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吟
------“嫦娥三号”月球车纪念专题
嫦娥抱玉兔,啸傲上云端,环月觑变轨,寻机落广寒,
调姿五步缓,翩然伫虹湾。远征不觉苦,依次行踏勘,
白昼忍高热,入夜且休眠,尘埃或袭身,崎岖任重肩,
连日四十二,故障致烧残,推测电机毁,浮灰挠运转,
电流瞬间大,备份陪葬完,遥控无反应,网友齐祭奠。
折戟在荒沙,天命归故园,后生移民日,镌碑首功前。
回顾五千年,日思成飞仙,列国征太宇,大兴赛科研,
登月已两次,吾华今属三,全算虽未竟,连捷克大关,
小误促尽善,再发载人还,碧海青天夜,婵娟别孤单!
附注:
1、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精确入轨,只是奔月之旅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控数据专家、高级工程师车著明表示,在漫漫奔月旅途中,嫦娥三号至少还有3个关键环节需要跨越。
【第一关】 轨道修正
在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三号需要飞行大约5天时间。在人类探月活动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未能实现月球的捕获而丢失在星际间的事故,这大多是由于飞行过程中卫星姿态和速度控制不精确造成的。如果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有1米/秒的速度误差或1千米的高度误差,飞到月球附近时都将产生几千公里的位置误差。
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嫦娥三号必须在地面的指令下进行中途轨道修正。一般来讲,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修正,第一次是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一天之内,第二次是在到达月球的前一天内。这些指令,都是由设在北京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的。
【第二关】 减速制动
大约5天后,当嫦娥三号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需要进行减速制动,也就是“刹车”。只有这样,才能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飞行的卫星。这是实现绕月飞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刹车”晚了,卫星就要撞到月球上去;而“刹车”早了,则会飘向太空。“刹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卫星当时的位置和速度矢量是否正确。在嫦娥一号、二号任务中,我国科学家都一次成功,对卫星实施了精确制动。
【第三关】 绕月变轨
第一次近月制动,将使嫦娥三号进入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从这一刻起,嫦娥三号成为真正的绕月卫星。运行4天后,嫦娥三号变轨进入15公里×100公里的椭圆轨道。此次变轨控制,对于嫦娥三号能否顺利落月至关重要,也是我国迄今对距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实施变轨操作。在椭圆轨道上运行4天后,嫦娥三号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
2、以往,美国与苏联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大多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我国选择降落的虹湾地区,则位于月球的高纬度区域。虹湾这个39亿年前被陨石砸出的大坑,是人类勘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可谓人类研究月球的最北区域。
3、虹湾的面积相当于我国的几个省,因此在虹湾区域找了若干个落月点,但是具体落在哪个点还要看实际的飞行轨道。欧阳自远表示,“我们没有必要非要落在固定的一个点,为了这个进行矫正,可以多点选择。”距月面15公里时进入主动减速段,把相对月面的速度从约1.6公里每秒降为0;15公里至2公里进入调姿段,将探测器调整为纵轴指向月面;2公里至100米为悬停段,悬停100秒,用于着陆点的地形识别与横移避障;100米到4米间为缓速下降段,利用反推发动机缓速下降;到距月面4米高度时,探测器发动机关机,进入自由下降段直至接触月面;成功软着陆月面后,将内置的巡视探测器释放到月面开展巡视探测和月面勘察任务。
4、月表月夜最低温度可低至零下180多摄氏度,且每个月夜长约14个地球日。月夜期间,“玉兔”只能依靠自身热控系统保持“体温”度过寒夜。为此,我国首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加两相流体回路方案,实现探测器月夜保温。“玉兔号”主要工作模式分为三类:行走、探测、通信。据介绍,在月夜到来,月面的光照和温度环境不能满足月球车的工作需求时,“玉兔号”会休息,进入休眠模式,只保证和地面必需的遥测联系,大部分科学探测仪器关闭,电源和热控系统负责提供仪器的储存温度条件。待下一个月球白天到来,光照和温度条件达到要求,月面巡视探测器自主唤醒进入新一轮工作。
5、2014-02-12的《华商晨报》报道全文
微博悼念:“玉兔本来就属于月球,现在算是到家了” 。媒体报道“嫦娥三号”着陆器已被唤醒。
10日22时许,持续关注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动态的“nasa中文(nasa是美国宇航局缩写)”在微博上评论,“玉兔本来就属于月球,现在算是到家了”,并附蜡烛图案示意悼念。
2月10日被认为是“玉兔”所在月球虹湾区结束月夜日子,上月25日宣布“啊……我坏掉了”的月球车被数亿网友期待在这天能够重新被“唤醒”。
玉兔号月球车原定设计寿命为三个月,自12月15日与嫦娥三号分离成功在月球着陆后,截止1月25日累计滚过100多米,其携带的探测仪器包括测月雷达、全景相机等采集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
但是在嫦娥三号开始第二次月夜休眠的同时,玉兔却出现机构控制异常的情况。这个被网友称为“用生命卖萌”的月球车通过微博表示,“有些结构不太听话了,本来应该今早开始睡觉,但现在……师父们都在使劲想办法,不过,我还是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了。”时间终止在登上月球的第42天。
当日,玉兔通过微博表示“师父们”仍在努力,自己也“不会放弃治疗”。他和网友分享了关于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安慰并给大家点了一首名为“42”的歌曲后,任网友和nasa“兄弟”数日祈祷和鼓劲,至今没有更新。这一天正好是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的第42天。
有网友推测,“玉兔这次故障可能因为做动电机进了月尘,导致堵转,然后电流过大烧掉了主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间的通讯端口,而且连备份一起烧掉了。”“导致整个运动控制完全失效,也就是说整个玉兔都无法做任何机械运动了,包括升降桅杆,开关太阳能板,当然还有自身移动”。对于“玉兔”能否被唤醒,网友认为“最好的情况”是虽然失去了部分仪器,但仍然具有移动能力,或许可以在着陆器主摄像机的帮助下导航继续在月面上行驶。
“玉兔”之前只有两辆无人月球车来过。据了解,人类的探月征途从不平坦。1958年至今,全世界共进行130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开展59次,苏联64次,中国3次,日本2次,欧航局、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7次,失败63次,成功率不到52%。在“玉兔”之前,全世界只有苏联成功发射、运行过两辆无人月球探测车。其中月球车1号于1970年11月17日在月面雨海地区着陆,此后工作了10个多月;月球车2号却只工作了4个月,而导火索则是一个看似偶然的故障。月球车2号在地面操控下驶入一个撞击坑考察岩石时,将坑壁上的月壤撞落到太阳电池板和散热器表面,导致供电骤减、车内过热,数日后与地面彻底失去了联系。截止发稿时,官方尚未对玉兔号月球车的近况做出回应。据媒体报道,昨天中午,国外无线电爱好者接收到了被认为是来自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器的无线电信号,说明着陆器已被唤醒。
打落红尘的金梅 2014年2月12日21时20分成于新密牧云山庄
-全文完-
▷ 进入jinlvmei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