花甲之人了,大部分人体力不行了。

我们还有三个战友没有占到座位。这时,战友情就自然迸发出来了:王武祺、牛爱军、赵劲松三人站着,一直站到离北京市区60余公里的延庆县水泉村站,足足站了两个多小时。王武祺为了给一位身体不太好的战友让座,腿都站得打哆嗦了。赵劲松这个“半残疾人”老是以“自己刚做完手术,大夫让我多站着”为由,也一直站着。牛爱军站得头脑发晕,只好坐在车头驾驶室旁的地板上,任由上车的乘客挤来挤去。

快到正午了,车终于到了站,我们长气出了一口:好家伙,快坐了三个小时车了!比到天津的时间都长!

中午的饭是大家凑起来的:鸡、鸭、牛肉、猪肉、各种肠、酱菜、煮花生、蚕豆、酒……摆了两大桌子。

吃完午饭,我们开始向第一个旅游景点“大峡谷”进发。

这是一条不知名的峡谷。峡谷中有一条小溪穿过,这条小溪将要流进黑龙潭大峡谷。其所谓“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指的就是这种小溪吧?我们22位兵团战友,不也是这涓涓细流,曾经汇入过三千万知青大军中吗?

我们沿着小溪进发。一路上喜鹊喳喳叫个不停,像是在喊“热烈欢迎老知青!”我们光顾得欣赏小溪旁的植被,不知不觉小溪的水流湍急起来,需要踩着垫在小溪里的石头才能趟过溪水去。李平一不留神掉到了溪水里,旅游鞋也湿透了。大家连忙把她拉上来。我们后来又来到了一块巨石旁。这里虽已是将近五月的天气了,巨石边居然还有一大块冰!

这冰是不是第四纪冰川纪留下的痕迹?谁也说不清。

巨石前面是一座石桥。石桥两边都有铁链连着,想必山势一定很陡峭,山路一定很危险。我们之中只有赵劲松、李平、刘福佺、沈道宏等几位胆大的朋友进去了。他们出来后说,峡谷里别有洞天,怪石嶙峋,山风凛冽,好是凉快!

当天的夜景最为热闹。

晚饭自然有酒,有酒就自然有节目。我先给大家表演了一下“宁夏话划拳”:“三星子高照照银川,魁五子(五魁首的意思),罢言传(别说话的意思)”逗得大家击节叫好。我又“老夫聊发少年狂”,讲了一个宁夏美少女在银巴公路上截车的“宁夏段子”。大家乐得直喷。

晚饭后是自由活动时间。

这些平日在家看孙子、做家务,没有自己活动时间与空间的老知青们,这回可找到了自由发挥的场所了:牌桌上,麻将哗啦哗啦;椅子上,聊天的嘻嘻哈哈;ok机旁,歌声哇哩哇啦——有的战友“宫、商、角、徵、羽”总是缺一个音儿,不过,唱的都是“送战友”、“亲爱的战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我忘了歌名了)等我们非常熟悉而又能引起我们回忆当年知青情谊的歌曲,反倒听得极其入耳了。

睡觉也是一景,您听说过吗?

我们去的这22个战友,不多不少,正好男女各一半儿。除了两间单间能睡4个人外,其余18人统统睡大土炕!

这里的大土炕是能烧火的吊炕,主人早就把炕烧得热热乎乎的了。这一个炕上能睡十来个人。我们就这么挤着睡。像极了我们当年在宁夏睡大炕的样子。虽然不是席梦思,但我们觉得比席梦思更有情趣,因为它能让我们回忆当年!

我们大约是十二点钟以后睡的。刚躺下不到十分钟,“呼噜交响曲”便开始演奏起来了。“呼呼”、“哈哈”、“嘿嘿”......什么调门都有,啥韵律都敢哼,高低错落,甚为壮观。

女生那边也一样。除了呼噜,听夫人说,还有你挤我、我把腿搭在你身上的场景————老知青们彻底回到了知青场景中!

我和赵劲松不到4点钟就被呼噜吵醒了。我到他在看手机上的时间,就问了一句:“几点了?”他回答“4点半!”我就再也不睡了。

我爬了起来,穿上外衣,走出房门。我要去享受大自然!

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阵阵寒气迎面袭来——山沟里的温度大约比城里要低六七度呢!山沟里静极了。偶尔能听见几声狗叫——这是一个民俗旅游度假村,不养公鸡。怕公鸡叫早,影响城里来的游客睡早觉。八九只母鸡在悠闲地啄食,全然不顾旁边的狗吠声。有几个起早的村民,迎面碰上了我,友好地打着招呼:“起那么早呀!”——他们的口音是当地的延庆话,大约和河北是一个语系的口音。这里的天然大氧吧真爽呀!我贪婪地大口大口吸着这新鲜到肺的空气,像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化外之徒。

我足足溜了一个小时,回到了我们那个住宿的农家院——“边立功农家院”。

边立功是一个48岁的汉子,他的农家院盖了有十来年了。每逢节假日,这里都需要提前预订床位,我们的总指挥赵劲松就是十几天前就预订好了才招呼大家去的。

早餐很丰盛:炸油饼、煮鸡蛋、棒渣儿粥、咸菜、酱豆腐等等。老边家炸的油饼真好吃:松松的、脆脆的,外焦里嫩,很是诱人。我们每个人至少吃了两个以上,还有点意犹未尽。

吃完早饭开始爬残长城。

这段长城的烽火台不高,大约只有百十米高。虽说是残长城,倒也不难爬。我们十几个人不一会儿就到了烽火台下。赵劲松这个“半残疾人”拄着根棍儿,也爬到了烽火台下。

我们之中。身体最棒的当属刘福佺老人。他今年都72岁了。他和夫人王武鉥是十四连王武键、王武祺的姐夫、姐姐,我们都习惯地称他们为“三姐夫、三姐”。他们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他们本不是知青。三姐是一位干部,三姐夫还是一位矿长。他们退休后,打十几年前就和十四连的兵团战友一起爬山、旅游。他们早就融入知青这个行列了。三姐夫爬了一个南边的烽火台,没觉着过瘾,又爬了一个北边的烽火台,才意犹未尽地下得山来。陈深很爱照相。她看到对面烽火台上有人爬了上去,拿起相机就拍。她想让对面烽火台上的人扬起手来,这样拍出来的相片才有韵味儿。于是,我们大家一起扬手,大声喊叫。对面的游客大概听到了,也向我们张开双手致意——这是多么好的一张照片呀!看来,人的交往其实很容易——只要你心诚。

“心诚则灵”这句话,我们在下山往农家院返回的公路上也得到了印证——一队自行车运动员、一队摩托车驾驶员,从我们休息的地方飞驰而过。我们向他们招招手,喊着:“嘿!”他们也向我们招手致意,也喊“嘿!”我们懂得了,人和人之间只要真诚交往,没有沟通不了的事情——这次旅游,让我们明白了许多许多。

我们总结了我们这些知青老人的特点:“三能”——能吃、能闹、能吃苦。这难道不是我们知青的本质属性吗?

我们还在这个农家小院认识了一位东北兵团的老知青。在互通信息之后,我们不由得大发感慨:真是兵团战友遍天下呀!

两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家依依不舍,当场就预订了“端午节”的聚会地点,又是我们的总指挥赵劲松为召集人。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知青就有这种不散的大筵席!我们会把彼此记在心上,让知青的晚年生活,天天是筵席,年年是筵席,永远是不散的筵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宁夏何老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宇丹推荐:宇丹
☆ 编辑点评 ☆
宇丹点评:

昨日岁月的知青,今日已经变了摸样。那些年轻的青春岁月尽管不在,可是幸福的晚年生活依然让知识与青春的抱负永存。在宴席上,有欢声有笑语,也让人生的快乐账本上又添上了浓厚的一笔,值得一生回味!

文章评论共[3]个
宁夏何老三-评论

谢宇丹编辑的点评与推荐!知青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话题,我还会写的。at:2014年01月28日 中午2:29

文清-评论

踏雪无痕马年到,生机勃勃迎春来。马年就要到了,提前祝朋友马到成功!at:2014年01月28日 中午2:50

宁夏何老三-评论

文清友好!马年将近,文清友的佳作更是踏雪无痕地到来了!at:2014年01月28日 下午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