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意识能动性和精神文明宁夏何老三

发表于-2014年02月13日 早上8:08评论-4条

论意识能动性和精神文明(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一种自觉的和能动的性质,这种性质可以对物质发生反作用,这就是意识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就人们目前所能认识到的大致有以下六种具体形式:

第一,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一种有预见、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我们的意识中,不仅要规定我们实践的目标,而且还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规定程序、步骤、计划、方式,这就是意识的计划性。木匠在制作家具之前,首先要设计一种样式,然后根据头脑中的样式动手制作,制作好的家具一般说就是他在制作之前所设计的样式。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2页)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是一种洞察本质、发现规律的精神活动。

意识能通过它的活动认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意识能从客观事物的形式中发现其内容,从原因预见结果,从现在预见将来,从而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马克思从分析阶级社会、揭露资本主义本质入手,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就是这种精神活动的最好例证。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是刻板地模仿,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和幻想的世界。因此,意识可以幻想、联想、创造。科学想象、文艺创作,都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第四,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意识本身的活动领域,而且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在意识支配下,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改造物质世界,改变物质的形态、活动方式。例如木匠可以把木头制成各种家具,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以,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页)。

意识指导实践,又有正确指导和错误指导之分。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加速发展;错误意识则导致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延缓历史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就是错误意识指导的结果。它给我党和我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延缓了四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五,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可以创建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利用意识的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六,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能够支配、控制人体的生理、集体活动上。

例如“气功”同人的意识能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功”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意识或心理活动来调节自己身体的生理过程,因而产生了身体的特殊功能。

上述意识能动性的六种表现形式,说明意识可以对物质发生反作用,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反作用会越来越大。但是,这种反作用不管多大,对于物质来说,仍然是第二性的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物质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在探讨物质发展的环节和链条时,可以或必须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他们说,决定的作用不一定限制在“谁是本原”这个问题上,在别的问题上也可以其决定的作用。他们甚至以木匠打桌椅、毛泽东同志说过“精神变物质”为例,企图证明“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我们认为,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这个命题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也不是唯物主义的。我们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论证这个命题是唯心主义命题,从而证明“意识能动性是第二性的作用”。

1,探讨、讨论、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

列宁说过大意如下的话,在哲学上,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概念的混乱。

“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这个命题中有这样几个概念:物质、意识、一定条件和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首先从哲学观点明确这四个概念的定义:

物质——必须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不是科学范畴和生活范畴。物质不依赖意识,但能被意识所反映。

意识——也是哲学范畴,是自然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简而言之,意识就是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

一定条件——哲学中的“一定条件”,无非是指物质条件和意识条件,或是两者的结合。

决定作用——哲学本体论上的决定作用是指本原作用,第一性的作用。

2,哲学本体论所讲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指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关系。

哲学本体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因而,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的是全称判断,是从正反两个方面,不附加任何条件阐明物质决定意识。它说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无条件的,因而是普遍的绝对的。这表明物质不仅是意识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且还指出在物质和意识的矛盾中,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物质自始至终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和制约的。如果说,假定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即等于说,物质决定意识也是有条件的,这种说法就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全称判断,这种观点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作用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这一原理。

3,如果一方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又主张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决定物质,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物质、意识互相决定的逻辑矛盾之中,也就是陷入了二元论。

4,“一定条件”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

世界上的条件无非是物质意识两种条件。

如果原命题所指的“一定条件”是物质条件,那么就是“意识在物质的条件下,意识决定物质”,就是承认意识依赖并取决于物质,就是意识不是决定作用,而是被决定作用;

如果原命题所指的“一定条件”是意识条件,那么就是“意识在意识的条件下,意识决定物质”。显而易见,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如果原命题所指的“一定条件”是物质和意识条件的总和,那么在它们的综合条件中,必须对其何为主要方面做出明确回答。不管哪种回答,都属于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5,意识对物质只能起反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反作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第二位的作用,不是决定的作用。反作用与决定作用是相互依赖的,只要有反作用就一定有决定作用。

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可以起主要的决定作用,那么,此时此刻,决定作用还起不起决定的、主要的作用?承认反作用可以起决定作用,是否认马列主义原理;不承认反作用可以起决定作用,原命题自相矛盾。

6,意识和实践是有联系的,但它们毕竟是有明显的、显著的区别的。

意识是主观的、观念的产物;实践是感性的、物质的活动。

人类对于世界的改造,把一种物质形态变成另一种物质形态,是靠实践完成的,而不是靠主观观念完成的。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完成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52页)

7,有人用“精神变物质”这个命题来论证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这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首先要明确,精神变物质,是指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由理论到实践。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本体论的问题,而是把认识论的问题放到本体论来论证,偷换了命题。

8,承认“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物质”,在理论上必然导致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上层建筑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意识能动性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从意识的动机来看,人们在实践前,总要有实践的动机。为实现动机,都要有一套计划、都要有动机意识。动机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原因只能在客观实践中去寻找。我们说,动机意识来源于客观实践。

从意识的效果来看,为什么有的动机能实现、有的则失败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动机失败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

以上九点证明,在任何条件下,作为第二性的意识对于第一性的物质来说,都不能起决定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否定意识对物质的作用。不过,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而是能动性的反作用。这种能动性的反作用归根结底要被物质所决定,要以第一性的物质为基础。

认识意识能动性和第二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意识能动性,对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速四化建设,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意识能动性和精神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说,精神文明是意识能动性的结果。通过意识能动性,人类创造了宗教、艺术、哲学、政治、法律、道德等精神文化成果,这些成果构成复杂的意识体系。意识文化噢成果构成的浮躁意识体系就是精神文明。

既然精神文明是意识能动性的结果,那也就是说,没有意识能动性就没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和意识能动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意识能动性越大,精神文明程度越高;精神文明越发达,意识能动性越强。

在意识能动性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错误观点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否则,它们会延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这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自发论”,一种是“唯意志论”。

“自发论”认为,只要物质文明有了,精神文明自然就有了。“自发论”坐等精神文明的到来,否认意识能动性。“自发论”产生的基础是机械唯物论。

“唯意志论”则片面夸大意识能动性的作用,认为人的意识能够决定一切,甚至个人的意志就能驾驭世界。“唯意志论”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按照“自发论”的观点去做,精神文明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了的。这是因为,虽然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是,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反作用,精神文明能加速或延缓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是发展物质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怎么可以设想,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怎能建成社会主义呢? 

按照“唯意志论”的观点去做,就是不从实际出发,而去搞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极左的东西,就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同样是无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性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辩证法,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巨大的能动作用。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他们在创立自己的哲学时,从来没有否定意识的能动性,他们所反对的,只是对意识这个“能动的方面”的抽象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对于意识能动性,既要克服形而上学局限性而承认它,更要批判唯心主义的过分夸张而恰当地估计它。那么,如何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呢?

如前文所述,精神文明是靠正确、科学地发挥意识能动性来获得的,因此,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必须认识和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重视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出发点。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或意识,才是正确的思想,才能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否则,片面地夸大一是能动性的作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的意识、思想所决定的,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其次,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离开实践,纯粹精神力量是任何东西也实现不了的。离开实践,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精神文明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坚持“实践论”,反对“自发论”。

第三,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精神文明,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也较发达;精神文明脱离物质文明就不能长久,精神文明是不能离开物质文明而游离存在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考虑客观实际和可能,坚持“唯物论”,反对“唯意志论”,充分而又科学地发挥意识能动性,创建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宁夏何老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月光下的贝壳点评:

关于意识能动性和精神文明的专业性论述,条理清晰,论点明确,论据有力。
(另文章与标注的原创首发不符,如是原创请注明首发信息)

文章评论共[4]个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很专业的哲学论文,欣赏问好。at:2014年02月13日 上午10:09

宁夏何老三-评论

眼前很亮,原来天上有月光!at:2014年02月13日 上午10:15

呆贝贝-评论

很规范的论文。问好!at:2014年02月13日 中午1:42

宁夏何老三-评论

呆贝贝好,感谢评点!at:2014年02月13日 下午4:28